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微信上線過一個功能,但不到 24 小時就下線了。
當時很多人覺得挺可惜,因為那是一個既該有、又好玩、還能帶來不錯數據表現的功能。
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應該記得「朋友圈評論支持圖片」這個功能。
準確說,當時這個功能支持在朋友圈評論區回復表情包、靜態圖片以及動圖。
功能上線后,很多人的朋友圈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各種斗圖,甚至不少人覺得表情包收藏的上限應該提高,覺得不夠用。
不過,這個功能僅上線不到一天就下掉了,從此朋友圈斗圖成了傳說。
關于下線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微信團隊推出的一個快閃功能,還有人說是因為表情包內容不可控導致了一些風控危機。
的確,我記得那天有不少朋友圈處于失控狀態,各種不堪入目的動圖滿天飛,有傷風俗,不雅。
不管怎么說,這個功能就此消失了,再也沒有回來。
前兩天我在自己的一個產品群里看到一個討論,大家在聊微信正在內測的一個新功能,公眾號留言區支持圖片回復。
目前還處于灰度內測階段,具體長這樣。
可以看到,在文章底部的留言區可以在發表文字的同時上傳一張圖片,作者也可以用圖片進行回復。
我也進到了這個被灰度的賬號下看了下,目前只能看到靜態圖片,似乎還不支持動圖和表情包。
我問了下微信團隊的同學,說這個功能正在內測,沒問題的話估計會擴大灰度推送范圍。
說實話,我挺期待這個新功能的。
但我也在群里看到了一種普遍擔心,說微信這么升級可能很危險。
我知道,他們是在用 2019 年那個案例做對標,因為同樣的風控危機也會被觸發。
乍一看,好像是這么回事。
不過仔細一想,雖然功能看起來類似,但是邏輯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都是主體內容留言區進行圖片回復,視覺和交互體驗上類似,一個支持動圖表情包,一個只支持靜態圖。
其次,朋友圈的評論區是一個開放廣場,內容發布權是分散的,是不可控的。相反,公眾號留言區的內容展示權是集中的,是由作者控制的。
說白了,你在朋友圈評論區看到什么取決于別人發什么,而在公眾號文章留言區看到什么取決于作者想讓你看到什么。
這個權利,在公眾號后臺通過「留言精選」功能控制。
因此,從可控性來說,這次公眾號留言區支持圖片功能會比 5 年前朋友圈那次要健壯一些。
功能是相似的,但邏輯則不同。
公眾號作者都有一個本能動機,維持自己賬號的安全性。
基于這個動機,他們不會讓自己的留言區出現任何有違規風險的內容,這是一種自保。
就拿我來說,有時候留言內容里會有一些比較極端甚至反動的言論,我都是全部過濾掉的。
有了這層保護,公眾號文章留言區的內容安全性就比開放的朋友圈高一些。
所以,我覺得微信這次并不危險,反而對公眾號的活躍是一次刺激。
前面我說了,這是一個既該有、又好玩、還能帶來不錯數據表現的功能,放在公眾號文章里同樣奏效。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關注過這么一類公眾號,正文只是引子,亮點都在留言區,甚至很多人就是為了看留言區的熱鬧而選擇直接劃到底部。
過去單純的文字顯得單調,增加圖片后能讓留言區一下生動起來,互動性也強了不少。
那么,這個案例對于我們設計產品有什么啟發呢?
我覺得,對內容型產品來說,是從內容生產、內容消費、內容治理三方面的權衡和評估。
朋友圈評論區的失控是在內容治理上的估計不足,而公眾號文章留言區則很好兼顧到了這三點。
正因為如此,我覺得微信這次升級并不危險。
我期待這個功能趕緊灰度到我,這樣我就可以把自己私藏的一些圖片通過留言回復展示給你們,你們也可以反向貢獻。
有時候,一圖勝千言。
················· 唐韌出品 ·················
安可時刻
昨天起了個大早看日照金山,然后用無人機拍下了這張合影,也可以堪稱人生照片之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