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裝備、高技術制造業基地,同時也是祖國的大糧倉,為國家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數字經濟在全球快速發展,黑龍江再次抓住機遇,借助新型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培養新質生產力,取得了豐碩的建設成果。
最近記者隨同“數智龍江、向新而行”活動走訪了大慶、哈爾濱等地,見證了各行各業借助數字技術探索轉型的努力,感受到了黑龍江蓬勃向上的數字經濟活力。
智能光伏:支持傳統能源企業向綠電產業轉型
在大慶,到處都能看到采油機在起起落落地工作,源源不斷地為新中國工業輸送寶貴的石油和天然氣。不過在全球能源產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下,大慶油田不僅要做好油氣生產,也承擔著探索綠色發展之路的重任。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事業部 一級工程師惠永慶告訴記者,公司專門成立了新能源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推進風光發電、地熱及余熱利用等新能源業務。大慶油田積極響應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提出的“光伏+”創新模式,建設了一套高效、先進的油田行業“光伏+”開采方案。
葡四井間分布式光伏工程是大慶油田第一個井間分布式光伏電站實驗項目,在4座采油平臺、69口從式井上,安裝了1062塊光伏組件,裝機容量577kW,年發電量超80萬kWh。惠永慶表示,該項目采用了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其中逆變器內置AI賦能的電弧故障分斷器(AFCI),能夠主動檢測直流拉弧、準確監測并診斷故障拉弧,并快速自動切斷電路。系統還支持AI自學習新故障,主動預防火災風險。
“目前大慶油田已建成15個新能源項目,裝機規模達到22萬千瓦,累計發電量超過1億千瓦時,相當于少消耗12萬噸標準煤。”惠永慶說。
油田上云:打通數字化升級路徑
地下原油探測與長期開采的科技含量非常高,需要通過種種手段采集數據、分析數據并進行科學判斷和預測,因此需要高性能計算基礎設施做支撐。大慶油田在2019年8月與華為合作建設了大慶油田高性能計算云中心,先后部署了700臺套先進的計算集群和圖形服務器、存儲系統和網絡設備,構建了400G帶寬的高速云數據中心核心網絡,整體計算能力達到每秒1000萬億次。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計算機網絡研究室主任叢峰告訴記者,云中心為大慶油田提供了高水平的計算和存儲能力,支撐了油田地震處理解釋與地學研究、油藏建模、數模、生產管理及大數據、AI智能化等多領域科研生產應用,能夠充分滿足主流地震處理解釋軟件的運行要求,每年可以處理8000平方公里范圍的三維地震工區,疊前地震數據處理工區面積也從當前的400平方公里提升到2000平方公里。云中心投入應用后,油田15個二級單位與研究院15個科室約200人可以協同工作,數據和研究成果實時共享、統一管理。大慶油田準備基于云中心建設數字油藏研究中心,利用開發井資料、地震工區數據對地下油藏區塊進行分析評價,據此優化生產方案。“在云中心的支持下,我們的地震處理解釋支持能力翻倍,致密油黏彈偏處理能力提升8倍多,多項新技術邁向工業化應用。”叢峰說。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數智技術公司云網數據中心主任潘愛龍表示,云中心不僅性能優異,還極大緩解了傳統IDC維護成本高、使用能耗大等問題,應對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風險的能力也大大提升。“云中心已經連續三年7*24小時正常運行,有力地支持了油田的生產和科研。”潘愛龍說。
智算未來:賦能各行各業數智升級
在哈爾濱南郊的工業新城核心區,媒體團走訪了東北地區未來的智算引擎——中國移動智算中心(哈爾濱)。這個智算中心2024年8月正式投用,擁有3千多平米機房、5000多臺設備、7萬多根線纜、20多萬個端口,全部采用最先進的國產網絡設備,算力規模達6.93EFLOPS,是全球運營商行業規模最大的單集群智算中心。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黑龍江有限公司計劃建設部項目經理閆文告訴記者,中國移動智算中心(哈爾濱)有三個“創新”,即創新地采用46KW高功耗風冷,創新地引入大型集裝箱式“10KV中壓直供設備”新型供電模式,創新地應用自主GSE、天池SDN自主研發技術。智算中心可以支持萬張AI加速卡互聯并行訓練,為萬億模型訓練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可靠的算力底座,未來不僅將承擔中國移動自研的“九天”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訓練任務,也將對外提供一站式算力服務,支持千行百業的數智升級。
在哈爾濱道外區友誼東路,坐落著黑龍江另一個重要的智算基礎設施——哈爾濱數字龍江智算中心。這個中心由道外區政府投資,計劃建成算力規模100P,目前一期60P算力已經開展試運營,二期40P算力計劃2024年底前完工。該項目定位是以國產化自主可控算力平臺為核心,利用中科院自主研發的大模型算法研究黑龍江特色行業數據,打造本地化的垂直應用行業大模型。
據中科(黑龍江)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欒紅燕介紹,數字龍江智算中心是黑龍江第一個AI計算中心,目前有科技部、組織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哈爾濱工業大學、哈工程、哈理工、哈爾濱學院、中核知網等15家客戶正在訓練大模型,已有道外區數字孿生城市管理平臺、道外區經濟大腦、巴洛克智慧文旅等應用落地,還吸引了多家AI產業鏈伙伴在本地落戶,為本地數字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慧網絡:5G-A讓冰雪盛會和旅游季體驗更好
2025年亞冬會將于明年2月在哈爾濱舉行,組委會的籌備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國聯通作為本屆亞冬會的官方通信及云服務合作伙伴,應用5G-A、毫米波等技術持續完善5G智慧網絡,全力保障重大賽事網絡質量和用戶體驗,并支持賽事和活動的上行直播、高清視頻傳輸、XR互動體驗以及裸眼3D展示等新業務順利進行。
黑龍江聯通哈爾濱分公司網絡部副經理周永亮告訴記者,為做好亞冬會期間的通信保障,中國聯通在哈牡高鐵沿線新開通了323個5G基站,在京哈高鐵沿線新開通104個5G基站,在亞布力雪場增補9個5G基站,同時還對重點場景進行了全面的網絡升級。在亞冬大廈、閉幕式主會場,會展中心、防洪紀念塔、亞布力熊貓館等熱門場所,中國聯通部署了5G-A內生智能智慧網絡,峰值速率能達到下行萬兆、上行千兆,充分滿足熱點地帶的超大帶寬要求。利用5G-A通感技術,安保方還可以有效識別會場周邊無人機軌跡,提前預警,幫助亞冬會應對潛在的安全威脅。
隨著冰雪季節的來臨和亞冬會的日益臨近,中國移動在黑龍江建設的5G-A網絡也趨于完善,并在10月25日率先在黑龍江推出5G-A套餐。據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黑龍江有限公司市場經營部三級經理闞瑩瑩介紹,中國移動已經在哈爾濱中央大街、會展中心、冰雪大世界等多區域實現了3CC連續覆蓋,可以支持各種5G-A應用。搭配中國移動的5G-A商旅包、5G-A直播包、5G-A游戲包,不同需求的用戶都能在特定的應用上獲得滿意的體驗。
記者在哈爾濱中央大街體驗了中國移動的5G-A業務,現場下載高清旅游攻略、地圖,上傳照片和視頻,幾乎都是眨眼間完成;在大街上撥打視頻通話,畫面清晰而穩定。對于游客來說,現場導航非常重要,5G-A的低延遲優勢讓游客可以快速獲取實時路況,找景點、餐廳、商場又快又準。
液冷超充:為新能源車產業增添活力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產銷兩旺、發展迅猛,不過補能充電卻始終是困擾新能源車主的一個主要痛點。在黑龍江這樣的高緯度省份,新能源車電池冬季充放電效能下降,尤其需要高質量的充電解決方案。2023年,馨博集團決定深耕北方寒帶地區的新能源車充能業務,利用華為的技術方案在哈爾濱投資建設液冷超級充電站。
經過一年的試用,馨博集團已經在哈爾濱打響了液冷超充的聲譽。據馨博投資(黑龍江)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飛介紹,液冷超充電站的充電效率非常高,“一秒一公里”的充電速度讓車主們非常滿意,吸引了大量的新能源車主來試用。比如該集團在哈爾濱市海寧皮革城建設的全功能液冷超級充電站,不僅技術規格先進,服務能力和規模也在東北地區名列前茅,讓眾多新能源車主交口稱贊。
記者現場采訪了一位別克VELITE6(搭載50.3千瓦時電池組)車主,得知一般快充樁從20%充到90%以上大概要1個小時20分鐘,液冷超充樁則可以在40分鐘內完成。搭載40.9千瓦時電池組的理想L7的車主則表示,從完全沒電到滿電,用液冷超充樁補能用不了40分鐘。一位一汽大眾ID.4 CROZZ的車主初次體驗液冷超充,發現5秒可充1公里,速度也遠快于快充樁。
在馨博集團的協調下,記者測試對比了阿維塔11的充電過程。在充電前剩余續航120公里的情況下,快充樁可以做到5秒補能1公里,液冷超充樁則可以做到3秒補能1公里,旁邊同時有6輛車在充電。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在剩余續航100公里-200公里、液冷充電站服務車輛較少的情況下,阿維塔11補能速度可以接近1秒1公里。
據記者了解,馨博集團計劃2025年新建50座超級快充站,并在2025年底前進一步覆蓋全省地級市,持續擴大服務范圍。
在黑龍江一路走訪,處處都能看到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各行各業扎根、結果。從智算中心到5G-A智慧網絡,從到智慧光伏到新能源基礎設施,黑龍江的數智基礎設施和應用都在迅猛發展,為本地各行各業的數智化升級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也為數智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探索出了一條快速成長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