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檔,漫威新片《雷霆特攻隊*》熱映,作為《美國隊長4》等一系列“復聯4”時代后N連撲的新作,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影片上映5天,目前票房不足8000萬元,市場表現相對一般,此次漫威的新英雄團隊打造得如何?漫威宇宙“失靈”了嗎?
五一檔新片票房榜暫居第三,“失敗者聯盟”失敗了嗎?
《雷霆特攻隊*》講述了一群昔日反派搖身一變成政府任務執行者,影片試圖以“雜牌軍逆襲”的故事重塑漫威英雄敘事,集結了冬兵、葉蓮娜、美國密探等邊緣角色,聚焦其“被政府利用—反抗陰謀—自我救贖”的成長線,并試圖通過群像塑造與黑色幽默打破超英電影的刻板印象。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影片上映5天累計票房不足8000萬元,預測總票房僅1.04億元,位列此次五一檔新片票房榜第三位,票房遜于《水餃皇后》以及《獵金·游戲》。
《雷霆特攻隊*》的亮點在于對“失敗者”人性的挖掘。例如,葉蓮娜的孤獨與親情渴望、紅色守衛的蠢萌熱血、美國密探的暴躁冷幽默,均跳脫了傳統超英的“完美人設”。然而,角色深度的提升并未完全轉化為觀眾共鳴。反派哨兵的塑造被批“壓迫感不足”,最終以“話療”收場的劇情更被指潦草。此外,團隊協作與嘴炮喜劇的風格雖致敬《銀河護衛隊》,卻因缺乏滾導式的創意而顯得平庸,被觀眾稱為“低配復聯”。
導演試圖以《美國隊長2》式的諜戰風格與心理驚悚元素突破漫威套路:開場混戰干凈利落,冬兵公路追逐戲重現“美隊”系列動作美學,結局“入侵腦細胞”的密室逃脫式設計亦顯新意。然而,這種轉型并未完全成功。文戲占比過高導致節奏拖沓,而“省錢式”小規模動作場面難以滿足觀眾對漫威大片的期待。
不難發現的是,中國觀眾對漫威的“審美疲勞”已成不爭事實。一方面,影片延續了漫威近年“邊緣角色集結”的套路,冬兵、二代黑寡婦葉蓮娜等角色雖在粉絲中有一定認知度,但對普通觀眾而言缺乏吸引力。
另一方面,五一檔競爭激烈,《水餃皇后》《哪吒2》等國產片憑借合家歡屬性與IP余溫搶占市場,而《雷霆特攻隊*》夾在動畫電影與本土喜劇之間,定位尷尬。
此外,漫威近年口碑下滑的連鎖效應顯著:從《蟻人3》《驚奇隊長2》到《美國隊長4》,觀眾對“公式化敘事”與“彩蛋依賴癥”的抵觸情緒持續發酵,直接影響了新作的票房轉化。
漫威“失靈”背后,宇宙模式的困局與觀眾覺醒
《雷霆特攻隊*》的遇冷不僅是單一作品的失利,更折射出漫威宇宙模式的系統性危機。
漫威憑借“連續劇式電影宇宙”統治全球票房十余年,但第五階段以來,過度依賴IP聯動與彩蛋鋪墊的弊端日益凸顯。新作《雷霆特攻隊*》需為《黑寡婦》補全葉蓮娜人設、為《復聯5》埋線,導致敘事負擔過重,普通觀眾因“補課成本”過高而卻步。與此同時,漫威未能打造出如鋼鐵俠、美隊般的新頂流角色。
此外,中國觀眾對好萊塢大片的祛魅加速了漫威的頹勢。《流浪地球》《獨行月球》等國產科幻以本土化敘事與技術突破搶占市場,而漫威仍困于“3個笑點+2個彩蛋”的陳舊公式。
《雷霆特攻隊*》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漫威的掙扎與陣痛。若繼續依賴IP透支與數據泡沫,恐難逃“宇宙崩解”的命運;若能回歸“講好故事”的本質,聚焦角色創新與敘事突破,或可重獲生機。正如影評人所言:“當觀眾不再為套路買單,電影人該思考的不僅是票房,更是如何讓英雄真正‘復活’。”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藝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