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我們以為孩子懂的知識點,用在數學問題上可不一定理解,比如“一半”是什么意思。
在平時,我們經常會說:
“把蘋果切成兩半,或者把面包掰成兩半,你一半,我一半”。
“把零食分成一樣多的兩份,或者把玩具分成一樣多的兩份,一人一半。”
具體做這些事情,孩子知道怎么做,但是如果把“一半”放在數學題里面,孩子可能會懵。對于普娃來說是這樣的。
“一半”求一共問題
孩子做了一個小練習,遇到一個填空題,就被難住了!
苦惱地說,只有一個數字,怎么求一共???
我說:這不是說一半嗎?一半是多少啊?
孩子說:不知道啊!
哦,原來不明白一半代表的數字是多少?
啟發他:8可以分成哪兩個相同的數?哪兩個相同的數相加等于8?
孩子對分成已經非常熟悉,開心地回答“是4”。
分別問他4、6、10、12等數字的一半是多少,都能準確快速地回答出來。
再問他:那你知道麗麗有幾個蘋果了嗎?菲菲有8個蘋果,麗麗的蘋果是菲菲的一半,菲菲有幾個蘋果?
孩子說:是4個蘋果。
那兩人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呢?
孩子說:是12個。
怎么算出來的呢?
4+8=12。
總結來說,這道題的正確解法,應該是:
先理解一半的概念,找到一半的數量,再畫圖,列算式,算出得數,填空,完成回答。
“一半”求原來問題
也曾經遇到過“一半”求原來問題,孩子當時也感到手足無措,還以為他鬧情緒不想做,沒想到是不懂一半的概念,需要再次解釋明白。
讓孩子理解“一半”的概念。一個整體分成相同的兩份,其中一份就是總數的一半。比如把一個蘋果從中間切開分成兩份,其中一份就是一半。把一堆物品分成相同的兩堆,其中一堆就是一半。
使用具體的物品演示,孩子最容易理解,一下子把實際生活和數學聯系起來。
還需要畫圖演示,讓孩子在解答數學問題時能用得上。遇到一半問題,先畫圓餅圖,如下圖。
看圖一目了然,知道其中一份的數量,一半就是相同的數。
看一個例題。
知道一半的概念就簡單多了。數一數,盤子里還有8個櫻桃,吃了一半,就是吃了的和剩下的一樣多,即吃了8個。
再根據要求畫一畫,用以前掌握的知識算一算,把空格填全,這一題就解答完成了。
總結一下這類題的正確解答方法:
第一步,理解一半的概念,畫圓餅圖,找到一半是多少。
第二步,用圈代替實物畫大括號圖,或者直接用數字畫圖。
第三步,看圖列算式,求總數用加法。
第四步,回答問題,把空格填全。
熟練后可不畫圖,直接列算式。
掌握正確的做題步驟和方法,不管題目如何變化,孩子都能夠以不變應萬變,輕松應對。
比如,摘走了一半蘋果,走失了一半羊,吃了一半餃子、拿走了一半足球、分走了一半零食等等,都是相同的方法,只是情景不同而已。
看似不起眼的常識,我們平時也經常在使用,以為孩子肯定會懂,但是遷移到數學題上,孩子可能不理解,需要我們幫助孩子把常識轉換成知識,掃清解決問題上的攔路虎。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