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中旬,河南新集,鄂豫皖省蘇維埃政治保衛局機關的一間小房子里,一位鄂豫皖紅軍高級將領被繩索殘忍地勒死。
這一年,他才30歲。
一代名將,英年早逝。他沒有死在敵人的槍口下,卻含冤死在了自己人的繩圈中。
1942年,新四軍與國民黨談判時,國民黨代表,特務頭子冷欣在閑談中無不得意地告訴新四軍代表陳毅一個當年的“秘密”:我們略施小計,你們就殺了他。
這個被冤殺的紅軍名將,就是36位“中國當代軍事家”之一的許繼慎。
東征勇士,北伐名將
許繼慎1901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縣一個中農家庭,1921年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并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
畢業后,許繼慎被分配在該校新編教導第一團,任連黨代表,在兩次東征戰役中,屢立戰功。
1925年2月第一次東征的淡水戰役中,許繼慎身先士卒,參加攻城“奮勇隊”。教導一團攻入淡水城后,敵增援部隊趕到淡水城下,擔任阻敵后援的教導二團團長王柏齡臨陣脫逃,危急關頭,許繼慎冒死率部向敵突擊,奮勇沖殺,連續打退敵人的幾次沖鋒,斃敵百余人,在第二營的配合下,將敵人擊敗。隨后的棉湖戰役中,許繼慎和連長率領全連戰士堅守陣地,狠狠打擊敵人,使敵人不能前進一步,又立戰功。許繼慎升為連長。
在第二次東征中,許繼慎立了一大奇功。1925年10月底興寧戰役時,第三師某團遇到陳炯明一個師的抵抗,潰敗下來,團長脫去軍裝,企圖騎馬奔逃,士兵們也各自逃命。千鈞一發之際,許繼慎率兩個連趕上來增援。許繼慎揚鞭飛馬,追上團長并說服他返回陣地,四散的士兵也因此返回陣地。在增援部隊配合下,重新向敵人發起進攻,終于把敵人擊潰。許繼慎的事跡被上報到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處,受到表揚。
北伐戰爭開始后,許繼慎因善于帶兵打仗,由葉挺獨立團參謀長改任第二營營長。1926年8月19日,平江戰役打響,許繼慎率第二營向敵人發起凌厲的攻勢,摧毀了敵人設在城郊的堡壘。敵人向城中逃竄,許繼慎率第二營進城直搗敵軍司令部,北伐軍勝利占領平江城。接著,許繼慎率部參加汀泗橋、賀勝橋之戰。賀勝橋戰斗中,許繼慎胸部中彈負傷,仍然咬牙指揮部隊,命令部隊堅決抗擊敵人。
1927年春,許繼慎升任72團團長。5月,獨立第14師師長夏斗寅叛變,武漢危急。葉挺奉命率部阻擊敵人。許繼慎率72團向敵人發起勇猛的進攻,攻占了紙坊車站和紙坊鎮,阻止了敵人的進攻。第二天,敵人反攻,72團團部被包圍。許繼慎率部和敵人激戰數小時后,敵軍支持不住,開始動搖。這時,許繼慎的左、右肘和胸腹部先后負了重傷,腸子流出體外一寸多長,但他仍然堅持指揮戰斗,直到把敵人擊潰。
武漢保衛戰取得勝利,許繼慎功載史冊。
創建紅一軍,威震江淮,聲名遠播
1930年4月,許繼慎和郭述申等奉命來到鄂豫皖邊區。根據中央指示,紅11軍的31、32、33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以統一指揮,集中力量向外發展,郭述申為鄂豫皖特委書記,許繼慎為紅一軍軍長。
這時候的副軍長便是許繼慎在黃埔一期的同學,后來成為開國元帥的徐向前。
紅一軍的改組和創建僅僅一個月時間就順利完成,顯示出許繼慎非凡的魄力和組織才能。
紅一軍創建以后,許繼慎抓住軍閥混戰的有利時機,大舉出擊,揮師馳騁于淮河上游、皖西、京漢鐵路南段等地,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他親自率領紅一軍第2、3兩師東進,向皖西六安、霍山西部地區發動進攻。接連取得流波碰、麻埠、霍山、英山等戰役的勝利,表現出許繼慎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和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
在英山戰役中,許繼慎運用了攻點打援的戰術,把敵人驅趕出陣地,在運動中加以分割圍殲。敵我兵力雖然大體相當,但由于許繼慎足智多謀,指揮得當,獲得了全殲敵一個旅的勝利。
許繼慎指揮紅一軍在鄂豫根據地內縱橫馳騁,在短短的3個月中,取得了連戰皆捷的輝煌戰果。共計殲敵7000余人,威震江淮,聲名遠揚。全軍也由初建時的2100余人,發展到5000多人,武器裝備大大改善,戰斗力大大提高。
紅軍名將,投身反“圍剿”斗爭
1930年12月上旬,蔣氏調集近10萬兵力,對鄂豫皖根據地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圍剿”。許繼慎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反“圍剿”斗爭中。
許繼慎率領紅一軍回到皖西后,采用速戰速決、出奇制勝的戰術,連續對敵軍實施奔襲,打得敵軍措手不及。收復金家寨的戰斗,兩個多小時就全殲守敵46師1個營和民團共千余人,繳獲步槍1000支、短槍300支,迫擊炮2門。
蔣氏調兵遣將,企圖圍殲紅一軍。敵強我弱之下,許繼慎主動撤離城鎮,誘敵深入,在運動中捕捉戰機,集中優勢兵力,對敵人實施各個擊破。香火嶺戰斗,紅一軍殲敵3個團,潰敵3個團,共斃俘敵3000余人。之后,敵人向固始、商城退卻,許繼慎揮師追擊,在商城西南的四顧墩地區殲敵1個團,余敵向商城潰逃。至此,敵人對鄂豫皖邊區的第一次大規模“圍剿”被徹底粉碎。
建國后,周總理曾說:許繼慎把葉挺獨立團的戰斗風格帶到了紅四方面軍。
1931年1月中旬,紅一軍與紅十五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曠繼勛,許繼慎任第11師師長。
2月下旬,紅四軍再次向京漢線出擊。許繼慎率紅11師向信陽以南方向出擊,在全軍首先提出了“飄忽戰術”,這種戰術,歸根到底和毛委員的游擊戰術同出一轍。
3月1日,許繼慎偵悉敵人有一列兵車開往信陽南,便立即派部隊連夜占領李家集車站,在車站布下伏兵。2日凌晨7時,敵兵車剛剛進站,紅軍突然發起猛攻,殲敵新編第12師第1旅一部,旅長被當場擊斃,大量的軍火物資被繳獲。
敵人慌忙調兵從京漢線南北夾擊紅軍。3月4日,敵34師自孝感出發,8日抵雙橋鎮,紅四軍決定消滅該敵。許繼慎的紅11師和蔡申熙的紅10師對進駐雙橋鎮的岳維峻師實施突然奔襲,經7個小時激戰,殲敵34師全部,俘敵師長岳維峻以及官兵5000余人。
許繼慎創造的這種“飄忽戰術”,神出鬼沒;機動靈活,使敵人聞風喪膽。到5月,敵人的第二次“圍剿”又被粉碎了。
忠言逆耳,埋下殺身禍根
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分局成立,張某獨攬大權,極力推行左傾路線的“新政策”,自然遭到了許繼慎等人的抵制。對黨忠誠老實、襟懷坦蕩的許繼慎在與張某的交談中,坦率地批評了張某等人的宗派主義行為和紅軍中的“左”傾教條主義;許繼慎主張紅四軍主力應該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向外進攻,消滅敵人,反對張某的所謂“鞏固根據地”的方針。
許繼慎在鄂豫皖紅軍中有很高的威信,在軍事政治問題上,原特委書記曾中生和紅四軍的負責人都很尊重他的意見,本來就讓氣量狹小的張某耿耿于懷。許繼慎提出的這番推心置腹的忠言更讓張某嫉恨和惱火,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1931年7月,張某無視許繼慎等人的意見,強行作出了部隊東進、攻打安慶的錯誤決定。攻下英山后,許繼慎、徐向前和曾中生等一致認為安慶太遠,不能孤軍深入,主張出黃海、廣濟一帶。因此,他們一邊向分局報告,一邊舉兵南下,并取得了重大勝利。
張某得報后惱羞成怒,連續四次寫信指責曾中生、徐向前,嚴令紅四軍北返。因此,紅四軍又不得不放棄有利的殲敵機會,于9月2日開始北返。
許繼慎率紅12師再克英山縣城后,9月4日,部隊移駐英山雞鳴河,在此召開全軍支部書記、連指導員以上干部會議,討論張某的來信,一致通過曾中生根據會議起草的《申明書》,全體簽名上報中央分局,并呈報中央軍委。再次據實說明紅四軍東進的不利和南下作戰的正確性,指出張某強迫撤軍北返的錯誤。
內憂加外患,敵人使用離間計
恰巧,這時,敵人又制造了一起離間紅軍的陰謀,更成為張某在紅四軍中進行大肅反的根據。
8月初,許繼慎奉命率紅12師留駐英山。此時,國民黨的特務頭子曾擴情利用和許繼慎同為黃埔一期同學的舊關系,派小特務任廉潔和鐘梅橋攜帶他的親筆信到英山找許繼慎。
這封信的大概內容是:許繼慎已與蔣聯系,歡迎許帶部隊投蔣,待遇優厚。意在引起紅軍內部的猜疑和分裂。
光明磊落的許繼慎接信后,立刻將鐘梅橋逮捕,連人帶信一起送交軍部處理。軍長徐向前、政委曾中生審問了鐘梅橋,并根據許繼慎的一貫表現,二人聯名致信中央分局,說明許繼慎不會有什么問題,敵人下書的目的是來破壞我們。同時,將特務和信件及軍部意見一起送交中央分局處理。不久,曾、徐二人又致信黨中央,再次說明了這一事件的真相,并保證“許繼慎在組織上當然不會有什么問題。”
然而,張某不顧曾、徐對許繼慎的評價,以及許繼慎在鄂豫皖根據地建設中的重大貢獻,根本不問事實真相,主觀武斷、無中生有地把許繼慎等主張紅四軍主力南下的正確意見與特務的信聯系起來,并以此事為由在后方機關開始了“肅反”。
首先,保衛局逮捕了軍委會參謀部主任李榮桂和28團團長潘皈佛。在一番嚴刑拷打之下,二人被迫供出了一個所謂“許繼慎、熊受喧等九人委員會,確有準備把部隊拉到長江邊,于9月15日舉行暴動,投降蔣介石的全盤反革命計劃。”
張某的目的是殺一儆百,樹立絕對權威。就這樣,一個以許繼慎為首的所謂重大反革命案件就這樣輕而易舉地“破獲”了。
名將冤死
1931年9月12日,曾中生被撤銷紅四軍政委職務,陳昌浩接任。
隨后,陳昌浩著手逮捕“反革命”,揭開了鄂豫皖蘇區“肅反”擴大化的血淋淋的一幕。他首先抓捕了第10師參謀主任柯伯元、28團團長潘皈佛、副團長丁超等20余人。在行軍途中,陳昌浩仍在不停的抓人。至斑竹園,又逮捕了多位團級干部。到余家集時,陳昌浩背著徐向前,逮捕了第12師師長兼皖西軍分會主席許繼慎,還有該師政治部主任熊受喧和11師師長周維炯等人。
徐向前發現許繼慎和周維炯被抓,大吃一驚。堂堂紅軍師長,怎么也成了反革命啦?然而,陳昌浩不予理睬。當時,肅反是單線領導,決定權在政治委員,有權捕人。相反,別人要過問,便是越職擅權,違反黨的規定。
他一個小小的軍長,又有什么辦法!
張某已容不下許繼慎,要借許案來肅清反對他的人!為了使許繼慎甘愿伏罪,為了使紅四軍廣大指戰員親眼看到身邊的“罪惡滔天”的反革命分子是多么的“用心險惡”,張某可謂是大費苦心。
張某表示,只要許繼慎表示支持中央分局,不再堅持原來的意見,就可以立即獲釋。不料,許繼慎并不吃這一套,反而質問他,為何非法逮捕他?究竟要把紅四軍引向何處?
張某惱羞成怒,在白雀園組成了臨時法庭,要公審“許繼慎反革命案件”。面對張某強加的莫須有的罪名和嚴刑酷審,許繼慎并沒有屈服。
公審會那天,許繼慎被擔架抬進會場,他頭上扎著繃帶,滿臉鮮血,身上皮開肉綻。面對一樁樁誣陷和指責,他義正嚴辭地反駁道:
“誣蔑,統統是誣蔑!假的,統統是假的!”
公審大會草草收場。
1931年11月中旬,張某命手下將許繼慎秘密地用繩索勒死。
人民的英雄,終受人民的愛戴
歷史是公正的,妄圖嘲弄歷史的人終將為歷史所嘲弄。
1945年,中共“七大”上,許繼慎被平反昭雪,黨中央恢復了他的黨籍,追認他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被排在《革命烈士英名錄》第一冊第一分冊的第一名。
1979年秋以后,許繼慎烈士的革命事跡開始在六安地、縣革命史陳列館陳列。
1981年底,中共六安縣委和縣人民政府在六安為許繼慎烈士建墓立碑,徐向前元帥為這位老同學、老戰友親筆題寫了碑文。
1983年8月,許繼慎烈士的革命事跡被調進毛主席紀念堂展出。
20世紀80年代末,許繼慎烈士進入“中國當代軍事家”的名單,和十大元帥十大大將等一起,彪炳史冊。
人民的英雄,終究要受到人民的愛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