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將帥上千,只有粟裕能被稱為“尤其善于組織大兵團作戰”,其中關鍵原因之一就是粟裕詳細而周密的“粟式八股文”
在之前關于《渡江戰役作戰命令》,《如黃路戰役命令》,《睢杞戰役撤退命令》等篇中,詳細解析了“粟式八股”作戰命令的各種相關場景和案例。
渡江戰役作戰命令詳細對比,看粟裕大兵團指揮能力如何一騎絕塵!
如黃路戰役命令詳解,看“戰神”粟裕如何能把遭遇戰打成圍殲戰!
從西府和睢杞的撤退命令,看彭德懷和粟裕指揮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本篇將繼續解析粟裕的作戰命令,這次以蘇中戰役中首戰——宣泰戰役為例,繼續賞析粟式八股文的藝術性,同時探究為什么“跟著粟裕打仗不用動腦”,和初探粟裕獨特的“一人式指揮模式”
一.命令原文
宣泰戰役作戰命令
(1946年7月10日24時)
(甲)情況:略
(乙)目標:略
(丙)各部作戰任務及動作規定如下:
(一)六師全部并附本部炮兵團兩個連(山炮兩門),有攻克泰興城并配合一師消滅口岸、靖江來援頑敵之任務。
1.該部應即自現地出發,經加力、搬經、黃橋之線,限于12日拂曉前,到達黃橋鎮以西及西南之淡家頭、孟家溪、石梅、陳橋、趙莊、杜莊之線集結。
2. 13日下午11時整,以一個旅兵力攻擊泰興城,限于16日拂曉前達成攻克任務。
3.該師另一個旅應于13日下午10時前,到達泰興城東北、老葉莊西南地區,選擇適當位置集結,有配合一師消滅口岸來援頑敵及打擊靖江頑援軍之任務。
(1)如口岸來援頑敵進至西馬甸、中馬甸、東馬甸、西秀河、李季河、大生莊一線以南,泰興城以北地境時,則由該旅負責消滅之。
(2)如口岸增援之頑敵已到,而靖江援軍亦已向泰興前進,在此情況下,該旅應以一部兵力箝制延緩并阻止靖江來援頑敵前進,以主力配合一師部隊迅速消滅口岸來援頑敵后,再配合一師轉移兵力殲滅靖江援軍。
該師為保障其自身翼側之安全,應將其特務營派至泰靖線上警戒。
(二)一師全部有攻克宣家堡據點,消滅口岸向泰興增援頑敵之任務。
1.該師應即自現地出發,一個旅經崔家園、南邵莊、福興莊、蘆家橋、古溪、橫家里,高橋、嚴徐莊之線;另一個旅經柴灣、花園橋、營溪、野周莊、蔣墅之線
統限于12日拂曉前,到達嚴徐莊、蔣家堡、車馬莊之線秘密集結。
2.該師應以不大于4個營的兵力,于13日下午11時整(六師攻擊泰興城同時)攻擊宣家堡,應盡可能于14日上午9時前,達成攻克宣家堡之任務。
攻克后應即動員群眾將該地工事完全平毀,爾后,該攻擊部隊即應撤至大丁莊、劉家蕩一線主力集結位置,以讓出打援之較寬戰場。
3.該師主力應于13日下午10時前進至宣家堡以東之周家園、李家園、大丁莊、大福興莊之線隱蔽集結,準備消滅口泰線來援頑軍。
(1)在攻擊宣家堡時,該師應先以一部進至宣家堡以南、以北附近,如口岸、刁鋪之敵向宣家堡增援則消滅之;宣家堡攻克后,即應與攻擊部隊同時撤至宣家堡以東原來位置集結,以讓出戰場。
(2)如口、泰線頑敵向泰興增援,該師應將其先頭部隊放過中馬甸、東馬甸一線以南后,集中主力出擊,配合六師部隊完全消滅之。
(三)第七縱隊除留一個團守備東臺外,縱直及其余3個團有打擊由泰州、 蘇陳莊、馮甸、張甸方面向南增援頑敵之任務。
該縱應即自現地出發,經大倫莊、運糧河、東蘆莊、顧高莊之線,限于13日下午10時前到達倪滸莊西北、張甸東南地區,以雙岱橋、單家莊、尹莊為中心隱蔽集結。
1.在13日下午11時整派出一部向何家莊(張甸西南10里)攻擊,求得在14日拂曉前攻克該點,攻克后即將該地工事完全平毀,爾后,攻擊部隊仍迅速撤回主力集結位置。
2.如蘇陳、張甸、泰州方向頑敵向南增援,該縱應讓敵南進而以主力從側后堅決打擊之,以配合一師部隊求得消滅頑敵全部或大部。該部并有保障一師側背之任務。
(四)蘇中軍區部隊(一分區范圍內):
1.擔任守備林梓鎮之地武任務不變,如頑敵向林梓、如皋方向攻擊,則采取運動防御,沿途阻擊襲擾,盡量消耗與遲滯頑敵之行動。
2.以現有靖、泰地區之地武集結,由一分區司令部派人統一指揮,除留一部維持黃橋治安警戒外,其余部隊應挺至靖江以北附近積極活動。如頑敵向季市、黃橋前進,應盡量延緩其行動。
3.以泰州團警備姜堰,以接替七縱防務,并派出一部挺至蘇陳莊方向監視敵頑,如頑敵東犯,則予阻擊,盡可能遲緩頑軍在姜堰、曲塘段之行動。
4.以高寶團警備海安,以接替七縱防務。
各部隊統限于本月12日拂曉前到達指定位置,該分區其余部隊仍在原區域盡量挺向敵后,展開游擊,積極活動。
以上為戰役底一階段之部署,各部爾后之任務,視當時情況再行決定。
(?。└鞑繎鸲返鼐硡^分如下:
1.沿西馬甸、中馬甸、東馬甸、西秀河、李季河、大生莊、大新莊、羌家里、 陶家莊、老葉莊、梅家莊一線以南屬六師,線以北屬一師(線上屬)。
2.沿刁家鋪、王莊、官溝、董家莊、庵寺橋、東孔家莊,套溝,奔莊,張梧桐、 秦家蕩、申家蕩、顧高莊之線以南屬一師,線以北屬七縱(線上屬)。
(戊)本部前方指揮所:
第一步在老葉莊以東十里之自家莊,余在13日晚進至白家莊一指揮所。
二.字數統計
1.總字數:1467字(不含情況通報和目標)
2.命令正文:1316字(占比89.7)
(1)一師字數:406字
(2)六師字數:362字
(3)七縱字數:248字
(4)一分區字數:258字
(5)結尾字數:28字
3.戰斗分界線:113字(占比7.7)
4.結尾其他:38字(占比2.6)
全文1467字,其中命令正文1316字,占比89.7,戰斗分界線113字,占比7.7,兩項相加1429字,占比高達97.4,也就是說不僅字數很多,而且全是干貨沒有注水。
三.內容解析
一.六師部分
6師具體命令,首先說明6師的作戰任務,共兩點,一.攻泰興城,二.配合1師消滅口岸,靖江援敵。然后圍繞如何執行這兩點,分三部分更詳細的命令
1.機動至戰場的路線,位置,時間要求
機動路線:由現地,經加力、搬經、黃橋
目標地域:黃橋鎮以西及西南之淡家頭、孟家溪、石梅、陳橋、趙莊、杜莊之線
時間要求:12日拂曉前
2.攻泰州部分命令
投入兵力:1個旅
時間周期:總攻開始時間13日下午11點,結束時間16日拂曉前
3.對口岸,靖江打援部分命令
投入兵力:另1個旅
到位時間:13日下午10點前
集結地域:泰興城東北、老葉莊西南
情況一:口岸敵軍進入西馬甸、中馬甸、東馬甸、西秀河、李季河、大生莊線以南,泰興城以北地域,由該旅負責進入該地域的敵軍(注1:和后文1師打援部分銜接)
情況二:如果口岸之敵增援同時,靖江之敵也向泰興增援,則以少部牽制靖江援敵,該旅主力先和1師集中消滅口岸援敵,而和1師轉移兵力殲滅靖江原敵
二.一師部分
1師具體命令,還是首先說明作戰任務,也是兩點,一.攻克宣家堡,二.消滅口岸增援泰興之敵,同樣圍繞三點,具體展開詳細的命令
1.機動至戰場的路線,位置,時間要求
機動路線:分兩路,1個旅經崔家園、南邵莊、福興莊、蘆家橋、古溪、橫家里,高橋、嚴徐莊之線;1個旅經柴灣、花園橋、營溪、野周莊、蔣墅之線
目標地域:嚴徐莊、蔣家堡、車馬莊之線
到位時間:12日拂曉前
2.攻宣家堡部分
投入兵力:不大于4個營
時間周期:總攻開始時間13日下午11點(和6師一致),結束時間,盡可能在于14日上午9時前
后續行動:攻克宣家堡后,平毀工事,撤至大丁莊、劉家蕩一線,即主力集結位置,讓出空打援的戰場空間。
3.打援主力部分
投入兵力:除宣家堡以外其他
到位時間:13日下午10時
集結地域:宣家堡以東之周家園、李家園、大丁莊、大福興莊之線
具體說明一:以一部進至宣家堡南北附近,打援口岸,刁口之敵,攻克宣家堡后,和攻宣家堡的部隊一起。撤至主力集結位置,讓出打援戰場空間
具體說明二:主力部分在口、泰線敵軍增援泰興時,要放過先頭中馬甸、東馬甸一線以南后,在全力出擊,和6師協同全殲援軍(注2:和前文6師打援部分銜接)
三.七縱部分
7縱屬于次要部分,任務只有一個,北面泰州方面敵軍增援時,進行打擊。具體是:
1.機動至戰場的路線,位置,時間要求
投入兵力:3個團
機動路線:現地出發,經大倫莊、運糧河、東蘆莊、顧高莊之線
集結地域:以雙岱橋、單家莊、尹莊為中心
時間要求:13日下午10時前
2.打援泰州部分
任務一:以一部攻擊何家莊,要求14日拂曉前攻克,之后離開平毀工事,撤回主力集結位置
任務二:如果蘇陳、張甸、泰州之敵南援,讓開道路,以主力從側后出擊,和1師協同殲滅該敵。
四.一分區地武
一分區軍區地武的配合方面,屬于更為次要的部分,一共分為四點,主要是接防和牽制任務說明,時間規定明確,在12日拂曉前到達指定位置
五.戰斗分界線
粟式八股文的核心和靈魂,詳細的戰斗分界線
這次命令作戰分界線一共118字,將1師,6師和7縱之間的分界線劃分的清清楚楚。
各部拿到這份作戰命令時,只要拿出地圖,對照文中的戰斗分界線,結合前面下達給自己所部具體作戰命令,無腦照著執行就可以??梢哉f你上你也行!
四.相關分析
一.下屬無需動腦
上述作戰命令看完后,設想一下,假如你是王必成(6師),陶勇(1師),管文蔚(7縱)中任何一人,你還有什么需要自主做的嗎?
時間方面:出發時間,到位時間,總攻時間,結束時間限制。全部精確到小時
地域方面:各部(包括分部)機動路線,目標地域,作戰區域,全部規定清楚,特別是1師分為兩路機動,每路路線都規定清楚,加上后文戰斗分界線,區域完全框死
具體動作:每部分投入兵力,分成幾部分,具體任務和相關要求,詳細且清楚。沒有一點模糊之處
從作戰命令看,能夠自主決定的內容只有:
王師長:“兩個旅選擇哪個旅攻泰興,哪個旅打援”
陶師長:“宣家堡南北的一部,是1個團還是2個團的差異”
官司令:“一部攻打何家莊據點,投入多少兵力問題”
除此之外,所有時間,區域和動作等全部框死,無需動腦,而且也只能夠按照粟裕上述命令對照執行。
二.各部形成統一整體
雖然粟裕給各部下達的命令詳細到令人發指的程度,但不是各自為戰自我發揮,恰恰相反,通過詳細戰役步驟和作戰分界線劃分,將其有效的連接為一個整體,例如:
以中馬甸、東馬甸等為界線,敵軍援軍,線以南歸6師,以北為1師負責,分片包干,而且具體動作明確規定,1師等敵軍先頭到線以南在協同6師一起出擊。
這就避免了1師過早出擊,使得6師一時插不上,后續也沒有攻擊位置,這就必然打成亂戰和填油,即所謂“牛抵角”戰術。
另外在關于7縱的命令中:
當泰州援軍南援時,7縱規定動作不是正面阻擊,而是讓開道路后,從背后跟進,和南面1師配合,協同殲滅援軍。
這樣不知不覺中,1師和7縱形成潛在聯動,同時蘊藏了一個潛在圍殲戰的斷后設置
五.其他說明
一.關于粟裕參謀長
一些人會說粟裕上述作戰命令有參謀長的作用,但是這不能解釋為什么粟裕在一些戰役中,沒有任何參謀長(黃橋,萊蕪)或者臨時指揮(宿北)等情況,更不能解釋,為什么沒有粟裕,華野再也打不出哪怕一次圍殲戰。
事實上粟裕,不僅不要參謀長,而且直接跳過參謀處長,作戰科長等,直接對接各個參謀,和縱隊司令等也幾乎無交流。
新四軍1師長期沒有參謀長,1944年6月12日,18旅旅長劉先勝調任1師當參謀長(也是蘇中戰役中,華中野戰軍參謀長),根據秦叔瑾日記:
“你們的測繪,任務請示粟師長,生活上的問題來找我”
分工一開始就很明確,劉先勝作為參謀長只是負責生活上的問題,作戰相關的依然由粟裕直接負責,他根本不管。這是一個非常離譜的現象,都聽說政委管生活,見過讓參謀長管生活的嗎?
二.“一人式”指揮模式
根據秦叔瑾(1師和華野作戰參謀)的回憶:
“我精力集中在聽清戰役指揮者粟裕將軍下達的戰役部署與任務,注視著粟司令指揮棒在地圖上所指的部隊開進,運動和攻擊箭頭,沒能把會議中所有發言記錄下來”
“每次戰役意圖形成前后,總是天天在地圖上反復測算考慮,每次作戰會議上,他的總結發言,對敵情的判斷,戰局的估量和各部隊任務的區別,是那樣的準確,精辟,周密,嚴謹?!?/p>
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在華野的作戰會議上,粟裕把戰役部署命令,一條條的詳細敘述,各部任務的區分清楚準確,同時在地圖上,手動把各種路線一一劃清楚。
使得作戰秦叔瑾在會議上的精力全在聽取粟裕的作戰命令上,會議上其他內容則根本管不了。可以說只有記錄功能。
粟?!耙蝗耸街笓]模式”,在戰史上,特別是近代戰爭體系下是根本無法想象的,但是這恰恰是粟裕能創造如此多經典圍殲戰的一個關鍵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