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個星標吧朋友們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我曾路過阿富汗。
不是可怕的名詞和新聞,而是一片實實在在的土地,
算不上肥沃,甚至稱得上貧瘠,
也沒有什么稀罕的礦藏或特殊的物產足以引發別人的貪婪和覬覦。
我曾路過一些阿富汗人的生命。
那些溝壑、深梁與山丘中的褐色土坯屋子里住著的人們,
依然生活在貧困和饑荒當中,
可是他們生活著,并如同你我一樣渴望生活、熱愛生活。
——班卓《陌生的阿富汗:一個女人的獨行漫記》
▲班卓在班達米爾湖邊
01 “我曾路過一些阿富汗人的生命”
2024年8月,阿富汗當局頒布“公共道德法”,再次將這片土地推到風口浪尖。
雖然同在一個時空,但那里的人,尤其是那里的女性,卻如同身處平行世界。她們不能上學、不能上班、不能獨自出門,沒有娛樂和家庭之外的空間。
阿富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受到大眾關注的呢?
是2001年因為被塔利班炸毀的巴米揚大佛;或是2006年《追風箏的人》中文版出版和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那時阿富汗常常出現在新聞里,且常常與苦難有關。過了一段時間,它又不見蹤影,直到2021年。
班卓與阿富汗的相遇,發生在2003年。因為在伊斯蘭堡伊朗大使館辦簽證的漫長等候,以及與一對阿富汗叔侄的愉快交談,阿富汗成了班卓中亞之行中最難忘的一站。
從喀布爾到坎大哈,班卓在那個網絡信息還不發達的時代背著雙肩包、拿著相機和地圖,獨自漫游戰后阿富汗。
▲2001年,塔利班炸毀了世界文化遺產巴米揚大佛,圖為炸毀后的巴米揚殘窟
▲班卓手繪路線圖
回國后,她將這份回憶寫成了游記《陌生的阿富汗:一個女人的獨行漫記》。這關乎一個女性在危險國度遇到的信仰與冒犯、傳統和現代、真誠和阻礙。對她來說,阿富汗有的只是一群普通人,活在時代的夾縫中,過著真實的生活。
▲《陌生的阿富汗》,2024年世紀文景出版
02 鏡頭內外,她們的樣貌
20年過去,阿富汗女性的自由解放之路依然遙遙無期。幸好,她們的故事被世界看見并用鏡頭記錄下來。
過去百年間,國家地理為全世界不同的女性拍下了她們的人生照片,并匯集成了WOMEN:BORN TO SHINE國家地理“百年魅力·天生出彩”經典影像大展。
▲國家地理“百年魅力·天生出彩”經典影像大展
這其中,有不少作品關乎阿富汗女性。她們的困境真切可見,她們的美麗、智慧和力量也撼動了無數觀眾。
?史蒂夫·麥凱里 ,巴基斯坦,1984
1985年,一張《阿富汗女孩》讓全世界開始關注阿富汗局勢和難民的生活狀況。17年后,攝影師麥凱里重返阿富汗,找到了已為人母的女孩。國家地理也因此成立了“阿富汗女童基金”,以資助阿富汗的失學女童,并修建學校和診所。
?托馬斯· 阿伯克龍比,阿富汗喀布爾,1968
一位走在阿富汗喀布爾街頭的婦女,被包裹在一身紅色罩袍下,沒人能看得見她的面部表情與神態,但頭頂鳥籠中的金絲雀仿佛透露了她的處境。
?林西·阿達里奧 ,阿富汗巴達赫尚省,2010
由于車拋錨,18歲的孕婦努爾·妮薩和她的母親已經做好了要在沙漠中生產的準備。在交通不便的阿富汗山區,孕婦面臨著艱難的生產環境。幸運的是,同為女性的攝影師路過并將她們帶到了醫院,努爾·妮薩平安誕下了一個女兒。
?林賽·阿達里奧,阿富汗喀布爾,2015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街頭,一輛全是女性的車引起了周圍車輛的極大不滿,因為這些女性沒有男性陪同,還將臉、頭發和手都暴露在外。這在當地屬于離經叛道的行為,但車內的女司機和她的女乘客們絲毫不在意周圍的喇叭和尖叫。
03 班卓×國家地理影像展:一場不止于女性的對談
“我想起許多往事,想起許多在路途上和生活中必須直面的東西。這些問題也許根本沒有答案,它們潛藏在生活的底層而非表層,沒人會強迫我們沉入水底去尋找,除了我們自己。”
不只阿富汗,在東南亞、中亞、中東、非洲、南北美,班卓以肉身抵達真實的世界和他者,以行動沖破思維觀念的牢籠。那些在路上的追問,深刻地影響了她的生活。
12月15日,世紀文景聯合國家地理“百年魅力·天生出彩”經典影像大展,邀請《陌生的阿富汗》作者班卓,與撰稿人、文化人類學家晴晏對話,聊聊阿富汗和女性的困境,聊聊如何踏上旅途、如何抵達世界。
【活動詳情】
時間
2024年12月15日(周日)
14:00—16:30
地點
國家地理 “百年魅力?天生出彩” 經典影像大展上海站
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939號巴黎春天V店6F
流程
精彩分享 + 嘉賓對談 + 簽名互動 + 深度探展
對談嘉賓
班卓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著有《陌生的阿富汗:一個女人的獨行漫記》
晴晏
文化人類學家,國家地理“百年魅力·天生出彩”影像大展內容研究者和撰稿人
【報名費用及福利】
VIP席位 299元/位(僅10席)
高級席位 199元/位(限40席)
禮包包含:
留座名額1個+作家簽名書1本+展覽門票1張+展覽限定帆布袋1個+面膜1盒+洗臉巾1份
也可以掃碼觀看直播
//相關圖書 //
陌生的阿富汗:一個女人的獨行漫記
班卓 著
★楊本芬、羅新、周軼君、蔣方舟 誠摯推薦
楊本芬:“班卓從個人視角描繪了她所接觸到的普通阿富汗人和他們的日常生活。”
周軼君:“她的無畏幾近信仰,以肉身跟這個世界過招。”
蔣方舟:“班卓孤身一人來到阿富汗,誠實地敘述那些貧瘠、饑餓、驕傲、善與惡模糊的邊界、歷史的堅固與虛妄……”
★一位女性獨自背包上路,探尋自我,叩問世界
一個雙肩包、一臺膠片相機、一份世界地圖、一顆充滿好奇與善意的心,就是她的全部行囊。
從喀布爾到巴米揚,再到坎大哈,直面風俗差異、性別冒犯、信仰摩擦;
以女性特有的視角與經驗,跨越國族、文化、語言,記錄普通阿富汗人的喜怒哀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