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31日,中共“五大書記”中的兩位,劉少奇和朱德,接受了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帶領中央工委離開生活戰斗了十多個年頭的陜北地區,去尋找中共中央新的落腳點。
就在劉少奇和朱德臨行之前,毛澤東說了一句話:“去吧,到白毛女的故鄉去!”
劉少奇和朱德當然知道,毛澤東所說的“白毛女的故鄉”,就是河北平山縣。
那么,毛澤東為什么要把河北平山作為中共中央新的落腳點呢?其實這是綜合了多方面的因素進行考量之后的結果。
早在三十年代初,毛澤東就從山西的《朝陽日報》上了解到,平山縣大革命時期就有了共產黨員,并逐漸建立起各級黨組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平山縣的革命斗爭開展得轟轟烈烈,尤其是紅軍游擊隊的活動,有力策應了紅軍北上抗日、東渡黃河,使得平山縣享有“北方興國”之美譽。
九年前,也就是1938年7月,毛澤東就從《新華日報》上看到一則長篇通訊《一個不平凡的縣》,了解到平山縣抗日游擊隊和“平山團”的英雄事跡,從此牢牢記住了平山這個抗日模范縣。
兩個月后,毛澤東在位于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作報告時,又遇到原平山縣委書記曹慕堯,便親切地向他詢問平山縣的自然條件、經濟狀況和生產情況等。
曹慕堯上過幾年學,口頭表達能力很強,生動詳細地介紹了平山縣各方面的情況,尤其是那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以及豐富的物產和良好的群眾基礎。
毛澤東越聽越歡喜,又問曹慕堯:“八路軍將領聶榮臻同志的司令部就在平山縣境內,你知道嗎?”
曹慕堯用力點了點頭,微笑著說:“我當然知道啊!我來延安有一段時間了,但是經常從老鄉那里打聽到平山的消息,不但知道聶司令在平山,還知道八路軍跟當地群眾已經建立起魚水般的親密關系。”
沒過多久,中共中央把“平山團”調到陜北來執行保衛延安的任務,在南泥灣墾荒、南征北戰、中原突圍期間多次立功,也多次得到毛澤東的接見。他們反映的種種情況,又使毛澤東對平山縣的印象更加深刻、了解更加透徹。
可以說,在這幾年當中,毛澤東雖然沒有去過平山,卻很熟悉平山的一些情況,而且對那里很有好感。正因為如此,在劉少奇、朱德受命去尋找中共中央新的落腳點時,毛澤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平山。
最終,位于平山縣境內的西柏坡成為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共中央的最后一個落腳點。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此召開,三大戰役也正是在此完成了戰略部署和指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