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隨著《朝鮮停戰協定》的正式簽字與生效,歷時近三年的抗美援朝,以朝中方勝利而告終。
仗打完了,余下的工作就是志愿軍分批次,有秩序地凱旋回國。
誰曾想到,1994年12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最后一批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奉調回國。
從1953年至1994年,已經過去四十余載,那最后一批志愿軍為何會長期滯留在朝鮮?
此事還得從1953年,即《朝鮮停戰協定》簽字生效時開始說起……
《朝鮮停戰協定》簽訂之后,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雖然宣告認輸,從此退出朝鮮半島,再也不干涉半島兩個國家內政。
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我們從停戰協定的全稱“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一方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關于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就不難發現該協定的內核不是終止戰爭,只是暫時停止交手。
那就意味著中、朝、美、韓幾方還處于戰爭狀態,后續根據國際形勢還有半島政局的變化,會引發一些“小摩擦”。
何況在簽署停戰協定前,南朝鮮李承晚集團就暗中使手段,單方面破壞停戰協定中就遣返戰俘的一些細節,為此引發了抗美援朝最后的一場大仗——金城戰役。
最后還是在美方的百般敦促下,李承晚才不情不愿的宣布罷手,可該集團并沒有派出代表參與板門店的協定簽字。
局勢如此混亂,不得不進行提防。考慮到志愿軍是停戰協定中簽字的一方,毛主席才會審時度勢,與金日成同志商議將大批志愿軍作戰部隊調回國內,但必須留下談判代表,盡力維護半島和平,防止敵人欲卷土重來的野心。
停戰協定簽字后,美國政府與南朝鮮李承晚集團沆瀣一氣,一方面在國際社會上對中朝兩國潑臟水,另一方面似乎有點“蠢蠢欲動”。
為此,1953年朝鮮停戰后,毛主席才會指示中國人民志愿軍即分批從朝鮮撤離。至1957年底,尚有數十萬中國軍隊駐扎朝鮮。1958年,這些部隊分三批全部撤回國內。
在這五年多時間,滯留在朝的志愿軍在司令員楊勇以及中央軍委、毛主席的正確指揮下,不計報酬地幫助朝鮮人民進行戰后建設。
據時任志愿軍政委的王平回憶:截至1957年,志愿軍共幫助朝鮮修建公共場所881座,民房45000多間,恢復和新建各種橋梁4260座;修建堤壩4096條,修建大小水渠2295條。
當時的朝鮮真可謂一窮二白,為了不給當地民眾和政府添麻煩,志愿軍在朝鮮生活所需的一切物品都是周總理命人從國內運過去的。金日成同志還從中蘇兩國,獲得了許多物資進行戰后重建。
所以為什么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僅不到五年時間,朝鮮的國力已有所恢復,軍隊的戰斗力得到了加強,輕重工業等基礎設施甚至一度領先于南邊的鄰居。
到了1957年底至1958年初,毛主席與金日成商議后,他老人家大手一揮,把剩余志愿軍全部撤回國內,并指示外交部門通過此事對美國政府進行施壓,讓美軍立即退出朝鮮半島。
相較于光明磊落的志愿軍,美國一直在南朝鮮即如今的韓國留有駐兵,這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
高瞻遠矚的毛主席雖然將志愿軍作戰部隊,包括后勤單位全部撤離回國,但保留了“志愿軍”這個番號,就是為了防止半島出現動蕩時,中方不至于掣肘。
另外,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依據《朝鮮停戰協定》,“軍事停戰委員會”應運而生,該機構主要負責監督協商處理任何違反停戰協定的事件,以及遣返戰俘和指導難民返鄉等工作。
同時,還有一批志愿軍烈士的遺體被留在“三八線”以南,即如今的韓國境內,停戰委員會同樣負責將這些戰斗英雄的尸骨接回家等重要工作。
起初,志愿軍代表團有100多人在停戰委員會,至20世紀60年代初下降到七人。60年代末期,朝鮮半島局勢急轉直下,甚至鬧出刺殺對方總統的事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周總理認為志愿軍長期沒人參加談判不符合我國利益,果斷派出代表前往板門店。
很多人在網上的看到的那位不怒自威的我軍談判代表,正是當時朝鮮停戰委員會志愿軍首席代表何渠若。
1969年,何渠若被調到沈陽軍區政治部任副主任。1971年2月,周總理親筆批示何渠若常駐朝鮮并參加大使館黨委工作,任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面中國人民志愿軍委員、首席代表。
通過老視頻與照片,可以看出,再次出現在朝鮮的志愿軍代表在服裝上已經發生了變化,紐扣、皮帶沒有軍徽標志,左胸上依然有著“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標簽、右臂佩戴與其他國家一樣的黃色袖標。
談判耗時費力,何渠若體力不支,于1973年2月的一天,因心臟病突發暈倒在板門店的談判桌上,經急救后被轉入朝鮮政府醫院,七個月后與世長辭。
同年10月,中央軍委追認何渠若為烈士。
往后的談判針對一些小問題時不時進行著。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期,因為中韓關系的升溫,讓半島局勢又發生新的變化。
直到1991年,美方擅自讓韓國代表參加了會議,其前身南朝鮮李承晚集團當年沒有在協定上簽字,故沒有資格參會,中朝為表示抗議,就退出了會場。
此后停戰委員會一直處于停止工作的狀態中。
隨著中國與韓國建交,停戰委員會也正式結束了歷史使命。1994年12月15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面的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奉調回國。
“志愿軍”這個光榮的番號存續了近半個世紀,也徹底成為歷史。
參考資料:
[1]田武雄.中國人民志愿軍撤軍回國的若干史實考辨[J].軍事歷史研究,2015,29(02):84-90.
[2]王樹仁.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珍聞[J].福建黨史月刊,2020(10):23-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