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雪山、過草地”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史上的“至暗時刻”,但通過這種迂回戰術有效地保存了有生力量,也為日后的大反攻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后來部隊里面許多戰斗力強的高級指揮員全都是經過長征洗禮的黨的干部。
曾擔任南京軍區、廣州軍區司令員的開國上將許世友,在長征期間就擔任四軍軍長跟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
一路上他曾遇過許多艱難險阻,但他晚年在回憶往事時卻對有件事一直難以忘懷。
那就是在長征途中過草地的時候,許世友和紅四方面軍的政委陳昌浩發生過一次大的爭端,甚至一度要拔槍。
時過境遷之后,他對自己的行為卻非常懊悔,他承認了自己年輕氣盛,只是陳昌浩早早過世,許世友對此更是一片惋惜。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長征起沖突
許世友是新中國的開國上將之一,他參加革命的經歷也可以說是一段傳奇了。許世友出生于武術之鄉,小時候由于家庭貧困,為了混口飯吃家人將他送到少林寺,可以說練就了扎實的童子功,也為之后他投身軍旅生涯打下基礎。
21歲,許世友加入了當地的共青團,第二年就入了黨。他天生膽大心細,和當地的同志們一起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雖然起義最終失敗了,但是他也更加堅定了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的想法。
在參加反圍剿作戰時,許世友是出名出了名的不怕死,常常擔任敢死隊的隊長沖鋒在前。后來在萬源保衛戰中,他指揮遠遠少于敵人數量的部隊,硬是堅守陣地長達三個月,打出了部隊的頑強作風。
1932年紅四方面軍要向四川、陜西方向進行戰略轉移。而許世友擔任著34團團長,是整個大部隊的先鋒官。
他憑借勇猛、敢打敢殺的士氣,成功為部隊打通了道路。他面對國民黨軍敵人的重重包圍毫不遜色,從包圍圈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之后紅軍開始了漫長的長征路,許世友作為紅四軍軍長參加了許多硬仗,不料在到達四川時,部隊遭遇到敵軍的瘋狂圍剿,上級甚至命令他要做好和國民黨主力決一死戰的準備。
果然這一仗損失慘重,一個團被全部殲滅,團長都英勇就義了,整個方面軍損失慘重,被迫之下只能繼續北上長征。
就在紅軍大部隊過草地的時候,許世友和他的頂頭上司陳昌浩發生了意見爭端。
事情發生在1935年,當時陳昌浩命令許世友帶一個團的兵力去阻擊國民黨軍薛岳部隊。
當時敵人來了整整7個師,妄圖聯合四川等地的國民黨軍一口吃掉紅四方面軍。
但許世友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要想以峽口為依托阻擊敵人至少要擺5個團,如果兵力不夠的話,起碼也得三個團。
但是陳昌浩卻不同意,他認為薛岳的性格喜歡比較穩重、保守,肯定先派小股部隊探探路,因此只準許世友帶一個團人馬。
沒想到戰爭開打之后,薛岳一次性將9個團的兵力聚集在峽口進行猛攻。許世友盡管帶領一個團士兵頑強抵抗,最終卻吃了敗仗,全團傷亡超過2/3,損失慘重。
戰后政委陳昌浩知道是因為自己的決策失誤導致許世友戰敗,于是急忙請他喝酒,順便賠禮道歉。
但許世友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剛正不阿,不畏強權。他直接一臉怒氣地說,吃了這樣的敗仗,還有心思喝什么酒?
至此他和政委陳昌浩的梁子算是結下了,在這幾十年后,他一直對這件事耿耿于懷。
甚至在自己的回憶錄里還再次提到這件事,說自己參加革命以來從來沒打過敗仗,就因為那次陳昌浩的固守己見,讓他犧牲了自己的主力團和許多優秀的指戰員。
除了這次之外,兩人在之后工作配合中還時不時的產生矛盾,不過本質上都是許世友對陳昌浩的某些命令不滿意,每到這時任弼時等主要領導人都會上去勸架。
許世友是典型的武將,而陳昌浩是名牌大學畢業生,還在莫斯科留過學,文化素養較高,文武雙全,是一個典型的文將。
在黃安戰役中,陳昌浩憑借年輕人的一股沖勁和蘇聯的飛行員一起向敵人投擲炮彈,一舉拿下了黃安城,經過這場戰爭,戰士們還給陳昌浩起了一個“戰神”的外號。
因此在爭吵時許陳二人往往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這也不怪性格直爽的許世友在說不過對方后要一怒之下拔槍了。
陳昌浩作為典型的知識分子,性格中也有著不足之處,例如他時常會在某些關鍵時刻猶豫不決,缺乏果斷決策,這也是許世友一直以來對陳昌浩評價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評價不高
在許世友看來,陳昌浩作為部隊里的政委,只會動嘴皮子理論知識一大堆,實際上軍事指揮能力不強。此外,他還常常批評陳昌浩的革命信念不堅定,甚至懷有二心。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徐向前、李先念等人所屬的西路軍在戰爭中遭到了失敗之后,這些主要領導人紛紛返回了大本營延安積蓄力量,企圖再次革命,但作為主要領導人員的陳昌浩卻借機返回了湖北老家。
這在許世友的眼中就是臨陣退縮,叛逃的行為。
不過許多人不了解的是,陳昌浩一開始也是要堅定的返回延安,但陰差陽錯之下,他并沒有和黨組織取得聯系,之后在焦急的等待中返回了武漢老家。
在湖北期間,他仍然堅持著地下斗爭,甚至試圖回到鄂豫皖老區依托群眾的力量重新開展革命斗爭,但家鄉已經被國民黨反動派所占領,他之后只能靠自己歷經坎坷回到延安。
回到延安之后,陳昌浩深刻檢討了自己的指揮錯誤,還攬下了西路軍失敗的所有職責。之后他開始擔任中宣部宣傳科科長以及陜北公學學校教員等職務。
不過在延安工作期間,陳昌浩患上了嚴重的疾病。黨中央在考慮之后決定將他送往蘇聯治療,他在蘇聯一待就待了13年。
在蘇聯期間,陳昌浩多次給中共中央發電報,但國內正值戰亂,這些信件也都石沉大海了。
陳再回國已經是1952年了,此時新中國已經成立。不過陳昌浩返回祖國之后,首先款待他的還是他的老部下和老戰友徐向前元帥。
陳昌浩深知自己錯過了太多,于是他希望將自己的余生都投入到幫助祖國建設當中。
之后他拒絕擔任重要職位,只是申請被安排到中央編譯局擔任副局長職務,從事翻譯工作。遺憾的是,1967年他因病逝世,年僅61歲。
三、晚年反思
雖然在回憶錄中,許世友對陳昌浩的工作能力評價不高,但是卻反思了自己年輕時和陳昌浩產生的矛盾。并且死者為大,現在他只有追悔莫及了,他認為自己不應該如此魯莽。
不過許世友性格剛烈直爽的性格一方面讓他在指揮作戰時勇猛頑強、履歷戰功,另一方面也讓他遭到許多不必要的誤會。
當時在延安期間,許世友就對上級的許多決策感到不滿甚至情緒失控,發飆不當言論。
一怒之下他甚至還想將紅四方面軍的某些高級將領一起帶走,回到四川,“當梁山好漢”,干打游擊的老本行,這顯然是幼稚而不成熟的。
事情敗露之后他也被黨組織關押了起來,開除黨籍8個月,這件事情甚至直接導致他的妻子與他離婚。
還是在延安,許世友年輕氣盛且不善于隱藏自己的情緒,甚至在氣憤之下會說出或干出一些過激的言行舉止。
有一次他還當面指責毛主席,不過毛主席非常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只是脾氣差、心是好的,因此并沒有對他進行嚴厲處罰。
之后在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的關懷下,許世友也解除了自己因為被處罰而產生的思想包袱。
抗日戰爭爆發后,他重新披掛上陣,擔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旅長、膠東軍區司令員,多次挫敗了日偽敵軍的大掃蕩。
在解放戰爭中還被毛主席親自指定為濟南戰役部隊總指揮,為解放山東諸多地方貢獻出了力量,被毛澤東評為“打紅了膠東半半天,了不起?!?/p>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許世友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盡管已經60多歲了,但是他的脾氣依然火爆。
他常常和廣州當地的地方官員發生沖突,并且堅持原則,不畏強權,以至于在與對方勢力對抗中陷入困境。
不過在晚年,許世友還是對自己的革命歲月以及往日的戰友充滿著回憶和深情。他定居在南京,生活平靜,吃穿用度都非常簡樸,平時只是喝喝茶,閉門讀書。
他通過回憶錄對自己的性格以及革命生涯進行了深刻反思。
回憶了自己當時在延安期間許多不成熟的思想,意識到了自己沖動的言行給個人以及集體帶來了非常不必要的影響。
還反思了正是自己性格上的沖動和不成熟導致自己第一任婚姻最終破裂,并且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創傷。
信息來源:
[1]許世友秘書回憶性情將軍真實一面.南方日報.
[2]記憶 | 萬伯翱:少林將軍許世友.新民晚報.
[3] 從神奇到腐朽再到不朽的陳昌浩.文史精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