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戰爆發后,山西軍閥閻錫山痛心于他的舊軍隊在與日軍交戰中連吃敗仗,于是在八路軍建議下決定模仿八路軍的政工制度組建一支新軍,即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到1939年,決死隊已經發展到四個縱隊、三個政衛隊、一個工衛隊和一個暫編師,共計40個團6萬余人的兵力,成為山西敵后戰場上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
不過,為了加強對山西新軍的控制,1939年3月,閻錫山在秋林會議上提出了取消政委制度、將原先各縱隊支隊改編為三團制的晉綏軍旅級單位、任命部分頑固派軍官為旅長、將新軍根據地改為由晉綏軍直管的行署專區等要求。面對閻錫山咄咄逼人的攻勢,新軍領導人薄書存、韓鈞等出于維護統一戰線的考慮,暫時選擇退讓,同意了閻錫山的要求。
電視劇《晉西事變》中的決死二縱隊政治部主任韓鈞
得寸進尺的閻錫山并不僅滿足于此,為了完全控制新軍、或者將其徹底消滅,他悍然于12月命令晉綏軍各部向新軍發起武裝進攻,史稱晉西事變或十二月事變。筆者這回就來介紹一下,在這次事變中山西新軍各旅長所做出的不同抉擇和面臨的結局。
一、決死一縱隊在秋林會議后被分拆成獨立第1旅和第216旅,由梁述哉和臺耀璽擔任旅長;
梁述哉,字念祖,別號紓齋,1899年出生于山東武城,頑固派舊軍官,畢業于保定軍校九期炮科、陸大特別班三期,1922年起到西北軍服役,在第30軍吉鴻昌部工作。抗戰爆發后,梁述哉調任決死一縱隊參謀長、縱隊長,秋林會議后兼任獨1旅旅長,但沒有部隊調動實權。
晉西事變前夕,薄書存將梁述哉以下舊軍官百余人調往延安學習,事變結束后將其打發回山西。解放戰爭中梁述哉被授少將軍銜,在平津戰役中隨傅作義起義,1952年7月病逝;
臺耀璽,出生年月和籍貫不詳,頑固派舊軍官,1937年11月調任一縱隊1總隊長,秋林會議后升任第216旅旅長,但實際被架空,旅部指揮不了任何部隊。
晉西事變前夕,臺耀璽也隨梁述哉一起被送往延安學習,之后結局不詳;
二、決死二縱隊在秋林會議上被分拆成獨立第2旅、第196旅和保安旅,由艾子謙、白英杰和郝德青擔任旅長;
艾子謙,出生年月不詳,湖北應城人,頑固派舊軍官,曾任決死二縱隊長,秋林會議后又兼任獨立2旅旅長。
1939年12月初,閻錫山的親信、山西新軍副指揮陳光斗寫密信指示艾子謙發動叛亂,但艾子謙此時已經被架空,無法調動部隊完成任務,最后只能帶著警衛員逃回秋林。解放戰爭中,艾子謙曾任閻軍第61軍72師師長,1948年7月在晉中戰役中被俘,后經改造后釋放,1983年病逝于山西洪洞。
白英杰,字雨石,1903年出生于河北徐水,頑固派舊軍官,1922年加入北洋軍,后隨徐永昌投奔晉綏軍,曾任三縱隊8總隊長,秋林會議后被提拔為二縱隊第196旅旅長。
1939年12月5日,在接到陳光斗的密信后,白英杰勾結晉綏軍第61軍一部,搗毀了第196旅旅部,逮捕全部政工干部并將游擊3團保衛旅部的兩個連繳械,同時大肆屠殺周邊犧盟會地方干部及八路軍傷員多人。解放戰爭中,白英杰隨陳長捷進駐天津,任少將支隊長,后于平津戰役中被俘,之后結局不詳。
保安旅旅長郝德青
郝德青,1906年出生于山西平遙,1928年加入地下黨,北平大學畢業生,抗戰前曾從事教育事業,抗戰后曾任介休縣書記,秋林會議后升任保安旅旅長;
1939年12月11日,二縱隊獨立2旅6團長陳稚卿率部叛變,郝德青奉命率保安旅堵截但未成功,晉西事變后升任縱隊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中任晉綏分局秘書長,解放后長期從事外交工作,1993年去世。
三、決死三縱隊在秋林會議上被分拆成獨立第3旅和第197旅,由顏天明和趙世玲分別擔任旅長。
顏天明,1898年出生于安徽亳州,1914年到北洋軍當兵,曾任國民二軍少校團附,1926年加入地下黨,抗戰爆發后再次與組織取得聯系,并調任決死三縱隊長,兼任獨3旅旅長。
12月下旬,曾有人匯報獨3旅下屬的第7、8總隊長張濟、孫瑞琨有叛變跡象,但顏天明為其二人蒙蔽,沒有斷然采取有效措施,甚至還放心得離開旅部去犧盟會總部開會,結果23日孫、張先后裹挾兩個總隊及獨3旅旅部叛變。事后負有失職責任的顏天明調任新華書店編輯部工作,解放后曾任《工人日報》書記,最后于1974年去世。
1938年決死三縱隊部分領導合影
趙世玲,名傳壁,字世珍,1905年出生于山西山陰,畢業于晉綏軍的太原軍官學校、陸大特別班第11期,頑固派舊軍官,曾任國民兵軍官教導第7團團長、第9總隊長,秋林會議后被提拔為第197旅旅長。
12月26日,趙世玲裹挾第9總隊及第197旅旅部叛變,并逮捕旅政治部主任張鳳閣。后曾升任晉綏軍第43軍中將軍長,但該部在中條山戰役中全軍覆沒。解放戰爭中,趙世玲擔任沒什么實權的太原綏靖公署參謀長,并在1949年太原戰役中被俘,半年后被處決。
四、決死四縱隊在秋林會議上被分拆成獨立第7旅和第203旅,由盧憲高和劉武銘分別擔任旅長。
盧憲高,出生年月和籍貫不詳,曾任晉綏軍國民兵軍官教導第9團的營長,因表現進步而被吸收加入地下黨,并升任第12總隊長,秋林會議后再次被閻錫山收買,得以混上獨7旅旅長寶座。
1939年12月12日,決死四縱隊預定當晚對部隊內的頑固派動手,當日下午盧憲高覺察有變后,帶著兩個警衛員溜出司令部,并企圖調動第34團3營一部偷襲旅政治部,但沒有成功。輾轉回到秋林后,失去利用價值的盧憲高被閻錫山派人秘密活埋處決。
電視劇《晉西事變》中的盧憲高
劉武銘,出生年月和籍貫不詳,頑固派舊軍官,曾任第11總隊長,后升任第203旅旅長。
劉武銘曾計劃于11月下旬發動叛亂,但由于準備不足暫時作罷,在12月12日夜的行動中,劉武銘與其參謀長劉錦奎一同被決死四縱隊逮捕,并在幾天后被就地處決。
電視劇《晉西事變》中的劉武銘
五、山西新軍政衛隊及第一、二支隊在秋林會議上被分別改編為第209、212、213旅,由張韶方、孫定國和郝玉璽擔任旅長。
張韶方,原名張效良,1911年出生于山西繁峙,北平大學畢業生,曾任閻錫山控制下的公道團總部委員。抗戰爆發后,張韶方參與組建新軍政衛隊,任政治部主任,次年由呂調元介紹加入地下黨,秋林會議后任第209旅代旅長。
晉西事變中,張韶方被閻錫山困在秋林,沒有參加第209旅的軍事行動,次年2月在組織安排下離開秋林奔赴延安,后調晉西北根據地從事行政工作。全國解放后,張韶方任四川省副省長,主管財金工作,最后于1968年去世。
第212旅旅長孫定國
孫定國,1910年出生于山東乳山,早年在家鄉任教,后投身軍旅,曾任晉綏軍高中生集訓總隊副官,1939年加入地下黨,隨后升任第212旅旅長。
晉西事變中,孫定國主動向政委王成林等袒露心聲,表示愿意接受組織的領導,隨后指揮第212旅與八路軍晉西支隊一道,輾轉700華里突出閻軍重圍,與決死一縱隊勝利會師。之后孫定國曾任太岳二分區司令,1948年轉向理論研究工作,成為解放后的我國著名哲學理論家,最后于1964年因故身亡。
郝玉璽,1916年出生于山西和順,19歲在校讀書時加入地下黨,曾任汾城自衛隊中隊長,1938年初在紅軍干部楊業龍(化名張漢丞)推薦下擔任政衛二支隊長、第213旅旅長。
晉西事變中,郝玉璽被閻錫山招去秋林開會,并每天被用各種活動裹挾住無法脫身。1940年1月1日,眼看收買郝玉璽無望,閻錫山假意允許其押運一批武器回部隊,卻暗中派人在歸途中將郝玉璽逮捕。被捕次日,郝玉璽與副官王某都被閻軍就地殺害。
第213旅旅長郝玉璽烈士
六、工衛旅在秋林會議上改稱晉綏軍第207旅,但由于全體戰士反對,這個番號沒怎么用過,旅長仍為郭挺一。
郭挺一,字巨才,1905年出生于山西定襄,1926年加入地下黨,1928年開會途中被捕,入獄8年后與薄書存等人以“自首”的身份一起出獄,參與了工衛旅的組建并擔任旅長。
由于郭挺一隱藏較深,且斗爭表現不是很堅決,幾次被組織認為已投靠閻錫山。1940年1月2日,工衛旅轉移前夕,郭挺一被秘密逮捕,并在半個月后被處決,解放后被追認為烈士。
工衛旅旅長郭挺一
總結,晉西事變前山西新軍的13名旅長中,計有頑固派軍官7人(其中一人兼有地下黨雙重身份)、自首干部1人、失聯干部1人及新發展干部4人,之后的發展也正如各人的身份一樣,頑固派軍官或叛或逃或死,都沒有拋棄其錯誤立場選擇正確的道路,而其他6位干部除郭挺一立場不堅決被誤會和郝玉璽壯烈犧牲外,其余都在之后的解放斗爭和建設事業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