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超高海拔光伏實證基地——國家電投興川實證光伏電站
6月2日清晨,成都興隆湖,小雨伴隨微風,湖面波光瀲滟。
在湖底看不見的深處,水下機器人“機械魚”正在采集水質監測的數據。岸邊,一棟由透明玻璃組成的清潔能源零碳小屋里,液晶屏實時顯示著最新水質數據。
幾公里外的天府第七中學(以下簡稱“天府七中”),學生們踩著發電樓梯進入教室。壓力轉化為電能,點亮了樓道的燈。
這是國家電投集團四川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四川公司”)進行的零碳能源探索場景。
作為雪山之下的公園城市,成都正不斷探索綠色低碳能源的應用場景,在20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里播種“碳達峰碳中和”的種子。
作為雪山之上的光伏基地,甘孜州鄉城縣正斗鄉頂貢大草原上,全球首個超高海拔光伏實證基地將綠電源源不斷地送往成都負荷中心。
電從哪里來?國家電投四川公司站在全新的起點,作答這道穿越時空、面向未來的命題。
電從“身邊”來
興隆湖邊的清潔能源零碳小屋
電從哪里來?在人類100多年來使用電能的歷史長河里,各種水電站、火電站、核電站拔地而起,電的工業生產越來越成熟。但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之下,人們開始思考,如果電可以從身邊來,無疑將加快碳達峰碳中和的步伐。
6月2日,我們在四川天府新區鹿溪智谷看到,道路兩邊的路燈看起來跟普通路燈有些不同。技術人員說,這是國家電投四川公司開展的智慧燈桿示范,除了照明的功能,燈桿還搭載了各種設備和傳感器,可以監測大氣環境、水環境、人為碳足跡和碳排放,同時也是5G基站,還具有人臉識別、報警等功能。“以往要實現這么多的功能,可能需要建很多裝置、占用更大的場地,而現在只需直徑不到20公分的燈桿就能實現。”技術人員說,目前國家電投已在鹿溪智谷投放了近100根智慧燈桿。
為興隆湖路演中心和兒童藝術中心兩座建筑的供能,有了新的探索。通過“地源熱泵”的集中供能技術,可讓建筑冬暖夏涼、不開空調。國家電投四川公司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由于地下100米左右處于恒溫層,不管地表溫度多少,恒溫層常年都是20~25攝氏度。他們利用了這一原理,在興隆湖地下110米處“打孔”,將“溫差”取出來,通過熱泵循環水來進行制冷和制熱,降低碳排放。
以鹿溪智谷綜合智慧能源為切口,聚焦綠色低碳價值創造,國家電投四川公司正探索走出一條公園城市邁向碳中和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徑,形成新范式,構建新標準,助力四川天府新區加快建設新時代公園城市典范。
在孩子心中播下“雙碳”的種子,靜待若干年后的枝繁葉茂,這樣的愿景,正在天府七中成為實踐。
站在校門口,鋪設的V字形太陽能發電地磚,將陽光的照射轉化為電能,點亮太陽能射燈,讓“天府七中”四個大字在夜晚熠熠生輝。
校園里的微風發電機
進入校園,微風發電機徐徐轉動,加載柔性光伏,為學校提供綠色電能;校園還布設了發電單車、壓力發電步道,孩子們可以通過踩單車、走路等方式體驗發電的種種樂趣。
走進教學樓,踩著樓梯也可以發電,在發電板上跳動也可以發電,學校甚至專門設置了運動角,讓孩子們蹦蹦跳跳來發電。
校園里的發電步道
電從“身邊”來,天府七中的孩子們,從校園各種有趣的場景中得到了切身體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怎么從娃娃抓起?國家電投四川公司通過碳中和校園、碳中和科普基地等打造,進行了有益嘗試。
電從“遠方”來
從四川天府新區一路向西,朝著雪山的方向行進,連綿的山脈間,有著豐富的水能、光伏和風電資源。
雅安市雨城區,青衣江上煙波氤氳,美麗的龜都府小島自然風光和能源風光交相輝映。作為雅安市電網重要電源,已經“16歲”、貢獻過42億余千瓦時綠電的國家電投四川公司所屬龜都府水電站,前不久完成機組大修工作,經過全面體檢的電站“老將”恢復往日活力,將再一次在迎峰度夏能源保供中顯身手。
從雅安穿過二郎山隧道,一路向川西高原行進,6月的甘孜州鄉城縣正斗鄉,溫暖的陽光照進頂貢大草原,將望不到盡頭的光伏板點亮。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100多萬塊光伏板組成陣列,依山勢連綿起伏,像極了藍色的海洋。光伏板下牧草茂盛,牦牛穿梭其中,一邊享受陽光一邊自在覓食。這是四川省清潔能源發展重大項目、全球首個超高海拔光伏實證基地——國家電投興川實證光伏電站的現場,這里每天大約有400萬千瓦時綠電產生。
初夏時節,阿壩州毛爾蓋草原還偶有飄雪,劍科水電站施工現場的機械聲卻已響徹山谷。劍科水電站是毛爾蓋河流域梯級開發的龍頭水庫電站,總裝機容量24.6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8.98億千瓦時——預計投運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29.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1.74萬噸。去年完成大壩封頂目標之后,項目建設者正全力沖刺,為大壩蓄水驗收和建成投產而奮戰。
云霧繚繞的大涼山上,國家電投集團瑪果梁子風電項目首臺風機基礎澆筑完成,標志著該項目進入主體施工的關鍵期。瑪果梁子風電項目位于涼山州喜德縣,項目總裝機13萬千瓦,場地地形起伏較大,海拔高度在2800米至3600米之間,屬于典型的高山風電項目。建設者克服交通不便、氣候惡劣等諸多困難,順利完成首臺風機基礎澆筑,正全力奮戰爭取早日并網發電。
國家電投四川公司涼山州喜德風電項目,日前單日發電量創投產以來新高
山的那一邊,已經投產的涼山州喜德風電項目正迎“風”起舞。就在前不久,喜德風電場單日發電量創投產以來新高。
群山巍峨、江河澎湃,國家電投四川公司牢記使命,開局即決戰、起步就沖刺,為四川清潔能源產業“增量”“提質”貢獻央企力量。
電從“創新”來
2000多年前,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這是一次人類利用水能的經典案例,至今依舊發揮著作用,成為載入人類歷史的偉大工程。
2000多年后的今天,站在能源革命、能源巨變的關口,四川如何搶抓機遇、立在潮頭?
2020年,國家電投西南能源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是四川省首家源網荷儲能源智庫,加掛四川省能源發展研究中心牌子。國家電投西南能源研究院積極服務四川能源發展和政策制定,是四川省“十四五”能源規劃編制的主要支撐單位,承擔四川省“能源領域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長期路徑研究”“四川省釩電池發展規劃”等10余項課題任務,參與全省雙碳、儲能、氫能、抽水蓄能等指導意見的制定。
依托全球首個超高海拔光伏實證基地,國家電投正在打造光伏行業的“百科全書”。應用“云大物移智”新興數字化技術,實施智慧施工管理、光伏電站數字孿生生產運維管理、逆變器智能診斷等數字化系統,實現遠程集控。同時,基地正在試驗打造四川首個“光伏+”生態修復實證基地,項目利用蓄水灌溉系統的供水保障,對場區不同區域分類施策治理,通過運維期的持續管護監測,確保草場生態治理效果長期穩定。利用光伏組件“可遮陰、能集水”的特性,可篩選出適宜高海拔草場生長的優質牧草品種,打造“牧光互補”示范區。
在成都及周邊負荷中心,正在實施的國家電投綜合智慧零碳電廠項目,則通過智慧系統聚合新能源、儲能、生物質、可調負荷等,形成新型能源生產和消費聚合體。通過互聯網把用電側管理起來,尋找最優用能方案,這對能源資源節約非常有意義。
“釩鈦之都”攀枝花,正在打造“釩電之都”。國家電投西南能源研究院已牽頭完成《“中國釩電之都”——攀枝花市釩電池儲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編制,正在推動攀枝花百兆瓦級全釩液流電池實證創新示范項目落地。發揮攀枝花的光伏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儲能和氫能,攀枝花光儲氫多能互補“1+1+N”產業融合創新示范開發的藍圖正在徐徐展開。儲能方面,計劃建設全球最大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電站,打造攀枝花城市級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群,建設釩電池儲能特色產業園,充分發揮攀鋼集團上游資源優勢,引入上下游產業企業,打造全新千億級釩電池儲能產業。氫能方面,計劃統籌發展工業副產物提純制氫,穩步擴大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有序推進豐水期棄水制氫、太陽能制氫,打造攀枝花氫能產業示范城市。
電從“創新”來——以能源技術創新為引領,國家電投在川能源“未來牌”“新打法”,正是四川能源轉型的生動實踐。
“黨的二十大對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作出了重要部署,當前我國能源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我們將堅持創新驅動,全力以赴服務四川省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奮力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四川篇章貢獻國家電投的智慧和力量。”3月初,在以“聚勢新能源 共謀新發展”為主題的四川省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國家電投四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國家電投西南能源研究院董事長、總經理(院長)周慶葭表示。能源人重任在肩,使命如磐。“風光”無限,未來已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