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冬日的嚴寒阻擋不住學子與藝術家的交流,傳承傳統文化,點亮學子智慧心靈的文化講座交流活動在廣東財貿職業學院舉辦,400多名大一新生與來自北京的著名學者、作家、金石書法家,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副會長毛曉春面對面交流“詩與遠方”。
當晚,學校圖書館一樓報告廳熱鬧非凡,在“詩與遠方”的話題中,毛曉春從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意義講起,結合自己的文學創作之路侃侃而談,從散文、雜文創作,到初涉書法藝術時的迷茫,直至找到中國書法的“原點”——篆書與隸書,刻苦鉆研,融會貫通,最終“百煉成鋼”,成為當前國內唯一能寫金錯書的書法家。
毛曉春在講座中講到,藝術是相通的,文學與書法之間,沒有“圍墻”,古代的文學家,如李白、杜甫、蘇東坡,都寫得一手好字,他告訴同學們,中國書法藝術,承載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尤其是篆書,一個字,仿佛就是一段歷史,蘊含著我們的祖先無窮的智慧,因此,練習書法,首先按照規律從篆書、隸書學起,打好基本功。
一個小時的講座,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互動時,毛曉春邀請同學們上臺,現場書寫“博雅”“奮進”“博學”籣香”等字,勉勵同學們。得到書法作品的同學如獲至寶,激動地說,一定以此為座右銘,學好知識,砥礪奮斗,早日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據悉,10年前,“文明記憶 漢字輝煌——毛曉春金石篆書‘金錯書’研討會”曾在北京現代文學館召開,與會專家認為,金錯書在書法創作中的意義,在于傳達一種原始而神秘的美。毛曉春金錯書的意義在于啟迪人們思索一些非常本源的問題,其價值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實用性價值體現古典風格、高雅格調。專家對毛曉春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和創新,特別是對金錯書藝術的挖掘傳承和弘揚所做的獨特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該活動由廣東財貿職業學院團委主辦。(通訊員許鋒/攝影 許鋒)
毛曉春簡介:
毛曉春,筆名雨楓,系甘肅天水人,學者、作家。曾出版《傷逝集》《生命風景線》《智者無為》《文學老頭和文學青年》《休克的文學》等雜文、散文、隨筆集。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舉行過 “文學回歸——毛曉春文學作品集《休克的文學》首發暨‘文明記憶、漢字輝煌’毛曉春金石篆書全國巡回展北京展”等。
(轉自新甘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