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光白籽,正如其名,就是沒有皮色的和田玉籽料。和田玉的光白籽通透嫩細,質地細膩,玉質介于山流水和籽料之間,同時光白籽的綹裂較少,所以礦物質很難沁入,所以光白籽基本沒有或者很少有皮色,只有籽料常見的汗毛孔狀表面結構。
從形狀上來說,大塊度的光白籽極少,普遍不大,很適合當做玩料。但是光白籽,卻因為這三個方面的原因,受到了市場的忽視。
從產量看,如今不斷被挖掘和新開采的料子里,光白籽確實要比皮色料要多。光白籽比較嫩透,不夠老熟。
但由于形成年代太短,皮色還未沁入,玉質的白度比較好,但是結構相對比較松,大多比較嫩透,還不夠“老熟”。還有的光白籽,質很細很透,但水頭過了,市場中比較老熟的光白籽已經很少了。
造假容易
最早在2001年時,市場中就出現了成堆的磨光“光白籽”,再加上相比于皮色籽料造假還要上皮上色烤色,光白籽造假卻相對容易很多,可以說其造假成本是最低的。
隨著造假手段的進步,無良商家造假的功力大增,光白籽造假泛濫,就連很多老玩家也容易一不小心就吃藥,這也導致了很多玩家談光白籽色變。在人們的防范心理下,大家也就紛紛選擇了,相對而言更易分辨真假的皮色籽料。
難以俏雕
對待皮色籽料,古代的傳統技法就是是剝皮、剜臟去綹、設計制作,導致咱們現在看古玉,幾乎看不到帶皮的玉件。然而到了現代,隨著市場的改變,和人們審美方式的變化,更多人喜歡上了籽料的皮色。
而每一塊籽料獨一無二的皮色,更是賦予了玉雕師以靈感。很多玉雕師通過保留皮色,設計圖案,進行俏雕,給玉雕帶來了新的活力與魅力。
在人們熱烈追逐和田玉籽料皮色的今天,曾經最受歡迎的光白籽卻顯得有些落寞。很多人對于光白籽的價值有很大的誤解,就是認為光白籽是不太值錢的。但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品質好的光白籽依然是收藏的重點。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喜歡和田玉的朋友,有時候會好奇,是什么造就了和
田玉的溫潤。溫潤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和田玉油性的表現。它不僅讓和田
玉區別于珠光寶氣的浮夸,同樣也決定了這塊和田玉是否值錢,盡管這個最重
要卻常被人忽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