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學派楊元相、鴻翎[臺]、劉晉元、時勇軍、李閩山、楊瑾、李意敏等誠摯推薦
任見《絲路密碼》(上下)第三十八章 戈壁原是一部史
到東漢光武帝時期,公元25年,車師前國全部吞并了吐魯番境內諸國,交河城成為吐魯番第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公元73年,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東城販營”使團和羅馬昆塔商隊經過西域鄯善的時候,車師是漢朝和北匈奴爭奪的一個空檔。而鄯善,由于竇固大將軍的駐扎,是個安全的地方。
135
吐魯番,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
李由介紹說:“公元73年,‘東城販營’使團和西羅馬昆塔商隊沒有經過吐魯番,他們走敦煌,過陽關,經樓蘭故國鄯善向西走了。
那時候的鄯善城,比今天的鄯善偏南得多,是奉車都尉竇固將軍駐扎軍隊鎮撫西域三十六國的兵團大本營,班超就是竇都尉派遣到羅布淖爾和塔克拉瑪干大漠的。
“東城販營”使團和西羅馬昆塔商隊沒有走吐魯番,卻有很多其他的使者、商賈走吐魯番。
古代吐魯番人以狩獵、采集為生,進入奴隸社會后,生產模式農業化了,人也定居下來。
西漢時期,北匈奴控制西域大部,不斷侵擾漢朝。漢朝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意欲聯合大月氏,對抗北匈奴。吐魯番是西域的要塞之一,此后多年,西漢王朝與匈奴在吐魯番一帶展開了長期的爭奪和拉鋸。
公元前108年,漢朝將軍趙破奴和王恢率兵數萬,收復吐魯番一帶,命名其為車師,臣屬于西漢王朝。但不久后,匈奴又控制了車師。
漢軍聯合樓蘭國軍隊試圖再度收復車師,又敗了。時在公元前99年。
十年后,漢朝又派匈奴降將成娩率樓蘭等六國聯軍圍剿車師,車師王投降了漢朝。但公元前74年北匈奴重新占領了車師,并派了四千騎兵在此地屯田。
公元前71年,漢朝與盟國烏孫聯合夾擊匈奴,在車師屯田的匈奴兵驚懼逃走。車師又屬了漢。之后,車師王與匈奴聯姻,漢朝又失掉了車師。
公元前68年,漢朝侍郎鄭吉率兵攻占車師交河城,派駐士兵三百人屯田車師。匈奴派兵不停地爭奪,漢朝又放棄了車師。
公元前60年,匈奴發生了內亂,匈奴日逐王率眾降漢,車師之地隨之歸屬漢朝。
李由說:“這五次重大的車師之爭,史稱五爭車師。”
漢朝于公元前60年在西域設立都護府,鄭吉為首任都護。從此,西域歸入漢朝版圖。車師歸漢后,漢朝把車師人的領地分成了八個國家,其中車師前國就在今天的吐魯番境內。車師前國在交河城即今天的吐魯番市交河故城。
到東漢光武帝時期,公元25年,車師前國全部吞并了吐魯番境內諸國,交河城成為吐魯番第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公元73年,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東城販營”使團和羅馬昆塔商隊經過西域鄯善的時候,車師是漢朝和北匈奴爭奪的一個空檔。而鄯善,由于竇固大將軍的駐扎,是個安全的地方。
漢朝之后,這一帶地方由中原國家的高昌郡變成西涼的高昌國。
高昌是被唐朝滅掉的。唐滅高昌的時候,高昌王國已經相當大了,有三個郡,十四個縣,七座重城。
唐朝在原高昌設立西州都督府。之后沒有多少年,吐蕃軍隊在這一帶又與唐朝開始了無休止的地域爭奪。
唐朝洛陽偃師僧人玄奘是公元627年,偷渡出境,私往天竺求取佛法的。
唐僧玄奘經蘭州到涼州,晝伏夜行,至瓜州,經玉門關,越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伊吾是今天的哈密,經過被稱作火焰山的地方,至高昌國。
玄奘在高昌國,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
離開高昌,唐僧經庫車、碎葉、迦畢試國、赤建國——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翻越蔥嶺,到達今天的阿富汗東部和巴基斯坦白沙瓦、克什米爾一帶的古迦濕彌羅等國,學到了佛法,馱回了佛經若干。
卡米爾說:“哦唔——唐僧,偉大的求佛人,旅行者。”
那么,哈密,我們剛剛經過的哈密,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地位呢?
李由說:“哈密,在中國有名氣。有一種瓜,甘甜如蜜,以哈密為名。瓜以地名,地以瓜聞。”
哈密在古代叫西漠,是戎人的故鄉。漢朝的時候,稱伊吾或伊吾盧,明代以后,哈密的名字才固定下來。
伊吾盧在兩漢時期受西域都護府管轄。
公元73年即東漢永平十六年,竇固代表漢朝在伊吾設置宜禾都尉府,執行事務。公元131年,漢朝將宜禾都尉改為伊吾司馬,仍然駐守在哈密,主持軍事和屯墾。
公元73年,“東城販營”使團和羅馬昆塔商隊沒有經過哈密,他們走敦煌,過陽關之后朝竇固將軍營地鄯善去了。
“右前方是敦煌——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明珠。”卡米爾說,“博努瓦先生和羅伯特先生,請告訴我,你們作為專家,眼睛里的敦煌。在你們向我講解之前,應該先聽李由先生的。”
李由笑道:“卡米爾逗趣了。敦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戰亂,被逼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他們先以狩獵為主,后來逐漸掌握了原始的農業生產技術。”
136
夏、商、周三代時期,敦煌隸屬于古瓜州,有三苗的后裔,又有羌戎族的人在此地游牧或者定居。
羅伯特說:“西漢初年我知道的,整個河西走廊為北匈奴所占領。漢朝在與北匈奴作戰的同時,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被匈奴驅趕到錫爾河和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人夾擊匈奴。”
漢朝與烏孫聯合,重創北匈奴之后,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漸漸打開。
漢代絲綢之路,經過敦煌,繼出玉門關和陽關,沿昆侖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為南北兩條道路。
南線從敦煌出發,經過樓蘭——后來叫鄯善,越過蔥嶺——帕米爾高原,而到安息——帕提亞,西至大秦——羅馬。北線由敦煌經高昌、龜茲、越蔥嶺而至大宛——烏茲別克。
漢唐之際,天山北麓又出現一條新路,由敦煌經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東羅馬帝國。
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各國使臣、將士、商賈、僧侶絡繹不絕,而敦煌據絲綢之路之要沖,成為咽喉鎖鑰——中西方貿易的中心和中轉站。
西域胡商與中原漢族商客在敦煌云集,從事中原絲綢和陶瓷、西域珍寶、北方駝馬與當地糧食的交易。
李由說:“西漢曾在河西設置酒泉郡和武威郡。公元前111年,將酒泉、武威二郡分別拆置敦煌、張掖兩郡,又從令居——今天的永登,經敦煌直至鹽澤——今天的羅布泊,修筑了長城和烽燧,設置了陽關、玉門關,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
當時的敦煌統管六縣,西至龍勒陽關,東到淵泉,北達伊吾,南連西羌——今天的青海柴達木。
魏晉時期,河西地區先后建立了前涼、后涼、南涼、西涼、北涼等地方政權。
前涼時期,曾改敦煌為沙州。西涼時期,曾以敦煌為國都。
十六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河西反而成為相對穩定的地區。中原碩學宿儒和百姓黎民逃往河西避難,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
漢魏時期傳入的佛教,此一時刻,在敦煌空前興盛起來。
羅伯特說:“敦煌是河西地區的佛教中心,也是佛教東傳的通道和門戶。法顯、鳩摩羅什等佛學家,無論東進還是西去,都在敦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公元366年,樂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開石窟,供佛像,莫高窟從此誕生了。
北魏滅了北涼,統一了北方,占據了河西。這個時期,敦煌局勢安定,百姓樂業,佛教盛行,莫高窟繼續開鑿。北魏開出了十三個洞窟。
博努瓦說:“從敦煌莫高窟壁畫遺存,可以看到,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亞和中亞文化不斷傳播到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在這里匯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為華戎所交,一大都會,人文薈萃之地,文化粲然動人。”
李由說:“隋朝建立后,將大批南朝貴族連同其部族遠徙至敦煌,叫做充邊,南北漢文化在敦煌融為一體,使敦煌的地方文化更加富有明顯的特色了。”
隋文帝楊堅崇信佛教,曾數次下詔各州,建造舍利塔,詔命遠至敦煌。在皇帝的提倡下,隋代存在的三十七年,在莫高窟開鑿佛窟七十七個。
博努瓦說:“隋朝在莫高窟開鑿的佛教窟龕,規模宏大,壁畫和彩塑技藝精湛,同時并存著南北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
到了唐代,更不得了啦。唐代經濟文化繁榮,佛教高度興盛。唐代在莫高窟開窟數量一千多個,保存至今的有二百三十二個。唐代窟龕的塑像和壁畫都達到了異常高的藝術水平。
莫高窟的唐代洞窟中,保存了大量吐蕃時期的壁畫藝術。藏經洞內,也保存了大量的吐蕃文經卷。
唐王朝后期,國勢由盛轉衰,吐蕃乘虛占領河西,統治長達七十多年。
到了宋、西夏時期,莫高窟開鑿洞窟一百個。
博努瓦說:“至今,莫高窟保存著大量豐富而獨特的西夏佛教藝術,有的資料被封藏于莫高窟內的密室,得以保存下來。”
蒙古大軍滅了西夏,河西地區歸元朝所有。
元朝遠征西方,必經敦煌,敦煌一度呈現出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和西域的貿易更加頻繁。據說,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就是這一時期途經敦煌漫游中原的。
明朝初年,修筑了嘉峪關、明長城,在敦煌設立了沙州衛。后期,吐番占領敦煌,明王朝下令閉鎖嘉峪關,將關西平民遷徙關內,廢棄了瓜、沙二州。此后二百年,敦煌曠無建制,田園漸蕪,人口流離,城舍衰敗,風播楊柳,月照流沙,成為大漠荒地了。
清王朝漸次收復嘉峪關外的廣大地區,在敦煌建立沙州衛,從甘肅各地移民兩千四百戶到敦煌定居、墾荒,又遷吐魯番、羅布泊大批兵民于沙州一帶,慢慢建成了戈壁綠洲。
清朝后期,改沙州衛升敦煌縣,隸屬于安西州。
今天的敦煌是個小城市,轄七個鎮、兩個鄉。德默號和愛福號越野車開進敦煌市區,敦煌人和游客們圍上來,好奇地欣賞車身上的噴繪。
從一側開始,經過車前蓋,到另一側結束的飄逸靈動的彩色絲綢——絲綢之路,上面的城市名稱從巴黎開始,一座一座。
繞過車頭,繞過車頭位置上絲綢綰成的碩大的鮮艷的牡丹花,看到另一邊車身上的敦煌字樣,不用招呼,大家興奮地接過李由送過來的彩筆,龍飛鳳舞地簽上自己的名字。
本書簡介
這是任見先生的“絲綢之路”歷史紀實著作。
意大利北部倫巴第平原的考古發現:來自東土的兩枚紡輪和一枚織梭,懸疑難解。
公元1901年,匈牙利裔英國探險家奧萊爾·斯坦因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丹丹烏里克發掘出古老的木板畫《蠶種西傳》 ,畫面上的公主栩栩如生。
公元646年,唐僧玄奘和辯機合著之《大唐西域記》卷十二載:漢家公主和親西域瞿薩旦那國,私攜桑籽與蠶種,謂西域桑、絲之始。
公元72年,西羅馬和希臘的遠程商隊到達洛陽,漢明帝接見并題字:使通萬里。公元73年,漢明帝派竇固、班超鎮撫西域,并答應瞿薩旦那國和親之請,遣鄭眾護送十三公主秘密前往西域和親。
跌宕雄邁的歷史場景,奇美壯烈的跨洲愛情,萬里長途的風物傳奇,契合無縫的考古支撐。
越陷越深的情感漩渦,七彩夢幻般的命運期盼,秘而不宣的宏大謀略,鋌而走險的連環沖動……
十三小公主和西羅馬男爵的情愛震爍時空。
絲路密碼
珍貴:此版本篇幅長于出版本,因無刪減章節。
2016河南出版集團第一版榜單書目(原書名略)
2018國家出版基金優秀項目獎(見封面標志圖)
2018中原文化精品工程優秀獎(見封底標志圖)
任見《絲路密碼》(上下)
目 錄
本書簡介 ………………………………
(上卷)
序曲:在千載萬里塵封之下 …………
第一章 西歐的使者啟程啦……………
第二章 擔當大任的漢家公主…………
第三章 望女兒常有錦書來……………
第四章 讓克拉蘇心動的人兒…………
第五章 無數多生命的代價……………
第六章 絲綢中鮮活的情愫……………
第七章 叢聚而茂盛的綠葉……………
第八章 中原人民也等不及啦…………
第九章 愛琴海的璀璨明珠……………
第十章 紅衣女兒她在哪里啊…………
第十一章 該不是另有圖謀吧…………
第十二章 請吧,土耳其獅子奶………
第十三章 衫袖背后美麗的眼睛………
第十四章 大月氏帝國的身影…………
第十五章 春日的桑園最多情…………
第十六章 我也要搞個小妖精…………
第十七章 班司馬借風舉火……………
第十八章 東國天使的傻哥哥…………
第十九章 維納斯花,漢家牡丹………
第二十章 隱秘的愛情最銷魂…………
第二十一章 偷天換日的陽關計謀……
第二十二章 出類拔萃的西域美人……
第二十三章 你是世上最柔的絲………
第二十四章 于闐玉女塔什古麗………
第二十五章 熱烈忘我地演繹…………
(下卷)
本書簡介 ………………………………
第二十六章 兩條山帶打成的結………
第二十七章 貓在一張榻上吧…………
第二十八章 是我們的衣服在跑嗎……
第二十九章 西方與東方同心…………
第三十章 那才是有趣的生活…………
第三十一章 織梭上奇特的樹枝………
第三十二章 賽爾就是要做你的人……
第三十三章 絲路愛情的見證…………
第三十四章 神秘精絕的尼雅…………
第三十五章 每個人都有個女神………
第三十六章 瞿薩旦那的美夢…………
第三十七章 羅衫飛天的記憶…………
第三十八章 戈壁原是一部史…………
第三十九章 要為你建一座城堡………
第四十章 晚霞余暉樓關暗……………
第四十一章 請把我網得昏昏的………
第四十二章 邁克爾我的好兄弟………
第四十三章 莫要誤了吉日良辰………
第四十四章 樂官拂絲,美姬獻舞……
第四十五章 悲歌遠去,灞水長流……
第四十六章 聰慧可憐的小母牛………
第四十七章 羅馬在翹首期待…………
第四十八章 奇跡東方天使城…………
第四十九章 朦朧中遠去的背影………
第五十章 先生您讓我茅塞頓開………
尾聲:揭開蓋板的人性傳奇 …………
絲路揭秘(3篇)………………………
著者簡介 ………………………………
1.多位北大博士推薦:任見先生的《大唐上陽》(15卷),與眾不同的認識價值。
2.后山學派楊元相、鴻翎[臺]、劉晉元、時勇軍、李閩山、楊瑾、李意敏等誠摯推薦。
3.后山學派楊鄱陽:任見先生當年有許多思想深邃、辭采優美的散文在海外雜志和報紙發表,有待尋找和整理。
國家出版基金優秀項目《絲路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