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刑辯律師人才,提升青年律師的刑辯技能水準,在北京律師法學研究會指導下,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主辦的十一屆瀛和刑辯論壇——道與術:青年律師的刑辯之路于2024年12月6日-7日在北京國際飯店三層·律師博物館舉辦。
本次論壇匯聚法學專家、資深律師和司法實務工作者,共同分析刑辯律師面臨的挑戰和困境;交流刑辯實踐經驗,分享成功案例;提升青年律師的法律素養和執業技能。
會上,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刑事業務中心刑事一部主任、大要案協作部副主任邵晨陽律師指出,在法治社會的建設中,刑事辯護律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是法律的實踐者,更是正義的守護者。然而,青年刑辯律師往往面臨執業困境,他們將如何應對刑辯困境?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黨委委員趙春雨律師以“刑辯有道,青年何為?”為主題發表演講。
趙春雨認為,青年律師要以專業為本,筑牢刑辯之基。刑事辯護涉及的法律條文繁多且復雜,每一個罪名背后都有著深厚的法理依據和豐富的司法實踐。青年律師必須刻苦鉆研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等專業知識,熟悉各類司法解釋和指導案例,構建起扎實的法律知識體系。
若想建造起高樓大廈,牢筑地基是根本。北京紫華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錢列陽律師以“青年律師成長之路:讀書、讀案、讀人、讀自己”為主題,以讀書、讀案、讀人、讀自己四個方向講述青年律師如何穩健邁出第一步。
成長之路未免迷茫,功成名就之前,所有的艱辛與努力都需要以信念支撐。北京妙言律師事務所主任焦潔律師提出“始終以初戀之心待‘她’,我的律師之路不迷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青年律師應以“初戀之心”堅守法律本心,在未曾到來的黎明之前,不敗斗志,不忘來路。
刑辯律師是個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體現,絕不止于法條之內。青年律師的成長決不適用于閉門造車,那么應當如何全方位培養青年律師?
原中國青年報資深記者,法度研究院院長,“新銳律師計劃”發起人劉萬永對此深有心得。
2022年,法度研究院正式啟動運營。法度研究院成立后,推出了“新銳律師計劃”等相關公益活動。旨在挖掘、扶持一批嶄露頭角的年輕律師,邀請法學名家、新聞傳播學界名人授課交流,在新媒體平臺打造個人影響力,助力青年律師成長。
“長板越長,短板越短。”劉萬永院長說,“許多優秀的青年律師,專業素質很強,但是其他方面卻有明顯的欠缺。將法律和新聞相結合,往往會有1+1>2的效果。”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李蒙律師就律師事務所應該如何培養青年律師發表講話,青年律師背靠所在律所,是獲取資料和信息的一手來源,律所對青年律師的培養需要投入精力,進行專項培訓與實踐練習。
實踐是檢驗理論基礎的唯一標準,北京康達(鄭州)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副主任,刑事中心主任馮振國律師就自己辦理的惡勢力(集團)案件分享辯護邏輯。
北京恒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刑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劉章律師對一起遠洋捕撈型“侵公”案件(助貸行為)的進攻式無罪辯護進行講解分享。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刑事業務中心商事犯罪業務部副主任李源泉律師;河南良承律師事務所律師、刑事部主任李振斌律師分別以“野百合也有春天——我的刑辯故事”、“一個老年新律師的刑辯之路”分享自己做律師的經歷。
除去專業基礎、經驗累積,對刑辯律師來說,技能攻防對律師的成長也頗有助益。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權益合伙人、刑委會副主任王殿學律師分享刑事案件精細化辯護流程,拆解刑事案件辯護的各個環節關鍵點,分享辯護技巧。
在網絡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的發展突飛猛進,上海段和段(鄭州)律師事務所刑事部副主任廖夢涵律師以“青年律師個人IP成長之路與短視頻運營”為主題,建議青年律師發展個人IP,進行短視頻運營,以個人魅力與專業技能為自己贏得客戶的認可。
最后,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刑事業務中心主任,數字瀛和(全國)刑事業務委員會主任,周雷律師總結發言。
周雷主任提到,在有效案源越來越少的大環境下,跨行成為律師的人群增多,法律咨詢公司遍布各個區域。青年律師想要在“內卷”的環境中出頭,唯有躬身貫徹“賽馬機制”,打造個人IP,利用人工智能進行知識產出,為自己的未來拼搏出一片廣闊天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