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2月4日訊(記者 王涵藝)近期,IP經濟、新消費領域中的“谷子經濟”爆火,潮玩龍頭泡泡瑪特自2月低點迄今股價累計最大漲幅456%,今年以來漲幅達到347%,市值也站上千億。
浙商證券指出,中國二次元產業鏈包括內容生產、內容傳播和周邊衍生三部分。同樣與二次元圈產業鏈相似的,還有隔壁文創圈。事實上,文創界也孕育出了自己爆火的“谷子”——冰箱貼。
近年來,消費者越來越熱衷收集文物冰箱貼,致力于把博物館“搬回家”,多款做工精美、文化內涵豐富的文物冰箱貼上市后,頻繁“斷貨”,躥紅至今,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發展。
甚至,還有消費者用高度還原文物的“爆款”冰箱貼,在家搭建了一座“微型博物館”。
圖片來源:小紅書博主@Konoe
Konoe告訴藍鯨新聞記者,該篇帖子截至12月2日瀏覽量已破111萬,點贊9.8萬,收藏5.7萬,評論區討論數超6千條。與日俱增的數據,也正說明這已成為中國消費者的新追求。
“小文創”撬動“大經濟”
在國家博物館二層的文創商店內,每當國博經營開發部副主任廖飛佩戴工牌出現,便會被顧客接連不斷地詢問,其中大部分問題都與鳳冠冰箱貼有關。
他坦率地表示:“這款文創產品確實非常受歡迎,自上市以來就成為熱門產品——7月19日,在閉館前兩小時我們才將產品擺上柜臺,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竟然一口氣賣出了1700個。”
據央視新聞報道,以明孝端皇后鳳冠為靈感設計的原創鳳冠冰箱貼,上市三個月內,銷量接近8萬個,帶動同系列文創產品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但這一數字并非市場需求的上限,而是因為生產能力的限制。
同樣火爆的,還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據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款冰箱貼銷量已超3萬,因需求量大而每天限量發售400個,每人限購1個。
據藍鯨新聞記者了解,想要購買天宮藻井冰箱貼,除了預約博物館本身門票,還需要提前3天線上單獨預約冰箱貼號,每天上午10點開放第三天號源,下午4點結束。
古建館館長薛儉曾接受采訪稱,從10月23日古建館官微發出“網約”公告,經過一個星期的適應期,線下排隊的問題大幅緩解,但線上預約依然火爆。“當天上午10點放號,幾乎兩秒,400個線上名額就全被搶光。”薛儉說。
此外,薛儉還解釋道,冰箱貼制作復雜,采用傳統的琺瑯描色工藝搭配玻璃漆上色,廠商3條生產線的每日最大生產量只有400個,“我們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在原來的三條生產線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條生產線,目前正處于打樣試制階段,預計11月中下旬能夠滿足更多觀眾的購買需求。”
在12月3日上午10點,藍鯨新聞記者進入預約搶號界面,嘗試預約,但因人數過多顯示網絡繁忙,等過半小時再次預約時,則顯示庫存不足。冰箱貼的供不應求,說明其受歡迎程度仍未減退。
圖片來源:截自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小程序
可以說,小小冰箱貼作為“小文創”,卻撬動了“大經濟”。
在12月3日“文化中國行走進國博”的專場活動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高政最新透露,2024年進館參觀的35歲以下年輕觀眾占比達到62.09%。截至11月27日,國博文創產品銷售收入比2023年增長106%。
隨著這次冰箱貼的走紅,古建館也在探索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和運營新模式,計劃為更多的文物尋找“經紀人”。
“目前,我們采用的是文創授權合作的方式,即由文化創意公司負責設計、投資、生產和銷售,而我們館方則提供文化IP授權,并管理文創空間。”薛儉解釋道,古建館正在挖掘先農壇的歷史文化資源,準備為有著“一畝三分地”之稱的耤田開發一系列文創產品。
從明年開始,耤田的種植和活化利用將不再依賴財政資金,而是轉向IP授權和市場化運營,公開招募文創公司,共同開發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產品。
性價比在于買得“值”
除了北京兩大最難搶冰箱貼,全國各地還有許多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是“斷貨常客”,如南博的芙蓉石“小粉爐”、杭博的影青釉里紅高足瓷杯、陜博的彩繪雁魚銅燈等等。
10月18日,藍鯨新聞記者線下走訪南京博物院發現,博物院的文創店人滿為患,爆火的“小粉爐”冰箱貼當日在線上線下已同時售罄。
南京博物院售罄的冰箱貼 藍鯨新聞記者 王涵藝攝
南京博物院文創店內人頭攢動 藍鯨新聞記者 王涵藝攝
隨后,藍鯨新聞記者現場以消費者身份咨詢南京博物院文創門店相關工作人員得知,“冰箱貼會由倉庫派貨給博物院不同位置的各個門店,一批貨賣完了再等下一批。供貨時間不確定,但確定的是三天前,南京博物院的‘小粉爐’就已經賣完了。”
與此同時,記者也嘗試聯系該款冰箱貼生產廠商深圳市晶銥良品開發有限公司采訪,詢問其生產線、供貨量及供貨周期等細節,其表示不方便透露。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3年,除了是迪士尼的代工工廠,還在今年3月中標成為中航文化航空文化主題徽章供應商。
此外,藍鯨新聞記者還以“文創”為關鍵詞在天眼查搜索發現,截至12月4日,全國范圍內已有38.6萬家文創相關企業,單最近半年內最新成立的企業就有2.5萬家。
冰箱貼這類的“谷子”產品,為什么“火”?東海基金研究員朱瑞認為,“谷子經濟”火爆,本質是一種 “悅己消費”與 “口紅效應”。
但其實,冰箱貼受到人們喜愛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產品的性價比。
“并不是所有的冰箱貼都受歡迎”,冰箱貼愛好者楠楠告訴藍鯨新聞記者,“粗制濫造、內涵單一的冰箱貼再便宜也不會有人買”。
而高性價比的核心,實際在于買得“值”。楠楠認為,精致有內涵的“文物小樣”能夠滿足她的多種期待,當成留念時價格合理,作為禮物贈送時出錯風險也低,甚至具有社交屬性。
“也因為好的東西稀缺,所以有內涵、質量好的冰箱貼才更受歡迎。”對于最受歡迎的文物類冰箱貼,楠楠一語中的。
隨著下游冰箱貼的流行,也影響到其上游生產制造商的生產規模。據中國文化報,正在擴大的生產和用工規模,不僅增加了就業機會,也幫助工人提高了收入。
以國家博物館為例,木質鳳冠冰箱貼的生產量從最初的每天10名工人生產500至1000件,增加到現在15名工人每天生產2000件,預計到明年1月至2月,日產量將達到5000件。
AR金屬鳳冠冰箱貼最初日產量僅為1000件,為了提高產能,已經從1家代工廠擴展到3家,日產量增至5000件,生產線工人也從最初的20人增加到65人,并且人數還在持續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官方,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近10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59億元,增長5.9%。其中,文化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5307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增速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7個百分點。
另據智研咨詢數據顯示,我國文創產品市場規模也在穩步上漲,2023年文創產品市場規模來到了163.8億美元,同比增長13.09%,2020年我國文創產品市場規模占全球的10.67%,2023年已上漲至11.56%。
“十年前就遺憾為什么文物紀念品都不會參考文物直接弄個縮小版,那個時候特別想帶文物回家,現在終于有了,果然還是要卷起來才會有夢想實現的一天。”來自湖南的網友vvandcc評論道。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的副研究員王鵬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冰箱貼被“買爆”反映出消費者對個性化和情感化商品的渴望,以及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冰箱貼,擁有獨特的吸引力和價值。未來,技術的持續進步和設計的不斷創新,將使冰箱貼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成為更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