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將迎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30周年(以下簡稱“北京+30”)。就業中的性別平等,作為1995年商定的12個關鍵關切領域之一,依然具有高度現實意義。上周在曼谷召開的“北京+30”亞太部長級會議明確提出了加速實現就業平等、確保亞太地區婦女享有體面工作的建議。
為加速推進“北京+30”進展,聯合國婦女署中國辦公室、中國企業聯合會、歐盟駐華代表團與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和蒙古局于11月28日共同舉辦了“促進女職工就業與職業發展政策研討會”,30余位來自政府、學術界、社會組織和私營部門的代表在線上線下共同探討推進工作場所性別平等的挑戰、機遇和最佳實踐。
來自政府、學術界、社會組織和私營部門的代表匯集“促進女職工就業與職業發展政策研討會” ?UN Women
女性勞動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截至2022年底,中國女性就業人數達3.2億,占總就業人口的43.2%。但在就業和職業發展中,婦女仍面臨多重挑戰,例如招聘中的性別歧視、職業晉升受限、過重的無償照料負擔以及社會保障覆蓋不足等,流動女工或殘障女工尤為如此。為此,研討會呼吁進一步推動性別包容工作場所的政策和實踐,充分落實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聯合國婦女署中國辦公室代表安思齊在致辭中強調,促進婦女的體面工作不僅關乎婦女的個人發展,更是構建韌性經濟和公平社會的基礎。她指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面落實性別平等的工作場所政策,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加大對婦女技能提升與再技能培訓的力度,增強對新興就業形式(如零工經濟和平臺經濟)的保障,并為年輕女性提供輔導和支持。同時,她呼吁引導男性積極參與性別平等行動,助力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婦女署中國辦公室代表安思齊致辭 ?UN Women
中國企業聯合會雇主工作部主任張文濤表示,性別平等是高質量就業的核心要素。她強調:“推動工作場所性別平等和職業技能提升,不僅有助于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品牌知名度,還將帶來廣泛的社會效益。”
歐盟駐華代表團合作處負責人、國際發展合作參贊孔愛玲女士補充,“我們需要法律支持、教育措施和經濟賦權,還需要改變社會規范和刻板印象,來為婦女和女童創造更安全的環境。”
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和蒙古局局長李昌徽強調,“女性勞動者是具有極大潛力的人才庫,那些希望在全球經濟中取得成功的前瞻性公司,必須將性別平等置于其商業戰略的核心位置。”
“性別包容的工作場所”項目基線調研結果
研討會上,中國企業聯合會雇主工作部國際合作處處長馬超分享了“性別包容的工作場所”項目基線調研結果。該項目是歐盟和聯合國婦女署中國辦公室與中方合作伙伴于2023年在廣東等省份啟動的項目,聚焦紡織、電子、汽車行業,提升女職工(尤其是流動女工)的就業質量。
調研顯示,已婚女性更傾向于將工作視為家庭經濟保障的來源,而未婚女性則更關注個人價值的實現。在選擇“工廠工作意味著獲取收入,養家糊口”的6591位受訪者中,已婚女工占比達到93.26%。同時,家庭照料責任對職業發展的制約也被廣泛認同。
中國企業聯合會雇主工作部國際合作處處長馬超分享“性別包容的工作場所”項目基線調研結果 ?UN Women
此外,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國家衛生健康委、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電子標協社責委、國際勞工組織、德國駐華大使館、中國政法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廣東省殘培教育發展基金會及企業的與會代表還就政策實踐和實施策略進行了交流,內容涵蓋加強就業歧視監管、開展普惠托育體系、禁止算法中的性別歧視、針對殘障婦女進行數字產品開發等。在談到政策執行中的挑戰及未來建議時,多方強調,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是實現進步的關鍵,社會各界應共擔生育成本,避免過度強調對婦女的特殊保護。
研討最終呼吁各方—繼續落實切實舉措、深化合作,以推動婦女高質量充分就業。本次研討會重申了對實現性別包容的未來的承諾,并將其作為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與社會平等的根本途徑,向實現“北京+30”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