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為何盛產黃金
從古至今,黃金都因其獨特的自然屬性和價值被賦予了硬通貨的稱號。近些天,隨著湖南平江發現千噸金礦的消息傳播,讓這句話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11月21日,湖南省地質院發布消息稱,平江縣萬古金礦田在地下2000米以上深度地層中,發現了超40條金礦脈。專家預測,這片礦區地下3000米以上的遠景黃金儲量可能超過1000噸,按現行金價計算,資源價值高達6000億元。
這是什么概念?該儲量約占當前中國央行黃金儲備量的44%,而高達6000億元的價值,足以讓黃金市場掀起波瀾。
事實上,中國作為最早發現、開采和利用黃金的國家之一,其金礦產量穩居世界首位。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國內黃金產量共375.155噸,自2007年以來連續16年黃金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如此富足的黃金資源,都來自哪里?根據梳理,全國最能掘金的10個省份分別為山東、河南、江西、甘肅、云南、安徽、湖南、內蒙古、福建和新疆。
華東最多金
據《中國黃金年鑒2024》統計,在黃金產量十強省份中,華東地區占據了多數,包括山東、江西、安徽和福建,這四個省的黃金總產量達到了256.04噸。
其中,山東無疑是掘金第一省。數據顯示,2023年山東成品金產量達到165.49噸,比第二名的河南多了將近80噸。
為何山東如此盛產黃金?主要原因在于該地區的地質構造。
在遠古時期,山東地區經歷了劇烈的地質運動,巖漿活動十分強烈,形成了例如“郯城-廬江斷裂帶”等深度大、范圍廣的斷裂帶。這些斷裂帶就成了金礦成形的溫床。
得益于此,山東,尤其是煙臺地區,成為了金礦資源的寶庫。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招遠、萊州這兩座“黃金城”。
△ 山東煙臺招遠 圖源:圖蟲
招遠是山東煙臺代管的縣級市,不僅以其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著稱,更因其悠久的黃金開采歷史而聞名。自北宋時期起,招遠便有“金穴數百處,歲溢數千兩”的記載,至今黃金開采已逾千年。
相較于招遠,萊州則屬于“悶聲發大財”的類型。在山東,累計黃金產量超過百噸的四座礦山中,有三座位于萊州。
數據顯示,2023年這兩座“黃金城”的產金量,約占煙臺總產量的90%。
依靠招遠、萊州這兩座城市,2023年,煙臺黃金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31.98億元、增長18.33%。這也助推了煙臺經濟總量突破了萬億大關,達到了10162.46億元,成為山東第3個、全國第26個萬億GDP城市。
△ 山東煙臺城市風光 圖源:圖蟲
除了山東以外,江西、安徽和福建的黃金資源同樣豐富。
在福建,坐落于西南山區的上杭縣紫金山金礦,對其黃金產量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該金礦此前一度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單體黃金礦山,其累計探明的金屬資源量已高達305噸,曾被譽為“中國第一大金礦”。
而安徽的金礦分布范圍較為廣泛,黃金資源呈現積少成多的特點。具體而言,安徽金礦在江南過渡帶、皖南地區、大別山地區以及蚌埠至五河地區等均有分布。2023年,該省黃金產量達到24.37噸,排名全國第六。
對江西而言,其優勢在于擁有種類繁多的金屬礦,因此被譽為“千年銅都”、“亞洲鋰都”及“世界鎢都”。這些礦產資源不僅讓江西在裝備制造方面具有材料優勢,同時也使得江西擁有豐富的黃金伴生礦(含有黃金的礦石)。在優勢條件的支撐下,2023年江西的黃金產量位居全國第三。
華西潛力最大
同樣有4個省份入圍黃金產量十強省份的,還有華西地區。
《中國黃金年鑒2024》數據顯示,這4個省份分別為甘肅、云南、內蒙古、新疆。2023年,成品金產量分別達到51.70噸、28.22噸、12.10噸和10.55噸。
都說春風不度玉門關,黃金卻在甘肅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
△ 甘肅萬里長城嘉峪關 圖源:圖蟲
由于地層發育較齊全,地質構造復雜,巖漿活動強烈,甘肅向來是全國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省份之一,擁有金、銅鎳、鉛鋅、鎢、釩、晶質石墨等礦產資源,并形成了北山、阿爾金山、龍首山、祁連山和西秦嶺等重要成礦帶。
得益于礦帶數量眾多、開采歷史悠久,2023年甘肅黃金產量達到51.70噸,位居全國第四。其中,隴南市禮縣為甘肅第一大黃金產量大縣,其成品金產量達到5.94噸。
和甘肅相似,內蒙古、新疆兩地擁有眾多的成礦帶,且礦產種類齊全。但稍有不同的是,兩地金礦資源的開采起步相對較晚,現階段所探明的金礦較少。不過,隨著開采工作的不斷進行,未來可能會有新的發現。
數據顯示,2023年內蒙古成品黃金產量達到12.10噸,排全國第八。具體來看,內蒙古的金礦主要分布在赤峰、包頭、呼和浩特、巴彥淖爾等地區,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內蒙古大小金礦一共有107處。
△ 內蒙古高山牧場 圖源:圖蟲
在這些金礦中,烏拉特中旗作為巴彥淖爾市下轄的一個旗縣,由于地質構造的復雜性,其褶皺與斷裂現象均極為顯著,形成多種礦產資源。據統計,2023年該地區的黃金產量高達4噸,成為內蒙古黃金產量最多的區域。
而在新疆,目前已探明的金礦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博爾塔拉地區。其中,阿勒泰地區地處阿爾泰山成礦帶,是新疆黃金產量最高的地區,因此,民間也流傳著阿勒泰“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的說法。
同樣地處華西地區的云南,素有“有色金屬王國”的美譽,在金礦資源上同樣不容小覷。具體來說,滇西的金礦資源尤為豐富,大理、保山、怒江等地均有大型金礦?。此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以及普洱市等地也是黃金開采的主要地區。
數據顯示,2023年云南成品金產量達到28.22噸,排名全國第五。
河南、湖南“隱形”金礦
提到河南,在很多人眼中或許只有平原、農業這些標簽,但事實上,河南也是黃金生產大省。數據顯示,2023年,河南成品金產量達到87.28噸,已連續40年穩居全國第二。
河南黃金產量高,與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因地跨華北板塊、揚子板塊及秦嶺造山帶三個大地構造單元,河南的金礦主要分布在小秦嶺、外方山、洛陽嵩縣、桐柏山等地。
在這些黃金發源地中,三門峽市是河南重要的黃金產量基地,并享有“中國金城”的美譽。據歷史記載,該地的黃金最早可以追溯至唐宋時期,于明清時期達到鼎盛,而大規模的開采活動則始于20世紀60年代之后。
目前,黃金產業依然是三門峽市第一大支柱產業。2023年,三門峽黃金產量達110.6噸,其中礦產金17.59噸,其黃金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的26.5%。同時還集聚了中原黃金冶煉廠、國投金城冶金、靈寶黃金集團股份等黃金重點企業15家。
除了三門峽市之外,縱觀近幾年,河南產金區域不斷擴大,現已發展到洛陽、南陽、信陽等地的10多個縣區。形成了完整的黃金產業鏈,覆蓋從勘探、開采到深加工、銷售和投資的各個環節。
△ 河南洛陽應天門 圖源:圖蟲
同河南一樣,湖南也是低調的“黃金礦工”。2023年,湖南成品金產量達到19.02噸,排全國第六。
據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益陽南郊、鄧石橋和謝林港一帶便開始開采黃金。到了清代,湖南成為產金的主要地區,擁有黃金洞、漠濱、淘金沖及柳林汊等著名金礦。我國地質學家劉祖彝在1940年的報告說,當時全國產金總計30萬兩,其中湖南占三分之一(10萬兩,約3.12噸),主要產自雪峰古陸地區及沉江流域。
相關勘探資料介紹,湖南省內黃金礦區主要分布于雪峰山金、銻、鎢的成礦帶上,其次是有色金屬礦中的伴生金。
△ 湖南湘江兩岸風光 圖源:圖蟲
除此之外,湖南還有平江黃金洞、萬古金礦,以及新邵縣、黔陽縣、會同縣等金礦山,都能生產數百公斤。近期,湖南發現的超40條金礦脈就是來自于平江萬古金礦。
據了解,平江縣萬古金礦位于江南古陸成礦帶(俗稱湖南“金腰帶”)湖南段東北部,帶內強烈、多期次的構造巖漿活動為金成礦提供了優異條件,在湘東北地區形成了以黃金洞、萬古為代表的一批大型、超大型金礦床,是國內最重要的金成礦帶之一。
而在近日,于萬古礦區地下2000米以上深度地層中發現的超40條金礦脈,其中金品位最高達138克/噸,探礦核心區累計探獲黃金資源量300.2噸。不止于此,專家還預測,這片礦區地下3000米以上,遠景黃金資源價值高達6000億元。
從長遠來看,如此龐大的黃金資源,將為湖南省乃至中國的黃金產量帶來顯著提升。
(轉載開白請添加微信,ID:rafe0101)
撰文|阿力米熱
編輯| 梁勵
版式| 松
? 9億“賣天”引爭議,為什么是平陰?
? 最能花錢的十強省份,半數在東南沿海
讀城記工作室
用不同的視野解讀城市精神
為熱愛生活的人們展示城市多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