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曾經(jīng)是蔣家王朝的奴仆與幫兇,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實他早年也是共產(chǎn)黨員,黃埔一期以前,曾經(jīng)進入程潛辦的學兵隊,那時就參加了黨組織。
只不過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后,宋希濂退出了共產(chǎn)黨,并且去了日本留學,歸國后隨張治中籌建蔣介石的御林軍,也就是后來的教導軍,逐漸成為老蔣的鷹犬。
俗話說時局弄人,倒行逆施者必定要付出沉重代價。西南戰(zhàn)役被俘后,宋希濂被關押在重慶歌樂山南麓的白公館,后來因表現(xiàn)好被特赦釋放,其人生可謂大起大落、波瀾起伏。
步入晚年后,宋希濂寫了一本題為《鷹犬將軍》的回憶錄,回憶了他殺戮的前半生以及諸多往事,其中非?;炭值奶峒傲四莻€未果的撤退計劃,可以說每每想起都感覺后怕,甚至不無感慨道:“如果當時讓30萬國軍撤到緬甸,那么后果真的很嚴重。
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宋希濂會如此一說?這又是一個怎樣的計劃呢?
1924年4月,17歲的宋希濂考入黃埔軍 校第一期,同年11月畢業(yè),遂被分配到校軍教導第二 團第四連任副排長,后升任排長。不過在軍校同學中,他的任職顯得平淡無奇。
此后,宋希濂先后參加了兩次東征,由于戰(zhàn)場上勇敢殺敵、視死如歸,深受上級賞識。
1927年底,宋希濂在蔣介石斡旋下奉命赴日本留學,入陸軍步兵學校學習。彼時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目的,北伐軍第一集團軍第四十軍、直屬第九師于1928年4月30日攻占了濟南,而日本人卻無理取鬧,到處尋釁滋事,亂放機槍大炮示威,終釀成五三慘案。
很快,全國人民開始示威抗議,而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也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一致決議舉行留日學生大會進行抗議和是示威。
只見在中華青年會館集會上,宋希濂毫不畏懼,首先發(fā)表慷慨激昂的講演,痛斥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暴行,可想而知,日本人怎會善罷甘休,迅速出動四五百名日本警察進行鎮(zhèn)壓,并將宋希濂等人關進了監(jiān)獄。直到10天后,經(jīng)過中國駐東京領事交涉,才終于被釋放。
其實宋希濂非常具有愛國情懷,只不過由于老蔣的蠱惑拉攏,導致他思想傾向國民黨,成了愚忠的國民黨鷹犬。
1930年5月,宋希濂從日本回國,旋即參加了中原大戰(zhàn),由于戰(zhàn)功顯赫一路提拔,官至第八十七師第二六一旅旅長。
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后,宋希濂主動請纓請戰(zhàn),得到軍部同意后參加了會戰(zhàn),只見他率隊所向披靡、勇敢無畏令日寇聞風喪膽。
1933年,時任第三十六師中將師長的宋希濂,率隊開往江西,準備參加對中央蘇區(qū)的第五次“圍剿”。
誰知中途突然爆發(fā)福建事變,老蔣立即從宋軍部抽調一部分兵力討伐第19路軍,于是宋希濂率隊又打響了南平之戰(zhàn),而這一戰(zhàn)使三十六師名聲大振。
不過后來老蔣解決福建事變后,重新部署對中央蘇區(qū)的第五次“圍剿”,宋希濂又充當了急先鋒,但可惜的是最終被我軍打得潰不成軍傷亡慘重。
其實宋希濂雖然為國民黨效力,但他也佩服共產(chǎn)黨的大無畏精神,尤其面對中共中央領導人翟秋白的犧牲,更是讓他感覺非常震撼。
1935年5月,翟秋白被羈押在第三十六師師部,等候處決,當時宋希濂與他談過一次話,主要討論了階級斗爭問題,但彼此因意見完全對立不歡而散。
后來,蔣介石得悉捕獲瞿秋白的消息后,陸續(xù)派人過來勸降,均遭到拒絕,無功而返。
6月17日處決翟秋白的日子到來了,只見這位堅定的共產(chǎn)黨員神態(tài)自若、緩步從容地走出大門,讓宋希濂等人無比震驚。
尤其瞿秋白在被執(zhí)行槍決前高呼口號:打倒國民黨!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更是讓宋希濂心頭一顫,雖然說槍決瞿秋白是奉命行事,但宋希濂仍痛悔這是“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宋希濂發(fā)出:“寧為戰(zhàn)死之鬼、羞作亡國之民”的號召,他是這么喊的也是這么做的。
上海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后,宋希濂的36師在西安接到“火速開赴上海參戰(zhàn)”的命令,于是他率各部風馳電掣,日夜兼程,經(jīng)過兩天兩夜趕到上海,隨即投入戰(zhàn)斗
只見官兵們視死如歸、義無反顧,憑著愛國精神、民族正氣,在裝備遠遠不如敵 軍,毫無巷戰(zhàn)經(jīng)驗的情況下,與敵人展開死拼硬打,盡管最后全師傷亡570多人,但敵人傷亡也頗為慘重。
戰(zhàn)斗打到10月下旬,宋希濂奉命將部隊撤至蘇州河南岸,11月22日,宋希濂又率部參加了南京保衛(wèi)戰(zhàn),還率軍激戰(zhàn)蘭封,圍攻土肥原第十四師團。
1938年,國共兩黨為了順利運輸自北美經(jīng)大西洋和印度洋輾轉而來的大量援華抗戰(zhàn)物資,發(fā)動百萬民眾搶修了云南至緬甸900公里的滇緬公路,而這也是中國南方唯一的援華通道。
1941年11月,已經(jīng)升任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的宋希濂,率領編入中國遠征軍的隊伍,于1942年至1945年,在滇西緬北抗擊日軍苦戰(zhàn)3年,對世界反法西斯的戰(zhàn)爭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以說從1937年至1944年,宋希濂在抗戰(zhàn)中立下的累累戰(zhàn)功日月可鑒、有目共睹。
1946年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盡管老蔣使出渾身解數(shù),想殲滅人民解放軍,怎奈倒行逆施最終只會落得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下場。
時間來到了1948年,當富饒的東北土地上,打響了遼沈戰(zhàn)役后,中國大地上很快傳來了此起彼伏的勝利號角。
彼時蔣介石已經(jīng)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注定輸?shù)囊粩⊥康兀桓市模€想做最后的垂死掙扎。
于是隨著在華北,華中的戰(zhàn)場上接連失利后,蔣介石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西南地區(qū)。
彼時,西南地區(qū)的指揮官是胡宗南,他面對國民黨眼前的敗局也是唉聲嘆氣,不知如何是好。
而就在這時,宋希濂出現(xiàn)了,而他還帶了一個絕密的計劃,要與胡宗南“共商大計”。
彼時,蔣介石的打算是將宋希濂的精銳部隊和胡宗南的第14兵團調往云南地區(qū),以便與今后的“反攻計劃”相呼應,但宋胡兩個人卻對這個計劃沒看好。
因為事實確實如此,如果僅靠著國民黨目前的兵力,想抵抗勢如破竹的解放軍壓根就是癡心妄想、白日做夢。
于是宋希濂將自己一個大膽的計劃和盤托出,將胡宗南手中的三十萬的兵力,全部向緬甸撤退,待到時機成熟之后,從云南邊境進行反擊。
聽聞此計劃,胡宗南也感覺非常妙,于是兩人又仔細合計了一番,決定上報蔣介石實施行動。
誰知當老蔣聽罷二人的計劃后非常憤怒,狠狠的訓斥了一番,并且嚴下命令,務必死守大西南。
最終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宋希濂不僅沒有守住西南區(qū)域,反而自己當了俘虜。
1959年12月4日,經(jīng)過中國共 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的十年勞動改造 和思想教育,宋希濂和其他十 余名戰(zhàn)爭罪犯首批獲準特赦釋放,至此他百感交集,恍若隔世。
尤其讓宋希濂沒想到的是,他還得到了周總理的親自接見,簡直是倍感慶幸和欣慰的事情。
此后,宋希濂在國內工作數(shù)十年之后,又去了美國生活,而他的晚年生涯也頗為平靜。
不過,當他每次想起自己所謂的緬甸計劃時就感覺后怕,如果當時老蔣真的答應了,那么后果可真的不堪設想。
要知道,就算當時胡宗南有30萬兵力,但解放軍進攻西南,畢竟要抽出一部分兵力應付。再就是當時的緬甸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就算大部隊去了還不一定能被允許駐扎在那里,尤其那時國民黨物資的補給問題更是一個嚴重的缺漏。
所以說宋希濂很慶幸西南戰(zhàn)役失敗,否則自己和很多士兵都會死無葬身之地,而成為了共產(chǎn)黨的俘虜后,還可以得到重新做人的機會,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因患嚴重腎衰竭在美國紐約去世,享年86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