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r.K
來源:技術領導力(ID:jishulingdaoli)
前陣子K哥直播,有網友問我,該如何做向上管理?我當時開玩笑說,向上管理就像養狗,你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來溝通、要給他安全感、要讓他有參與感。話糙理不糙,K哥20多年的職場生涯,從基層員工,做到上市公司高管,既對領導做過“向上管理”,也被下屬“向上管理”過,在這方面還是很有經驗和發言權的,下面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01
說對方聽得懂的“語言”
養狗的人都有一套和狗狗交流的“語言”系統。比如,說什么話狗狗會抬爪子,做什么手勢狗狗會轉圈。之所以有這樣的默契,根本原因是狗狗能“聽得懂”主人的意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雖然說著同樣的語言,但依然可能產生隔閡,要想溝通更有效,先要學會說對方聽得懂的話。
1、匯報工作: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由麥肯錫顧問芭芭拉·明托提出的一種思維和表達方式。其核心思想是“結論先行,自上而下”,主張在信息匯報時,將最重要的結論放在最前面,然后再用邏輯清晰的論證加以支撐。這與大家傳統認知里的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匯報方式截然不同。這種做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匯報效率,讓領導迅速把握匯報的核心內容,避免冗長失焦,節省匯報時間。而且,金字塔結構的清晰性和邏輯性,也使得整個匯報層次分明,更容易理解記憶,同時也更有說服力,更能打動領導。
此外,金字塔原理還強調“MECE原則”,即“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就是說,匯報內容中的各個部分之間,應該相互獨立,沒有重疊,并且能夠涵蓋所有相關方面,避免遺漏關鍵信息。
舉個例子,在向領導匯報項目時,可以先陳述項目總體進展情況(也就是結論,如“我們已經完成了項目的60%,預計將在下個月之前按時交付”),然后分別從進度、成本、風險等幾個方面(MECE)進行詳細闡述,每個方面再細分為若干子項,按照問題 -原因 -解決方案,進行列舉分析,形成一個清晰、邏輯性強的金字塔結構。這種匯報方式,重點突出,簡潔明了,能夠讓領導快速理解項目進展及關鍵信息,進而做出高效決策。
2、日常溝通:GARS框架
在日常溝通中,如何讓對方快速get到我們的真實意圖,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歧義,同樣至關重要,GARS框架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該框架包括:目標(Goal)、行動(Action)、結果(Result)和掛鉤(So that you can,引申為“掛鉤上面情況該如何應對”):
目標層次,主要明確本次溝通的核心方向,讓對方快速了解,雙向奔赴。行動層次,主要闡述為實現目標所采取的具體行動。結果層次,則是展示通過這些行動所達到的具體成果,最好用數據來呈現,更有說服力。掛鉤層次,就是要針對結果提出下一步的調整方向或改進措施,體現對工作或事件的前瞻性思考。
舉個例子,HR負責人在和技術部負責人,就技術部崗位招聘情況進行溝通,就可以采用GARS框架:
G:技術部需招聘算法工程師10人,目前已經成功招到6人,完成了總體目標的60%。
A:由于技術部對招聘人員的要求較高,目的我們的招聘渠道,采用了獵頭推薦和招聘網站相結合的方式,以前者為主,后者為輔。
R:目前來看,獵頭渠道推薦的應聘者,更符合技術高要求,獵頭共推薦15人,錄用5人;網站招聘效果較差,共篩選簡歷80份,面試65人,錄用1人。
S:后續將進一步加強獵頭渠道的招聘,讓獵頭公司繼續加大推薦力度,同時和更多優秀獵頭公司,建立合作關系….
3、說服技巧:擊穿心理閾值
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認為“說服是你對別人產生影響的一種形式,它的目的是改變對方的信念或行為。”不難看出,說服是溝通的更高層次,它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觀念的改變和行為的引導。這里K哥分享一個說服技巧的公式:說服= 自己說話有分量+ 擊穿對方心理閾值。
1)說話有分量
如果你本身有老板、高管的身份,那么你的話自然會有分量;如果我們沒有那些身份光環,怎么才能讓自己的話同樣具有分量呢?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強準備”形成心理和信息優勢。這種強準備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比如,深入研究相關問題,掌握全面的信息;再比如,收集最佳實踐,參考同行業成功案例或者其他部門的有效經驗,為自己的建議增加可信度等,以達到“地位不夠,準備來湊”的效果。
K哥以前做團隊主管時,領導突然塞進一個新項目,還告訴我要在1個月內完成。當時我團隊里的人,手上都有飽和的工作,根本不可能按領導的預期完成。但我沒有當面回絕他,而是回去把這個項目的工作量做了詳細分解,然后又將團隊人員每天工作情況做了一個量化梳理。第二天帶著這些“功課”找領導談,很真誠地給了他兩個選擇:要么給我添加人手,要么推遲交付日期。領導見我說的有理有據,都是實情而非推脫,就和K哥重新商定了一個新的deadline。
2)擊穿對方心理閾值
擊穿心理閾值的方法之一是“吹風”,也就是提前通過各種非正式的方式,讓對方預先了解信息。比如,企業在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前,先找部分員工調研,了解他們的擔憂和期望,然后請專家進行講解,分析調整的必要性和好處,最后選擇一個部門進行試點,整個過程循序漸進,讓企業在正式宣布改革時,員工的抵觸情緒降到最低。
慢熬則是在對方沒有被說服時,不放棄,持續挖掘對方不同意的原因,不斷優化既有方案,并進行持續溝通,通過不斷地博弈、試探,水滴石穿,慢慢瓦解對方的“防線”。
02
給領導安全感
談到領導,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胸有成竹,不怒自威。這些只是表面,事實上領導和狗狗一樣,看著威武,其實心里很缺乏安全感,整天琢磨著“交給你們的活,能不能按我說的辦好”、“你們看上去忙忙碌碌,到底是真忙還是做樣子”…這就要求下屬,要能適時主動地給予他們更多的安全感,讓他們盡可能“把心放在肚子里”:
1、跟領導保持積極的溝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事前請示、事中匯報、事后復盤,形成有效溝通閉環。
事前請示:對于任何重大決策或工作部署,下屬都要先跟領導做好充分溝通。把相關背景、可行方案、潛在風險等匯報清楚,并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這樣不僅讓領導感覺到受重視,也能讓他產生下屬與自己同頻的踏實感。
事中匯報:在執行過程中,下屬要定期向領導匯報工作進展、遇到的困難等,及時溝通解決方案。讓領導感受到自己的“掌控力”,從而增強內心的安全感。
總結復盤:無論工作成敗,都需要認真復盤,及時向領導匯報相關結果。良性循環的工作溝通,不僅能讓領導全方位了解下屬工作,同時又可以通過復盤,幫助領導提升決策力,讓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更有自信。
2、讓領導的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
馬云事業上的忠實伙伴彭蕾曾說過:“他(馬云)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我們最后有些可以消化,但是還有一部分經過他三次五次的堅持,我不一定完全認同,但我也還是會去做,而且會不折不扣地去做。并努力讓他的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試問,擁有這種覺悟的下屬,哪個老板不想來一打?
當然,K哥并不是說我們要毫無作為地無腦盲從領導的所有安排,而是在決策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前提下,如果仍與領導存在分歧,這時我們就要放下個人意見,踏踏實實按領導的決策執行,做到政出一門、令行禁止,絕不能再有“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想法。這是職場人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和操守。
3、善于補位
現實中領導的工作壓力往往很大,他們需要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協調各種不同的關系。這就需要身邊有一位能及時補位的左右手。一個善于補位的下屬,可以有效分擔領導的壓力,讓領導專注于更有價值的戰略決策和全局掌控上。當然,主動補位并非簡單的邀功、搶活,而是要根據領導的需求和團隊的實際情況,主動承擔責任,完成一些領導力所不及的任務。這也要求下屬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03
讓領導有參與感
養過狗的朋友都知道,狗狗很喜歡跟人膩在一起。一旦讓它獨處,它就會顯得很落寞。同樣,貌似威嚴的領導,其實也不喜歡被下屬“拒之千里之外”,或在辦公室里被“架空”。相反,他們更喜歡和員工“打成一片”,在下屬的工作中有“存在感”。
1、拉領導“下水”:承諾一致原理
心理學中有一個“承諾一致原理”,是指人們一旦做出某種承諾,就會傾向于保持與承諾一致的行為。“認知不協調”是心理學中的另一個概念,是說當一個人持有兩個或多個相互矛盾的信念、態度或行為時所產生的心理不適或緊張狀態。為了減少這種不協調感,人們往往會采取一些行動,比如改變自己的信念、態度或行為,以使它們保持一致。
“拉領導下水”參與到下屬工作中的核心策略,就是巧妙地運用這兩個原理,讓領導在項目早期階段就做出承諾,并逐步增加其參與度。隨著對項目的投入越來越多,當領導們有改變立場或產生懈怠之際,就會產生“認知不協調”,倒逼自己調整態度,回到“承諾一致”的道路上來。換句話說,拉領導下水的“套路”,對項目(工作)的完成,贏得更多資源和支持,有很大的好處。
2、給領導“安排”工作,讓他更接地氣
除了拉領導下水,還要想辦法給他們“安排”一些接地氣的工作,讓他們聽到一線的炮聲。亞馬遜就有這樣一個規定,每位新入職的管理人員,都必須去客服中心,體驗一天“客戶連接”的工作。在這一天里,管理人員要接聽客戶電話、傾聽客戶反饋等。
現實職場中,許多領導由于工作繁忙,往往只能從宏觀層面把握工作方向,對一線實際情況了解不足,導致決策脫離實際,甚至與實際情況相悖。讓領導親身參與到一線,有利于他們了解實情,做出更貼近現實、更有效的決策。對領導和公司都大有裨益。
管理學家道格拉斯?麥格雷戈說過:“管理的根本問題,在于管理者對人性的認識,它是一切管理策略和方法的基礎。”換句話說,管理最大的挑戰不是管人,而是管理人性。不管是向下管理,還是向上管理,都是如此。在職場中,多一些理解尊重、換位思考、感同身受,也許能讓我們的管理工作,變得更容易更絲滑,各位可以試試。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