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十年戎馬生涯中,身經百戰的開國元帥彭德懷以極其豐富的戰場經驗,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赫赫戰功享譽國際軍事舞臺。
彭德懷這位貧苦農民出身的無產階級軍事家,或領兵百萬,或統領全軍,無論是東征西討,還是左沖右突,無不游刃有余,指揮若定。
這不僅反映了彭德懷作為一名現代軍事家所具有的厚實的軍事理論素養和精湛的戰爭指揮藝術,同時也反映了彭德懷在治軍方面的雄才大略和獨特方法以及威震三軍的魄力和膽識。
研究彭德懷的軍旅生涯,你會發現,外表十分威嚴的彭德懷元帥,卻有一種極具人格魅力的治軍方法,那就是重情感。
正所謂“無情未必真豪杰”,情感是人與人之間聯絡與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對于軍人來說同樣不可或缺。有著威嚴整肅、不茍言笑外表形象的彭德懷,其實是一位敢恨敢愛和極富情感的軍事家。
他生于混戰不斷、戰火不息的亂世,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耳聞目睹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公。苦難的童年,飽嘗了生活艱辛之苦,使其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復仇和抗爭的種子,形成了不屈和剛烈的個性,養成了他敢愛敢恨的性格。
彭德懷憤而投入湘軍,雖因生活所迫,但他在湘軍從戎十二載,且從入湘軍之初的二等兵起一步一個階梯,到最后升任湘軍團長,奠定了他成為一名職業軍人的基礎。
特別是湘軍從戎十二載,他鑄就了剛強的身軀和不屈的個性,積累了豐富的戰場經驗,產生了偉大的人格魅力。
同時,彭德懷通過實踐,不斷地摸索領兵之道,逐步形成了他最具人格魅力的治軍特點,即治軍重情感。
這是源于他對軍隊、對士兵深深的了解,對軍隊、對士兵深深的愛。
特別是在平江起義以后,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他把自己的情感全部融入了軍隊這個集體,把自己的愛給予士兵。
在彭德懷軍事生活中,可以看到他對基層干部,對士兵總是寬厚慈祥,關愛有加,無論是戰時,或是平時,彭德懷都十分珍愛他們的生命,重視他們的利益,關心他們的生活。
即使在他早期的軍事生涯中,就對此十分重視,并立章成規。如彭德懷入湘軍后秘密成立的救貧會會章中,就有“應當官兵平等,反對克扣軍餉,廢除對士兵的笞責、體罰”等等。
平江起義后的彭德懷,由于徹底地甩開了舊軍隊中受壓抑和被軍閥利用的思想包袱,對軍隊、對士兵傾注的情感越發濃厚,以自己的情感注入人民軍隊,關愛士兵,并用情感投入作為他一種治軍方法,因而使軍隊能夠產生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團結力、戰斗力,使將士無不用心,一往無前。
在紅軍長征途中,彭德懷與其所率領的紅三軍團全體將士休戚相關,息息與共。
在翻越雪山時,他將自己僅有的一點干糧分給部屬;在穿越草地時,他把自己用作馱文件的騾子殺掉分送給紅軍將士以充饑活命……
無論生活多么艱苦,環境多么險惡,戰斗多么緊張,彭德懷總不忘把戰士的飽暖掛在心上,他說:“知戰士之饑飽,懂戰士之冷暖,這是一個指揮員應當具備的起碼條件。”
戰斗中他為犧牲的戰友痛哭,他為搶救負傷的戰友甘冒犧牲自己的風險。在他的手下絕對不允許有侵占或損害士兵利益的事情發生。
他一有機會,總是深入到士兵群眾之中,講戰法,敘家常,無所不談。
他無論職務多高,官位多大,和戰士們相處,沒有一點官架子。和他在一起,戰士們總有一種無拘無束的感覺。
特殊的人生經歷,長期的領兵打仗,彭德懷那種“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的崇高精神境界,與部隊指戰員形成了一種親如兄弟、情同手足的親情關系。
幾十年中,戰斗生活在彭德懷身邊的將士上百萬,無一不感到實為終生難得的一大幸事,無一不自覺服從他的領導和指揮,且不畏艱難困苦。
幾十年戰斗生涯的磨礪和重情感的治軍方法,使得彭德懷成為一名威震四海、戰功赫赫的杰出將帥,這既是他幾十年戰場上生與死的搏殺、奮斗的收獲,同時,也是他幾十年對人民軍隊,對將士親情、情感付出的回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