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283)
抗日英烈,國軍少將師長——何旭初
何旭初(1896-1944),又名何復初(黃埔軍校入學時曾用),號旭初,江西清江人。縣立高級小學校及江西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預科畢業,曾任小學教員。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學習。
畢業后,歷任軍校教導團和國民革命軍排、連長,先后參加了兩次東征和北伐戰爭,后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補充第五團營長。
1927年7月,奉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命令,任江蘇省無錫縣公安局(局長鄧滌青)特種政治訓練處主任。1928年8月,任編遣縮編后的第一師(師長劉峙)第一旅(旅長徐庭瑤)第二團(團長唐云山,黃埔一期)第三營少校營長。
1929年任武漢警備旅(旅長彭啟彪)第二團上校團長,同年7月,警備旅改番號為獨立第十四旅,仍任團長,隨部在湖北武穴等地剿共。
1932年5月,調任第八十師(師長李思塑)第二三八旅(旅長歐陽珍)第四七六團上校團長,1933年4月,被免職另有任用,由該團中校團附陳德法(黃埔一期)接任團長。
同年11月,何旭初任“剿匪軍”第一縱隊(司令唐俊德)第二支隊司令,下轄兩個團。1934年,“剿匪軍”第一縱隊改編為第九十五師后,調任少將師附。
1935年1月,何旭初被委任為新編第五師(師長楊渠統)少將副師長,1936年,與黃埔一期同學孫元良,李玉堂,杜聿明,李良榮等人,一同進入陸大將官講習班第三期受訓。也就是這一年的3月4日和10月28日,何旭初連續被授予上校和少將軍銜,一年連續晉升軍銜的人還真不多。
1937年4月任第九十五師(師長羅奇,黃埔一期)少將副師長,全力配合師長羅奇訓練部隊??谷諔馉幈l后,隨部參加了徐州會戰。
1938年5月,入軍事委員會戰時將校研究班(教育長萬耀煌)第二分隊(分隊長安恩溥)學習。后返回九十五師,先后參加了武漢會戰和三次長沙會戰。第九十五師屢立戰功,獲得了“趙子龍師”的美譽,何旭初還兼任了湖南岳瀏師管區司令。
1942年,參加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二十一期學習,1943年,當了六年師長的羅奇升任第三十七軍軍長,何旭初接任第九十五師師長,也是被譽為“趙子龍師”的第九十五師,繼唐俊德、李鐵軍(黃埔一期)、羅奇之后的第四任師長。
1944年5月,長衡會戰開始后,率部在汨羅江畔阻擊日軍。再往后,何旭初的資料斷片了,民國史料中再也查不到何旭初的名字了,反正我是沒找到,實在是有點莫名其妙。
公開的信息里對何旭初,也是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在棄守湘陰后,節節抵抗日軍,歷時四個月后由道縣調赴廣西參加桂柳會戰。該師在平南、柳州外圍、北牙等處與日軍交戰。由于連續半年在湘、桂兩地作戰,未經休整,所部損失多半,再次遭受重創。11月,該師突出日軍包圍圈后于東蘭集結整補。1946年退役。”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長衡會戰中,何旭初率師部及直屬部隊在湖南醴陵的泗汾河,遭遇日軍伏擊,混戰中犧牲。據說有何旭初的隨從突圍后,將何旭初犧牲的情況告知了他的家人,所以這個說法,應該是可信的。難以理解的是,在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出版的抗戰英烈人名錄中,卻沒有找到何旭初的名字,留下了歷史謎團。
何旭初的名字不會被遺忘,也不可能被遺忘,他是抗擊日寇的英雄。2016年1月,何旭初的重孫何曉榮幸地替曾祖父領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一枚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