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小時候學背唐詩,頭一首不是孟浩然的《春曉》里說的“春眠不覺曉”,也不是王維的《相思》里的“紅豆生南國”,更不是李紳的《憫農》里的“鋤禾日當午”,而是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雖然不懂什么意思,只是覺得上口、好讀,因此也就知道了白居易。
白居易像
唐代的白居易和宋代的蘇東坡都是喜歡茶、了解茶的人,他倆有好多一樣的地方:都在朝廷里當過官,都被降職發配到杭州去了,也都在西湖上修過堤。而且這倆人都把詩、禪、酒、茶當成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也都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在官場上經歷的那些人生波折。白居易留下來的跟茶有關的詩有五十多首,蘇東坡也留下了七十多篇寫茶的詩賦。
清董邦達繪《西湖十景》之《斷橋殘雪》 白堤為白居易所建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太原(今屬山西)人氏,后遷居下邽(今陜西南北)。白居易從幼年起就苦讀詩書,讀到嘴生瘡、手生繭,早生華發。
《全唐詩話》里講,白樂天還沒成年呢,就跑去京城闖蕩,拿著自己寫的文章到處找人請教。有一天,他跑到朝中秘書郎顧況家里,遞了個帖子。顧況一看,就跟身邊的人笑著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這是拿話逗白居易,說他年輕不懂事。可當顧況讀到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中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十分驚訝:我本以為斯文已絕,今天遇到此人,前面說的該是玩笑了。此事可見白居易從小文采過人,自信滿滿。
北宋喬仲常《后赤壁賦圖》局部
白居易不僅自信,而且樂觀,曾有詩句說道:“無事日月長,不羈天地闊。”唐代詩人中,白居易的詩獨樹一幟,敘事長詩、律詩絕句,樣樣都是高手。白居易的詩好懂。據( 客揮犀》記載:“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嫗日解,則錄之。不解,則不復錄。”清代大學者俞樾認為此語不然。他說:“蓋詩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而顯出,入之不深,則有淺易之病,出之不顯,則有艱澀之患。”我也不信白居易的詩老太太都能懂,除非這老太太也是個詩人。
白居易喜歡喝茶,這跟他在杭州當刺史有關系。喝茶成了他當官之外的一種悠閑有趣的事兒。而且他還琢磨出了一套關于喝茶的看法:靠茶交朋友,多跟會品茶的高手來往;靠茶解醉酒,經常在喝醉之后喝茶容易讓腦子清醒;靠茶解油膩,常在吃飽飯后喝茶;靠茶促消化,常在午睡后喝茶,靠茶提精神。另外一首白居易的詩《謝楊東川寄衣服》更能讓人心里有同感:
年年衰老交游少,處處蕭條書信稀。 唯有巢兄不相忘,春茶未斷寄秋衣。
一位朋友曾在杭州工作多年,每年清明時給我寄一斤明前龍井。每次收到茶,我就會想起這首詩。另外,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與靈隱山的高僧韜光禪師過往甚密,有些像蘇東坡與佛印之間的關系,引出了許多有意思的禪事。一次,白居易備好一頓齋飯,想請韜光禪師來官衙品茶就餐。白居易以一首《請韜光齋詩》盛情邀請:
白屋炊香飯,葷膻不入家。 濾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芥除黃葉,紅姜帶紫芽。 命師相伴食,齋罷一甌茶。
誰知韜光禪師不買賬,回了一首詩婉言謝絕:《謝白樂天招》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種金蓮。 白云乍可來青嶂,明月難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飛錫去,恐妨鶯囀翠樓前。
身在山野,遠離市塵,笑說白居易的風塵不解,而成為禪宗佳話。
很喜歡白居易的閑情生活,特別是他晚年在洛陽定居后,篤信佛教,研究茶事,詩也就更有禪茶味了。白居易有一首詩《營閑事》說:
自笑營閑事,從朝到日斜。 澆畦引泉脈,掃徑避蘭芽。 暖變墻衣色,晴催木筆花。 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甌茶。
書案上,一本線裝版的《白居易詩集》。茶臺前,一杯蒙頂石花茶。在茶杯的熱氣繚繞中,對面似乎坐著的是白居易。他剛從午睡中醒來,約我一起品茶,這茶喝出了盛唐的味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