在東野將領中,能打仗的將領不勝枚舉,像李天佑、韓先楚、梁興初、鄧華、鐘偉等等。還有一些名氣不大,但在東野也是主要指揮員,如萬毅。
很多人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毅)。
這是形容他能打仗,還是不能打仗呢?
萬毅在東野將領中的資歷不深,1943年才加入革命陣營,卻一直被重點培養,抗戰時期擔任渤海軍區副司令兼渤海支隊長;抗戰勝利后,挺進東北,擔任挺進縱隊司令,部隊從四千人發展到1.4萬后,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7縱司令。
在指揮作戰時,有些戰斗打得不夠好,如:“鐮刀彎”伏擊戰,19旅提前行動,使得原本可以全殲敵人,結果打成了消耗戰。他指揮1師和獨立3師,還有19旅,而19旅是7縱序列部隊。受到上級批評:口子張大了。
1946年8月,上級組建幾個野戰軍縱隊,山東1師、2師以及7縱組建1縱,萬毅擔任司令,指揮參加三下江南作戰。1師和2師在三下江南表現突出,1師兩次獲得總部嘉獎,2師獲得一次嘉獎,3師平平,三戰殲敵8292人。
三下江南后,總部調整1縱主將人選,準備將他調離到后方,上級后續考慮到他指揮大兵團運動戰、攻堅戰經驗不足。過去多次指揮大部隊作戰,取得大戰果與預期有差距。
因為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使得東北戰場發生轉變,部隊從被動轉為主動。德惠攻堅戰是由被動轉為主動作戰的序幕,讓6縱3個師和一個獨立師打攻堅戰,盡管預期不理想,但并不妨礙大局。上級要展開更大規模運動戰、攻堅戰,1縱是王牌部隊,需要更有經驗、能力的指揮員。
基于這樣的形勢下,經過上級反復考慮,改為他擔任縱隊政委學習打仗。
在此后作戰,參與指揮三戰四平、四戰四平。
1948年3月,四戰四平結束,也標志著冬季攻勢結束,上級組建幾個新縱隊,萬毅被調去5縱擔任司令。
在遼沈戰役中,尤其在圍堵廖耀湘兵團撤逃,上級讓5縱到二道鏡子截住敵人。可是強行軍途中,5縱沒有及時將情況向東總報告,導致總部首長焦慮不安。發電報:5縱需迅速前進,尋敵攻殲,必須完成任務,否則應受處分;7個小時后,5縱沒有回音,再次電報:5縱如再不到二道鏡子,胡家窩棚以東攻擊,切斷敵人退路;在前進途中,又收到總部第三次批評電報:你們來電處理和情緒,缺乏革命隊伍應有的氣概等。
行軍途中,被總部三次批評,戰役結束后,萬毅很擔心上級不讓他入關作戰,讓留在東北夠工作。因此給總部發電,希望能入關。得到回復:沒打算讓你留下!因此,才表示心安。
部隊入關后的作戰,尤其在豐臺作戰,由副司令吳瑞林指揮,取得不小勝利。當平津戰役結束后,上級調整部隊,萬毅被調離野戰部隊,到特種兵縱隊擔任司令。
特種兵部隊指揮部隊的坦克、裝甲兵、工兵、炮兵等,并不靠前指揮。至于上級為何調整?原12個縱隊里,1縱李天佑、2縱劉震、3縱韓先楚,6縱洪學智,7縱鄧華,8縱黃永勝等司令都被提為兵團副司令或司令,萬毅繼續擔任軍長顯得不合適;再一個原因,換將是不是因為戰斗水平問題,不得而知。
特種兵縱隊級別和重要程度不低,肖華擔任政委,他擔任司令,把他擺到這個位置是不是解決職務問題,以及將其他指揮員提拔到應該有的位置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