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公子。
12月4日,作家瓊瑤走了,享年86歲。
刷到這則新聞時,公子有點難以置信,因為瓊瑤已成時代符號,以《情深深雨濛濛》《還珠格格》《一簾幽夢》為代表的瓊瑤式言情,幾乎統治了九十年代。
沒有想到,她會突然在家中自我了結,留下遺書和視頻,告訴眾人她已“翩然離去”。
而原因,正如遺書所說:
“‘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后的大事‘作主’。”
最后,她甚至拒絕中國傳統的喪葬文化,叮囑一切從簡,不發訃文,不設靈堂,不要出殯。
大家紛紛惋惜、探討:
僅僅是因為“不想聽天由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就值得放棄生命?
對此,公子不下定論,但在瓊瑤看來,值得。
她覺得生命在于質量,而非長度。
并且和安樂死的沙白不同,沙白是不遵醫囑,導致病情不可控制,最后發視頻倒數自己的生命。而瓊瑤過早地經歷死亡教育,曾有過3次自殺的經歷。
第一次是戰亂時期和父母逃難,父母打算帶著她投河,但她的哭聲喚醒了麻木的父母,最后一家人好好活了下來,后來搬去了臺灣地區;
第二次是她數學只考了20分,覺得被母親嫌棄,吞安眠藥自殺,后被母親救回;
第三次是被周圍人反對和大自己20歲的老師相愛,加上高考落榜,想過為情自殺。
至此,她醒悟了一個道理:
年輕時就該好好地活,老了再考慮體面地走。
所以,她會勸作家三毛不要自殺。
1979年,三毛因丈夫荷西意外去世,幾度想要殉情,
瓊瑤作為其好友,勸了三毛長達7個小時,直到三毛承諾不會自殺。
如果不是瓊瑤等朋友的勸解,三毛不會在人間多停留10余年。
與此同時,她一直堅持人在生命的最后關頭,要體面地離去。
2017年,瓊瑤的丈夫平鑫濤罹患失智癥,因二次中風進入急救室,醫生表示需要給其插上鼻胃管,否則難以維持生命。
但瓊瑤堅決反對插管,當時很多人無法理解,說她冷血無情,說她對丈夫的生命不負責,甚至和繼子女一家鬧翻了。
但瓊瑤毫不在意,因為在她看來,丈夫自從重病后,就一直遭罪,譬如難受到吃抗抑郁藥,心絞痛只能自己抱住自己,神智已經記不清人,將瓊瑤呼喚成“媽媽”。
這種生活質量真的有尊嚴,真的還能感到快樂嗎?
看到丈夫后來被插上管子,瓊瑤很是痛心,覺得無異于背叛了他。上月底,瓊瑤還紀念平鑫濤,并在文中用了多次“不如歸去”。
“不如歸去,多少的往事,已難追憶;多少的恩怨,已隨風而逝;
兩個世界,幾許癡迷,幾載的離散,欲訴相思。
這天上人間,可能再聚,聽那杜鵑,在林中輕啼。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啊啊,不如歸去”
也因此在七年前,瓊瑤就告訴自己的兒子兒媳,自己一旦重病,就放棄治療,痛快地死去。
如今,瓊瑤到了86歲高齡,身體愈發吃力,早在五年前,她的右腿就疼得走不了路,被病痛折磨,于是她便主動為自己的生命畫下了句號。
不得不說,瓊瑤真的身體力行,知行合一。
從這一點上,不論她的輕生是對是錯,以及拋開她本人的爭議,也值得敬佩。
而且,我們回顧她的一生,她其實不算“輕生”,甚至可以說是“重生”。
因為她已經活出了自我,影響了無數你我。
以前人們總說:“男看金庸,女看瓊瑤”。
瓊瑤也確實是女性向文學、女性向影劇,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她寫過60多部言情小說,甚至近60歲還能寫出《還珠格格》這樣的作品,創造出鮮活的少男少女。
而且,她的小說火遍大江南北,拍成影視,也部部賣座,捧紅了林青霞、林心如、陳德容等兩岸三地的影視明星。
瓊瑤作品暢銷的原因,其實也是一種時代的印記。
那時,改革開放初期,人們需要釋放壓抑已久的情緒,比起之前古板的傷痕小說,更渴望看到瓊瑤小說主角對愛情的至死不渝。
不過,時代畢竟有其局限性,瓊瑤的作品逐漸引起爭議,比如不食人間煙火,女主總是梨花帶雨、被命運折磨。
記得在上世紀,就有人討論中學生該不該看《還珠格格》,反方的意見是小燕子刁蠻任性,行事不講邏輯,乾隆貴為一國之君,竟然會因為兒女問題攪得焦頭爛額,非常荒唐。
而現在,人們更是給瓊瑤貼上了標簽——“瑪麗蘇”鼻祖,全是兒女私情。
被人詬病最多的,大概是《一簾幽夢》的這句臺詞。費云帆對著綠萍大喊:
“你失去的不過是一條腿,而紫菱呢?她失去的是整個愛情!”
公子倒覺得,單從這一句話批判瓊瑤,有點斷章取義。人物說什么話,不代表作者就是這么思考。
有意思的是,在《一簾幽夢》原著中,也有先進的地方。就像綠萍,她宛如新時代女性。
綠萍對于離婚的態度,是覺得兩人得以解脫,雙方都能重新獲得幸福。
而且綠萍沒有因殘疾而自暴自棄,雖然殘疾,還打算出國,有重新追求事業的勇氣。
要知道這部小說,是1974年出版,那時的人們比起離婚,更寧愿繼續湊合過日子。
反觀女主角紫菱呢,她懷孕期間,被費云帆重重地打了十幾個巴掌,居然選擇原諒。
費云帆的那句:“我從沒想過會打你!更沒想到會打得這么重,我保證沒有第二次。”
不就是家暴男常用的話術嗎?
所以在瓊瑤筆下,不論是“大婆”還是“小三”,不論“小姐”還是“丫鬟”,都栩栩如生,有著自己的個性,與此同時,也不會掩蓋一些男角色的劣根性。
看著拒絕和親逃離皇宮的含香,在抗日戰場拿起槍的如萍,何嘗不是反對更大的壓迫?
反倒是現在的霸總嬌妻文學,太過于流于表面了,女配就是雌競,男性就是救贖,反派就是沒理由地壞,讓人感覺更加三觀不正、封建嫡庶。
不過,如今的時代,早已不追求愛情至上。
步入婚姻的80后,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被柴米油鹽醬醋茶,戳破了言情小說的夢幻。年輕的90后、00后,比起結婚生子,更信奉智者不入愛河,注重自己的個體生活。
有數據顯示,超過4成的大學生沒有戀愛打算。而從2013年到2023年,民政局的結婚登記,也確實從1346.9萬對,跌到了只有768萬對。
更不用說現在還有一種風氣,鼓吹門當戶對,女性沒錢會擔心不被婆家尊重,反過來,女方低嫁,也會被網友指責扶貧。男性則在彩禮上頗有自己的看法。
總而言之,人們在生活的壓力下,愈發無暇浪漫,難以共情瓊瑤主角的大膽追愛。
更何況,越來越多人清楚,想要反抗,不是只有愛情這條道路。
不過,瓊瑤的作品雖然跟時代“錯位”,想到瓊瑤這位“愛情”的代言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還是不由地感到惆悵。
如同羅曼蒂克時代的落幕。
但不管如何,就像瓊瑤說的那句:
“這世間,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各種意外的喜怒哀樂!”
“祝福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灑灑!”
她不辜負此生,我們也繼續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