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山丹軍馬場風光:山丹軍馬場最早是西漢霍去病將軍打下河西走廊后,漢朝政府建立起來的一個軍馬場,至今仍是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軍馬場。草場遼闊,風光壯美。
1
自西漢定都長安以來,長安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因此,在中國人的心中,長安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稱,更是一個精神上的故鄉(xiāng)。
長安往西,是漢代開疆拓土的主攻方向,是中國人走向世界的最早的方向。長安以西的道路,人們最容易想起的是偉大的絲綢之路,但實際上不僅限于此,還有政治之路、軍事之路、文化之路等等。在這些道路上,兩漢期間,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前赴后繼,開拓奮進,將傳奇持續(xù)不斷、深入譜寫。
我們自西安出發(fā),數(shù)次踏上往西的道路,追尋兩漢英雄的遺蹤,足跡遍布陜西、甘肅、新疆等地,當我們的足跡印在他們足跡之上的時候,我們領(lǐng)悟到了這樣一種深刻:這些走在開創(chuàng)之路上的英雄們,他們的心中,既有對未知遼闊世界的渴望,又有著對故鄉(xiāng)長安的深深眷戀,他們將故鄉(xiāng)先進的文化、文明的生活習慣帶到了他們?nèi)ミ^的地方,他們不僅僅是有著將天下收編為自己故鄉(xiāng)的雄心壯志,而是,他們站在哪里,哪里就是故鄉(xiāng),他們埋在哪里,故鄉(xiāng)就永遠定格在哪里。
所以,長安以西,還是故鄉(xiāng)!
2
長安,是最初的故鄉(xiāng)。生活在今天的西安城,每轉(zhuǎn)過一個街角,都可能與一段光榮不期而遇,對于初到者,常有一種略帶暈眩的幸福感,久居之后,便領(lǐng)悟到這是一種日常。中國精神對每一個中國人心靈的潤澤,在此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溫柔,在日常生活的喧囂和沉靜之中,不知不覺就完成了傳承。
西安城中心地帶,自和平門至文昌門之間,有一處名叫下馬陵的地方,是漢代思想家董仲舒的歸葬之地,這位為漢代大一統(tǒng)政治格局的形成發(fā)揮過
重要作用的思想家,既有讀書人兼濟天下的理想和天真,又有某些儒家學者特有的狡黠,他一方面對漢武帝說君王的權(quán)力是上天賦予的,另一方面又想借“上天”來制約漢武帝,結(jié)果落寞而死。不過,漢武帝終究覺得董仲舒是有本事有貢獻之人,因此,某日經(jīng)過董仲舒的墓地,下馬而行,以示尊重,下馬陵名字即由此而來。在西安話里,“下馬”二字與“蛤蟆”同音,所以幾經(jīng)流傳,便被民間稱作了蛤蟆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有“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的句子,蛤蟆陵由此聞名遐邇。董仲舒墓如今在下馬陵路蘭州軍區(qū)干休所院子里面。
西安城南郭杜西北政法大學南校區(qū)里,有西漢酷吏代表人物之一張湯的墓冢遺址,張湯在歷史上名聲不太好,但實際上他不僅是西漢政治舞臺上、也是中國法律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西北政法大學校園里發(fā)現(xiàn)其墓,這是一種歷史的機緣巧合。張湯一生所作所為,不為個人私利,彰顯的恰恰是國家公共理性。史載張湯為官廉潔,死后薄葬,現(xiàn)經(jīng)發(fā)掘,其墓果然不大,墓內(nèi)幾無陪葬物,今天張湯墓遺址旁,立有一座“廉亭”。
西安長安區(qū)的杜陵和少陵,是西漢漢宣帝和他第一任皇后許平君的歸葬之地,漢宣帝的少年時光在民間度過,此地曾是他經(jīng)常游歷之處,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在這一帶居住,所以自號“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如今的杜陵,有大片樹林,風景優(yōu)美,尤其是秋天,落葉滿地,是懷古抒懷的好去處。
在西安,漢代的遺跡其實還有很多,比如西安北郊的漢長安城遺址便是。
西安杜陵遺址風景:杜陵是西漢漢宣帝的陵墓所在地,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的杜陵原上,此處風景很好,其中有一大片樹林,是發(fā)懷古幽思的好地方。
3
自西安出發(fā)西行,往西北方向前行大約40公里,到達陜西咸陽興平市,這里有漢武帝的陵墓——茂陵。今天,廣義上的茂陵,不僅僅指漢武帝的陵墓,還包括周邊的一系列陪葬墓,比如衛(wèi)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磾墓、李夫人墓等等。
從興平市再往西行到寶雞扶風縣,扶風縣城西的伏波村,是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的歸葬之地,今有馬援墓留存。馬援本是興平人,但出于種種歷史或現(xiàn)實的原因,現(xiàn)在陜西楊凌、扶風多地都在爭“馬援故里”的名號,其中的是非曲折,馬援的第五十二代孫、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馬正林教授在本期《馬援故里芻議》一文中有詳盡的介紹和考證。馬援將軍的事跡。
陜西扶風縣伏波村的麥田風光:拍攝于2013年5月。扶風縣伏波村,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歸葬之地。
扶風縣杏林鎮(zhèn)太白鄉(xiāng)浪店村,有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之墓,位于浪店村一條公路旁,夾于民居之間。班固墓規(guī)模不大,筆者去時,了解到班固墓剛由后人培完新土,乍一看像是一座新墳,除墓前有一塊文物保護碑之外,并無其他任何保護措施。
陜西咸陽武功縣,有蘇武紀念館,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者、西漢外交家蘇武而建的,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然持漢節(jié)不失,他的精神,已經(jīng)成為我們民族偉大精神資源的一部分。
咸陽市往北方向的淳化縣,是漢代遺跡頗多的一處地方。淳化縣鐵王鄉(xiāng)有漢武帝的避暑行宮甘泉宮遺址和漢武帝的妃子鉤弋夫人的陵墓?jié)h云陵。漢武帝一生多次來到甘泉宮,在此避暑、接見外國使者、處理重大軍機要務等。晚年時期,漢武帝為了避免“巫蠱之禍”的慘劇再度發(fā)生以及防止他死后母后專政,把年幼的劉弗陵(即后來的漢昭帝)立為太子之時,在甘泉宮賜死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葬于甘泉宮附近,漢昭帝繼位后,為母親修建了漢云陵。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但也反映出了漢武帝的公共理性,讀來讓人百感交集。
在陜西探訪漢代遺跡,筆者有這樣一個發(fā)現(xiàn),除漢武帝的茂陵等處保護得比較好之外,其他遺跡的保護都不是很到位,比如馬援墓、班固墓等皆如此。究其原因,或許由于陜西歷史太豐富了,歷史遺跡太多了,保護不過來所致。
4
甘肅,是漢朝往西開拓的重要地區(qū),漢朝正是在拿下河西走廊,在此設(shè)立河西四郡之后,從根本上扭轉(zhuǎn)了漢匈戰(zhàn)爭被動的局面,而領(lǐng)兵打下河西走廊的,正是漢武時期杰出的將軍霍去病。據(jù)傳,霍去病在拿下酒泉之后,將漢武帝賞賜給自己的美酒倒入一眼泉水中,與眾將士痛飲,這便是酒泉名字之由來。今天在酒泉市內(nèi)有“西漢酒泉勝跡公園”,公園內(nèi)有霍去病征匈奴群雕。山丹軍馬場,也是在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后,漢政府在此養(yǎng)軍馬而建立起來的,至今還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軍馬場。
甘肅酒泉市酒泉西漢勝跡公園:圖片中展示的是公園內(nèi)的“酒泉”和霍去病西征群雕塑像。
西漢時期,甘肅天水出了兩位著名的將軍,一位是李廣,另一位是趙充國。李廣是今天天水市人,至今天水市內(nèi)還有一條“飛將巷”,傳說李廣出生于此。天水還有李廣墓,不過是一個衣冠冢。在李廣墓祠里,筆者看到詩人趙立坤寫的名為《李廣》的一首詩:“挽弓飛將守城頭,聽慣胡兒喝馬牛。壯志無非圖報國,雄心豈只為封侯”。意思是千百年來人們過于糾結(jié)“李廣難封”這件事情,而忽視了李廣作為一名軍人,一直為國征戰(zhàn)這樣一個基本事實,相比前者,后者更值得贊美。筆者欣賞這樣的見解,覺得理應如此理解李廣將軍。
甘肅天水市下轄的清水縣,是著名屯田大將趙充國的故里。趙充國是軍事家,又是政治家,他在今天青海的河湟地區(qū)屯田,而不是一味地對反叛的羌人進行鎮(zhèn)壓,為漢朝處理與“四夷”的關(guān)系提供了寶貴的政治經(jīng)驗。清水縣是一個偏遠、美麗、有些落后的地區(qū),縣城有趙充國陵園,是當?shù)匕傩招蓍e的一個好場所。我們在清水縣城見到過一座天主教堂,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在如此偏遠地區(qū)看見教堂,但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外表是頗為時尚的橘紅色,一層開著幾間商鋪,其中一間卷閘門半卷,招牌上書有“鮮蛋直銷”幾個大字,兩名婦女正在門口賣雞蛋。此情此景,讓筆者忍俊不禁,同時又感慨中華文明的包容之處,任何外來文明到中國后,都會被加以改造,為我所用,最終成為自身文明的一部分。漢朝也正是由于自身文明的這種包容性和開放性,才得以席卷天下,建立起帝國的。
自長安往西,到達甘肅河西走廊后,歷史畫卷與眼前的綿延祁連、千里戈壁交相輝映,金戈鐵馬之聲,猶依稀可聞,有一股強大的吸引力,吸引著我們繼續(xù)往前走。
5
于是,便到了昔日之西域、今日之新疆。其實古代之西域范圍遠大于現(xiàn)在的新疆。遼闊的大地之上,我們看到了這些矗立著的、高大的身影。
在美麗的巴里坤草原和巴里坤湖畔之上,我們看到了東漢時期竇固、竇憲兩位將軍的身影。東漢時期,中原地區(qū)與西域有“三通三絕”,竇固、竇憲正是一通西域、再通西域的關(guān)鍵人物,漢明帝時期,竇固在巴里坤,擊敗匈奴,拉開了東漢重新治理西域的序幕。漢和帝時期,竇憲領(lǐng)兵,在西域等地徹底擊敗了匈奴。竇固與竇憲,這兩位永敗匈奴的將軍,今天人們了解得并不多,因此有必要拉近歷史的焦距,讓他們的身影離我們更近一些。
在喀什疏勒縣,我們看到了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的身影。張騫是通西域的第一人,也是絲綢之路最早的開拓者。今天喀什疏勒建有張騫公園,內(nèi)有張騫紀念館。我們曾去陜西城固縣張騫故里拜謁過張騫墓,這次在新疆見到這座張騫紀念館,感覺完整地經(jīng)歷了一段歷史,有了一番完滿的感受。
在喀什市區(qū),我們看到了東漢班超的身影。自跟隨竇固出征西域以來,班超在西域活動斗爭了三十多年,為西域內(nèi)附于東漢,立下了蓋世之功。班超之所以能在西域艱苦卓絕斗爭幾十年,來自于他對祖國的堅定信仰,晚年時,他深感自己體力精力不濟,擔心無法勝任在西域的工作,為了西域的長治久安,同時他又深深懷念著闊別三十多年的故鄉(xiāng),因此他上書朝廷,請求回去,哪怕不回到長安、洛陽,只是進到玉門關(guān)內(nèi)也行。筆者讀班超這封上書,被深深感動。最終,朝廷準許了班超的請求,班超回中原后不久就去世了,葬于洛陽,其墓位于今洛陽孟津縣朝陽鎮(zhèn)張陽村西北的麥田之中。新疆人民并沒有忘記班超,班超在西域斗爭的主要根據(jù)地盤橐城,至今遺跡猶存,當?shù)卣源藶榛A(chǔ),修建班超紀念公園。
我們還看到了漢代烽燧的身影,在新疆庫車,我們參觀的克孜爾尕哈烽燧,是至今保存比較完好的漢代烽燧。所謂烽燧,夜里點火為烽,白天放煙為燧,烽火狼煙一起,警報一路傳遞下去,從西域直達長安城,它作為漢代的警報系統(tǒng),是長城體系向西的延伸。
在新疆,我們看到的還有很多,比如西域各國的遺跡,又比如豐富的資源、今天為祖國的偉大復興正在奮斗的人們,這些奮斗者,他們是張騫、班超精神的繼承者,為祖國的安定統(tǒng)一,奉獻著自己。
新疆喀什疏勒縣的張騫紀念館:張騫紀念館位于疏勒縣坤巴斯路東側(cè)的張騫公園內(nèi),館前有張騫持漢節(jié)塑像。
6
長安往西,是遼闊的大地,當這樣的大地熔鑄了英雄的理想與熱血,它便成為了一種精神的歸宿,又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起點。
長安往西,我們最遠到了霍爾果斯,這是亞歐大陸橋在中國境內(nèi)的西起點,而我們的祖先,比我們走得更遠,我們敬仰他們,也懷念他們。我們一行又到了連云港,這是亞歐大陸橋在中國境內(nèi)的東起點。從霍爾果斯到連云港,這不僅僅是一段旅程,而是包含了我們行走于祖國懷抱之中的所有感動。
新疆新源縣那拉提草原風光:那拉提草原是一處高山草原,水草豐茂,風景壯麗,西漢時是烏孫國人居住的地方,西漢經(jīng)略西域的一個重要政策就是“聯(lián)絡(luò)烏孫,斷匈奴右臂”,因此在西域歸順漢朝的歷史過程中,烏孫國人發(fā)揮過重要的作用。
End-
掃描李尋老師助理二維碼
加入李尋品酒學院酒友交流群
點擊進入李尋的酒吧商城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