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瀚
登錄頁面還在,但賬號密碼錯誤,找回功能失效成擺設,客服電話無人接聽,只有無盡的沉默。
近日,曾坐擁1.7億用戶,市值僅次于騰訊、百度,被譽為中國版“Facebook”的人人網,因陷入服務中斷的風波,引發了一場關于“時代眼淚”的集體懷舊。
12月2日,官方雖發布緊急公告,稱正在進行“換車”升級,期間用戶數據得到保護,但這份聲明,似乎并未完全消除公眾的疑慮。
人人網的突然“停服”讓無數用戶措手不及,他們發現自己無法登錄,賬號密碼錯誤,找回功能失效。
官方雖然口口聲聲說數據安全,但對于經歷了多次網絡危機的老網民來說,對這種承諾早已麻木。
在實際操作中,這種所謂的升級,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還是說,這只是一塊掩蓋真相的遮羞布?用戶們對未來充滿了疑惑,而官方的沉默,更是讓這種不安感愈發強烈。
這份官方的回應,是重生的信號,還是拖延的借口?我們不得不問:那個曾經熟悉的社交平臺,真的還能重現嗎?
01
人人網的輝煌,離不開那個時代的背景。
20年前,Facebook在美國點燃了社交網絡的革命之火,而在中國,這把火點燃了人人網的誕生。
那時,QQ和博客的社交模式還停留在封閉的小圈子里,而人人網的前身——校內網,由王興等人在2005年12月于清華大學創立,它如同一股清新之風,打破了舊有的社交模式,開啟了中國校園社交的新紀元。
校內網的革命性在于,它不僅僅滿足于文字和圖片的分享,而是將人與人的連接推向了新的高度。用戶可以發布日志、保存相冊、分享音樂視頻,這些功能在當時的QQ和博客中并不常見。
校內網的這些創新功能,無疑為中國的社交網絡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
在那個微信、微博尚未問世的年代,人人網迅速成為年輕人的新寵。憑借開放性、實名制等特點,校內網在大學生中迅速走紅,成為中國最早的校園社交平臺之一。“開心農場”偷菜游戲更是成為人人網的標志性符號,風靡一時。
不過,校內網的輝煌并未持久。2006年10月,陳一舟的千橡互動集團,以資本的力量將校內網納入麾下。同年,千橡的5Q校園網與校內網合并,校內網的校園時代宣告結束。
陳一舟的雄心壯志,似乎要在WEB2.0的浪潮中,為人人網開辟一片新天地。黃色小人LOGO迅速在全國33個城市鋪開,但好景不長,2007年3月,人人網因發展過慢,再次陷入沉寂。
直到2009年7月,千橡集團將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這一舉措標志著人人網正式跨出校園,開始向全民社交轉型。
2011年,人人網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社交網絡公司,市值一度達到74.82億美元,超越了搜狐、分眾、優酷、網易、攜程、新浪,僅次于百度和騰訊。
上市不到半年,在陳一舟的操刀下,人人網以8000萬美元收購56網。這一舉措,讓人人網在視頻領域的實力大增。
那時的人人網,風頭無兩,它不僅在國內市場上嶄露頭角,更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實力。它坐擁1.7億用戶,被寄予厚望,被譽為中國的“Facebook”。
人人網的輝煌,是中國互聯網社交領域不可磨滅的一頁。
02
上市后的人人網,并沒有迎來預期的順風順水。
2011年,虧損的序幕拉開,3020萬美元的運營虧損只是個開始;2012年,這個數字飆升至9170萬美元;2013年,更是擴大到1.137億美元;到了2014年前三季度,運營虧損累計高達1.553億美元,超過了2013年全年的虧損總額。
股價表現,則更是糟糕。從2011年5月31日的高點24美金,一路狂跌至4、5塊錢的水平,并在這一低位徘徊了五六年之久。
面對這樣的困境,人人網不得不開始謀求轉型。
2012年后期,游戲收入超過廣告收入,游戲業務一度成為新的營收支柱,但人人網并沒有乘勝追擊,深耕這個領域。
2014年,CEO陳一舟將目光投向了互聯網金融的熱潮,宣布將資源從團購、在線視頻和游戲業務轉移到互聯網金融等新興領域,導致人人網社交業務嚴重流失。這一轉型,并沒有帶來預期的轉機,2015年和2016年的凈虧損分別達到了2.201億美元和1.854億美元。
2016年,人人網又跟風進入了直播領域;2017年,又一頭扎進了二手車銷售市場。盡管二手車業務貢獻了公司營業收入的68%,但依然無法扭轉人人網社交平臺虧損的命運。
在人人網多次轉型嘗試失敗的同時,其他社交平臺卻后來居上,穩占市場主要地位。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人網卻錯失了轉型的最佳時機。
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憑借便捷性、功能豐富性等特點,迅速搶占市場份額,成為社交必備軟件。而人人網,卻停留在PC時代,未能持續深耕社交領域,功能單一,用戶體驗差,逐漸被用戶拋棄。
遙想當年,人人網的基因要遠遠好于它們。但在其他競爭者的夾擊之下,人人網自己卻打亂了發展的步驟。
面對困境,人人網嘗試向團購、視頻、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擴張,卻始終無法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反而拖累了主營業務。
這一戰略的失利,進一步加劇了人人網的困境。
03
從2018年開始,人人網經歷了重要的轉折點。
2018年11月,人人網揮淚告別,以2000萬美元的低價拋售了社交網絡的全部資產,APP隨之下架,仿佛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但故事并未就此結束,2019年底,多牛傳媒攜新“人人”APP卷土重來,試圖重溫校園社交的舊夢,這一動作迅速點燃了網友的懷舊情緒,相關話題閱讀量飆升至2.6億,人人網似乎又回到了聚光燈下。
人人網的回歸,如同一場盛大的重生儀式,明星云集,熱鬧非凡。在其舉辦的“2019第十屆互聯網牛爾人人盛典”活動中,受邀到場嘉賓多為明星,如柳巖、李光潔、鐘麗緹、高鑫、張大大、鄭媛元、辰東等。
但好景不長,到了2024年12月,人人網再次遭遇“停服”、無法登錄、“丟失”數據的危機,用戶們的擔憂和不安情緒再次被點燃。盡管官方承諾數據安全,但用戶們對無法登錄和數據丟失的擔憂不減,他們的記憶和青春,似乎被鎖在了無法訪問的相冊里。
官方的回應是一次“換車”升級,用戶數據得到了保護,而我們被告知要耐心等待“新車”上路。這意味著人人網并未消失,而是在經歷一次重大的變革。但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的夾擊下,人人網的回歸之路顯得異常艱難。
在當前的社交市場格局下,校園社交產品的生存空間已被擠壓得所剩無幾。即使是社交巨頭騰訊,也在校園社交領域屢戰屢敗。支付寶嘗試社交的艱難,更是證明了社交領域的復雜性。
人人網的回歸,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里,做好社交產品絕非易事,更何況是重拾舊日的輝煌。
對于85后、90后來說,人人網不僅僅是一個社交平臺,它是青春的印記,是記憶中的“偷菜”日子,是歡笑和淚水的集合。人人網的回歸,是一次對青春記憶的喚醒,也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一次致敬。
如今,人人網已經停止服務,未來是否能夠重振旗鼓,還是一個未知數。但不可否認的是,人人網的停服和升級,觸動了無數人的情感神經。
它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對社交網絡本質的一次深刻反思。社交網絡的成功,不僅在于用戶數量,更在于能否持續創新,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我們期待著人人網的“新車”能夠順利上路,帶給我們一個更加美好的社交體驗。同時,我們也在思考,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里,我們的青春記憶該如何安放。
人人網的故事,還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