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民黨將領,竟跑到共產黨方面求救?
1942年,被譽為“101勝將軍”的衛立煌找到了周總理,稱自己與共產黨的親密接觸,恐怕遭到了他人的泄露,如今是危在旦夕。
接到衛立煌的求救之后,黨立馬做起了排查,沒想到竟然還真找到了一個人!衛立煌此行,竟然幫共產黨抓住了一個不得了的人物!
那么這個人到底是誰呢?最后又會面臨怎樣的下場?
抗戰前夕:與共產黨結交情誼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孫中山先生抱持著大義,建立了中華民國。
而衛立煌的故事,也是從這時說起。1917年,他是孫中山先生的隨身警衛,更是一個有著報國志向的軍事人才。
衛立煌一直信奉著孫中山先生的理念,救國才是第一大計,除此之外的一切紛爭,都應該靠邊站。
然而時勢復雜多變,1925年孫中山先生去世,衛立煌也被編進國民革命軍中,繼續隨國民黨征戰。
1932年,衛立煌率領的軍隊與紅軍交手,初步獲得了勝利,又乘勝追擊,在紅軍撤退后占領了一處縣城。
蔣介石對衛立煌的戰功很是滿意,他能看出來,衛立煌是一員善戰的猛將。
然而,衛立煌的才能并沒有引來蔣介石的信任。我們都知道,蔣介石一向是任人唯親,只相信自己的身邊人。
他生性多疑,很難對誰產生信任,更何況是衛立煌這樣對他來說是半道出家的人。
衛立煌曾經追隨的是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去世之后,國民黨早就分為了左派和右派。左派一向是親近共產黨的,蔣介石總覺得衛立煌會犯一樣的“錯誤”。
然而,衛立煌這邊卻是絲毫沒有感到自己身上的政治威脅,他一向是站在救國的這一邊,誰真誠抗日誰就是自己的朋友。
再就是,自己已經立下這么多輝煌的戰功,蔣介石早就應該把自己當作心腹了。事實證明,衛立煌確實是大錯特錯了。
由于蔣介石的不信任,讓他對衛立煌形成了一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狀態。到這時,衛立煌也終于確認,自己從未得到過蔣介石的信任。
好在,衛立煌的夫人與宋美齡一直十分要好,就算蔣介石與他鬧的再怎么僵硬,也總有夫人幫忙周旋。
而且,衛立煌也接觸到了一個新的組織——中國共產黨。
1937年,蔣介石在兵諫的壓力之下,同意了開始國共第二次合作,衛立煌作為將領,和八路軍經常展開合作。
在合作時,衛立煌發現共產黨是真心實意在進行抗日,對其產生了很大的好感,也和共產黨人走的越來越近。
雖然此時國共合作已經達成,但是國民黨內部很多人,都對共產黨處于敵視的狀態,反而是衛立煌成為了一股清流,始終支持國共合作。
這就讓原本就猜忌衛立煌的蔣介石,心中更是多了幾絲疑慮。很快就有一個人向蔣介石打起了“小報告”……
抗戰前期:袁曉軒叛變
1941年,中條山戰役正穩步進行,在衛立煌的指揮之下日軍遲遲動不了這里半分,讓他們很是頭疼。
正在作戰激烈之際,衛立煌卻被蔣介石緊急召回重慶,蔣介石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假借調遣之意,實則對衛立煌展開調查。
只因為蔣介石一直覺得,衛立煌是個“通共”的叛徒。在蔣介石人馬的搜查之下,確實找到了一些信件,但都是衛立煌與共產黨的友好往來,算不上是鐵證。
可是蔣介石不甘心,遲遲不肯放人,衛立煌心急如焚,可軍令如山他不能違抗。
直到中條山被日軍攻進,蔣介石才想起了衛立煌,將他又放了回去。這時候一切都已為時已晚,中條山戰役失敗。
蔣介石將所有怒氣都發泄在了衛立煌身上,撤去了他的職務。
一年后,被蔣介石暗地評價沒有政治頭腦的衛立煌,終于反應了過來,他覺得事情很不對勁,于是便如實聯系了周總理。
周總理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刻著手展開了調查,讓他沒想到的是,叛變的竟然就是自己人!
在順藤摸瓜之下找到了一個人,叫做袁曉軒。
袁曉軒在國共第二次合作前夕加入共產黨,一直是黨內的積極分子,更是在1940年,成為了河南去八路軍辦事處的主任。
這么忠誠的人,為什么會叛變呢?究其根本就是沒有抵抗住誘惑。
國民黨一直有間諜和運送情報的特殊組織,不遺余力的反間共產黨員,讓他們叛逃加入國民黨。
國共第二次合作后,國民黨依然沒有放棄這些地下行動,很快,就有人找到了袁曉軒的身上。
最初,袁曉軒還殘存著一絲理智,但是當他聽到了加入國民黨,成為臥底的豐厚條件后,就再也抵抗不住誘惑。
1941年袁曉軒叛變,加入了國民黨,在戴笠的手下工作。
一加入國民黨,他就迫不及待的將衛立煌和共產黨頻頻聯絡的事情告訴了蔣介石!由此,衛立煌才經歷了一系列事件,最終將這些事都如實的告訴了周總理。
查出是袁曉軒的那一刻起,黨內的許多同志都感到十分心痛,袁曉軒更是裝都不裝了,直接去國民黨“投誠”。
也是這時候,袁曉軒就上了共產黨的通緝名單,從共產黨員墮落到了一個背叛黨的臥底,袁曉軒可謂是掉入了深淵。
同時,衛立煌雖然感念共產黨的幫助,但也仍要效忠蔣介石,他認為國共合作下,抗日戰爭很快就能迎來勝利。
那么,衛立煌今后還會不會受到蔣介石的排擠?袁曉軒又是何結局呢?
抗戰勝利:被蔣軟禁后,重返大陸
蔣介石仍對衛立煌的忠誠度十分懷疑,可他心中也很清楚,衛立煌的作戰能力在國民黨將領中是數一數二的,他不能就此放棄這么好的作戰工具。
于是緬甸戰役時,蔣介石再次任用衛立煌,指揮遠征軍前往緬甸征戰。
衛立煌更是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軍事才能,在他的指揮與合作下,連傳捷報,衛立煌更是被當時的美國指揮官稱為“101勝將軍”,因為百戰百勝已經不足以夸贊他的指揮才華。
衛立煌充分展現了自己的作戰能力,然而這份能力卻在內戰時期“不好用”了。
1948年,國民黨在東三省節節敗退,蔣介石又想起了衛立煌,派剛從國外回來的衛立煌指揮東北作戰。
面對著蔣介石的催促,衛立煌遲遲不肯答應,他覺得這是一場不討喜的戰爭,自己不想打共產黨,更不想再任由蔣介石擺布。
可是胳膊哪能擰得過大腿,衛立煌還是被架在了“東北剿匪總司令”的架子上,被迫參與東北抗戰。
此時,衛立煌已經看清了東北的戰局,共產黨勢如破竹,國民黨是神仙來了也救不了,自己再怎么指揮也是無力回天。
果然在1948年年末,共產黨大獲全勝,而衛立煌又被蔣介石扣上了不作為的帽子,軟禁了起來。
一直到1949年的1月份,衛立煌才被解除軟禁,此時,他已經不想再和國民黨有任何瓜葛,直接去往了香港。
也是這一年,之前叛變的袁曉軒,被共產黨在遼寧營口逮捕,被關進了大牢,得到了應得的結局。
在香港,衛立煌看到了新中國成立,他立馬給毛主席發去了賀電,連連稱贊毛主席的英明領導,毛主席也立刻回了電報,感謝衛立煌的祝賀。
如今,衛立煌最期待的局面終于出現了,中國戰勝了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一個嶄新的國度。
1954年,衛立煌已經在香港待了5年,蔣介石已經逃往臺灣,他覺得是時候了,便啟程回到了大陸。
4月6日,衛立煌到達北京,受到了周總理的熱烈歡迎,一天后更是直接被毛主席邀請赴宴。
回國后,衛立煌便一心撲在國家的建設上,經常參與會議,建言獻策。1960年,在回國六年后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衛立煌突發心臟病,在北京逝世。
衛立煌的葬禮上,毛主席等一系列中央領導人送去了花圈,表達對衛立煌逝世的遺憾。衛立煌去世的23年后,袁曉軒才服刑完畢,得到了釋放。
然而,獲釋沒有多長時間,袁曉軒便在陜西去世。
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一個是國民黨將領卻一心報國,不計較黨派爭端,始終站在正義的一面。
一個是共產黨黨員,卻為了個人利益,不惜犧牲他人的安危,只為了換取一個國民黨內的職位。
衛立煌與袁曉軒放在一起,高下立判。
北島曾寫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這句詩,正是在二人身上最深刻的印證。
心懷正義,終將得到正義,心懷不軌,也終將以凄慘的方式受到世人唾棄。這二人為我們帶來的生動例子,值得我們一生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