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鄧姐姐。
最近銀行存款又有新變動。
銀行們紛紛集體開始,下架5年期大額存單。
比如下架的有,工行、建行、招行等多家大中型商業銀行,和各地農村商業銀行。
而且3年期的大額存單,投放量也變少了。
(招商銀行App)
之所以有這番變動,原因是大額存單的利率比較高。
銀行要進一步 降低負債成本、穩定凈息差 。
這次調整完之后。
基本銀行所有的中長期存款利率,全面進入1%時代。
依賴中長期 銀行存款, 實現家庭財富保值增值的機會越來越少 。
我之前也說過, 這是降息趨勢下最讓人難受的情況 。
原先買得好好的定期存款、國債,到期后想繼續買,
卻發現利率下降了一大截,或者下架買不到了。
就如曾經,爆火一時的分檔計息4.7%存款。
回想起那收息滋味,可真香吶。
可惜到期后再也買不到,又得折騰搜羅篩選其他理財產品。
再給大家打下心理預防針。
存款、國債利率不斷下降,大額存單削減,
還會波及到其他類固收理財產品。
因為存款 、 國債等,是它們的底層資產構成。
或許有細心的小伙伴也發現了,貨幣基金、銀行低風險理財收益都比以前要低。
哎,珍惜現在還能買到的心儀產品吧。
另外,昨天提到儲蓄險也大概率將迎來變動。
未來給到的收益進一步降低,有打算的一定要盡早買。
買了后就能鎖定長期利率,不受降息影響。
( 聽勸哈, )
順著這個全品類資產利率調降的邏輯。
多聊下我的小見解, 供大家一起討論 。
我們從保險公司買的一些儲蓄險,他們要按約定給到保證的利息。
通常會通過保險資金投資配置的方式,獲得收益來源。
且希望風險小點,收益能高點。
所以過去最受寵的其中之一是銀行存款。
可穩健的存款產品,收益不斷下降。
那該怎么辦呢?
必須得尋求其他投資途徑,彌補平衡收益。
今年不少險資都傾向于配置 : 債券 。
根據2025年保險資產管理業調查,債券是險資最偏好的配置資產 。
占比 已經 超過股票和銀行存款。
這還是在今年險資大幅增加股票投資比例基礎上的。
另外,險資在股票上的投資配置也值得一提。
截至2025年6月,險資最青睞的股票主要集中在高股息、低風險的銀行股 。
同時持續加倉交通運輸、通信、公用事業及有色金屬等板塊 。
前十大重倉股中銀行股占比超70% 。
或許這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銀行ETF上漲,今年漲幅接近20%。
不過,銀行ETF現在處于相對高位。
險資在投資上可能也會做出些轉變。
例如,開始投其他如水務、電力等的高分紅股。
(提醒一下,非薦股噢)
而且,儲蓄險如增額壽、年金險、教育金降息后。
我猜測未來分紅險可能會異軍突起。
在低利率時代的理財規劃中,或許可以抄一下險資作業。
一方面采用“固收+”策略,配置中短期債基。
另一方面,關注高股息的紅利ETF。
順帶說一下,A股和港股紅利ETF區別。
港股 紅利 的股息率往往比A股 紅利 要高些,且市盈率 (估值) 會比A股 的 低些 。
但港股 紅利 的波動會比A股 的 大一些 。
我發現身邊也有 小伙伴,正默默這么做。
原本只喜歡存款、國債的,也開始買債基、銀行理財了。
之前買銀行理財、債基的,開始躍躍欲試想買點權益類基金。
當然,這要看個人風險偏好高低來選擇。
如果考慮債券,可以看看我們的「」組合。
PS.
哇,今天上市的兩只轉債都很不錯。
一個最高賺570元,一個360元。
祝賀中簽的小伙伴,今晚加雞腿~
點右下方“?”,錦鯉附體!
本文文字原創,皆為交流探討之用。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點在看錦鯉附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