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橫跨了近半個世紀的經典之作,《星球大戰》曾憑一己之力拯救了陷入經營危機的20世紀福克斯,讓它又延續了數十年的輝煌,直到被迪士尼兼并。
自1977年首度亮相熒幕以來,《星球大戰》系列以獨特的宇宙觀和深刻的人性探討在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說它是世界影史上一個標志性的存在一點也不夸張,更是在全球俘獲了成千上萬的粉絲。
《星球大戰》的粉絲里臥虎藏龍,今天咱們要介紹的這位也很硬核,受到電影《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的啟發,一頓操作猛如虎,用了不到一周,重現了電影中經典場景。
是誰說“低配版”就不能amazing了,視頻上傳4天,已經播放了28萬次,點贊超過1.6萬。
作者Erik Rasmussen
ErikDoesVFX
https://www.youtube.com/@erikdoesvfx
來自挪威的視覺特效藝術家、媒體視頻創作者,在各大網絡平臺上以@ErikDoesVFX的名字為人熟知。擁有豐富特效經驗,曾供職于MPC和MR. X蒙特利爾,參與制作過《獵魔人》、《沉睡魔咒》和《WandaVision》等大型電影和劇集。
業余時間Erik Rasmussen還會在網上教授Houdini軟件,和進行重現高端工作室級別視覺特效的個人項目。
為了重現電影中經典鏡頭-即沙漠場景中,Rey史詩級的跳躍,Erik Rasmussen最開始想要尋求一個類似沙漠的平坦區域,最終受到家鄉挪威的環境限制,退而求其次將場景設置在雪山中。
當然,他需要面臨的問題還遠不止于此。必須要靠絕佳的創意,來彌補電影中靠20英尺高鋼絲威亞打造的效果;雖然要努力降低材料成本,但為了視頻質量,Erik Rasmussen還是忍痛入手了一個光劍手柄。
視頻中的飛船模型來自網上,為了讓它看起來更接近電影中,作者進行了一些紋理升級,通過調整著色器讓它看起來更加真實。
飛船做好之后,就是對之前拍攝鏡頭進行3D跟蹤,重建環境的幾何形狀,以便飛船可以正確融入到場景中。
為了模擬飛船的飛行路徑,作者還繪制了一條曲線,并在轉彎處添加了傾斜動畫來模仿真實飛行行為;此外,他還添加了一個塵土軌跡效果來增加視覺效果。
最后就是將所有元素渲染出來,再添加攝像機抖動效果增強真實感,最初的鏡頭就這樣順利完成了。
至于光劍效果的創建,比起過去需要進行手動3D跟蹤,現在完全可以通過2D效果來實現:只需繪制一個光劍形狀,設定顏色,然后添加發光和閃爍;對于一些如后空翻等特殊動作,可以進行無實物表演,再在后期添加光劍效果即可。
作者基本上對所有涉及光劍的鏡頭都進行了相同操作:繪制光劍→添加顏色和效果→同時在能看到的地方添加TIE Whisper飛船的元素。
接下來就是重現高潮部分-經典后空翻。這里的主要問題是,無法像角色Ray那樣跳20英尺高,所以作者決定使用一個數字替身。
考慮到時間和經費問題,作者選擇了幾個月前制作的舊模型,通過扭曲當前圖像來匹配姿勢,并將紋理投射到模型上;最后在網上找到一件夾克3D模型,調整顏色匹配服裝,這樣一個低成本數字替身就完成啦。
通過復制角色Ray的跳躍動作,跟蹤并匹配她的姿勢來創建動畫;將數字替身添加入鏡頭中,為飛船建模,并在數字替身手中添加光劍3D模型。
由于跟蹤快速運動鏡頭十分困難,作者選擇了用慢動作拍攝+后期加速處理來實現飛船撕裂并撞向地面的場景。
作者在再次進行鏡頭跟蹤,并對飛船模型進行了約50次的模擬后,終于得到了滿意結果;之后他又為破損的引擎進行煙霧模擬,渲染出所有特效元素后合成,在飛船撞擊地面時刻添加爆炸元素來增強視覺沖擊力。
最后的最后,進行收尾工作:后期添加額外效果、去除鏡頭中出現的設備、添加音效,使用Artless 2的Luts進行色彩調整,以確保整體畫面色調一致。
看看這制作成本100萬美元和制作成本100美元的鏡頭對比,Erik Rasmussen一人包攬建模、合成加特效還能達到這種質量,果然技術過硬才能大力出奇跡啊。
其實這并不是Erik Rasmussen第一次重現經典,一個月前他剛剛上傳了花費100小時重現的《阿凡達》中經典的水特效。
完美捕捉了電影中水體的動態、光影效果以及與環境的互動,在忠實于原版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自己的風格,既有原作的影子,又有創新元素。
原電影:
Erik Rasmussen“高仿”版,一個人,100個小時,做成這樣!這個工作效率和個人能力,小編反正是已經獻上膝蓋了。
水花和流動細節處理非常細膩,尤其是水花的飛濺效果極其自然、真實。光影處理出色,生物和周圍環境互動也不突兀,很大程度保持了原版電影的神秘和壯麗感。
當小編以為這就已經很強了的時候,Erik Rasmussen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在真正的高手面前,沒有最強,只有更強。
《星球大戰》和《阿凡達》既不是他創意的開始,也不是他創作的結束,因為他的第一部重現經典的作品,是耗資20美元一比一復刻《鋼鐵俠》特效。
作為漫威電影宇宙的開篇之作,《鋼鐵俠》投入了大量的自己來確保電影質量和視覺效果,據資料顯示電影的制作成本約在1.4億美元左右。
在1.4億面前,區區20美元可以干點啥?好像……還真能干挺多事情的。
通過巧妙利用低成本材料和VFX軟件,再結合創意設計和細致的后期處理,20美元愣是給他花出了plus幾個零的效果。
這么看可能不夠直觀,讓我們來看看對比鏡頭。
作為視效藝術家,小哥的其他作品也挺值得一看的。
好啦,今天的分享到這里就要結束了。沒看夠的小伙伴可以按上方地址轉戰小哥Youtube頻道,咱們下期再見啦~
end
喜大普奔!《哪吒2》官宣定檔了!
這人體結構,我能學三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