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人觀點,《出走的決心》是一部劇情流暢的好片,把出走和出走的原因拍得很好看。
我最喜歡的段落是在影片三十分鐘處,李紅的第一次出走,全程沒有一句臺詞,卻用1分鐘多的篇幅,把出走的決心拍得蕩氣回腸。
2018年,李紅和丈夫爭吵時自殘,出院后她私自離開。
此時,李紅的運動方向是從左到右。這符合人類的用眼習慣。通常情況下,從左到右在傳達一種積極情緒。
疊個甲,這種觀感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鐵律公理。
從左到右的運動軌跡是在告訴觀眾,出走是李紅深思熟慮的選擇,盡管她目前還沒解決出走后去哪里的問題。
但這一次,是她從想法到行動的第一步。
這不是過度解讀。
影片的運鏡,確有明確思路。
在八十年代,李紅沒有在家過春節,就搬到老公的員工宿舍。
李紅騎著單車,像飛一樣離開原生家庭,此時新年將近,沿途還有連綿不絕的鞭炮聲。乍一看,這是翻身農奴把歌唱,即將奔向新生活。
然而,此時李紅的運動方向是從右到左,傳達的是一種“逆向”、“對抗”的觀感。
那么,這里隱藏的真相是,李紅就像從洛陽逃到長安的紅拂,不過是從一個讓她窒息的地方轉逃到另一個讓她窒息的地方。
80年代,李紅騎單車的運動方向是從右到左,和2018年李紅出走時,坐公交車時的運動方向是從左到右,不同方向,意味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態。
公交車段落還有個精彩細節:李紅剛上公交車時,全景景別的公交車,運動方向是從右向左。
李紅依舊有出走的行動了,從左到右走也彰顯了她的決心。公交車為何從右向左行駛?
因為這是公共汽車,不是李紅的私家車,是一個展現更多人共同命運的窗口。
請注意,李紅準備上公交車和在公交車找座位時,鏡頭中出現的乘客絕大多數年輕女性(只有一個沒有闖入畫面中心的男性),結合公交車從右向左的運動方向,它在暗示,公交車上的女性和當年騎自行車去宿舍的李紅一樣,正在經歷相似的命運。
后來,當公交車只剩李紅一名乘客后,片中用一個拉鏡頭,公交車的運動方向也從左到右了。
這里的公交車,就是李紅個人命運的展現了。
李紅出走的這段戲,沒有一句臺詞,然而,它卻能讓人感受到李紅的決絕(配樂也加強了這層情緒)。
這就是視聽語言的魅力。
《出走的決心》憑借過硬的口碑,走出一條低開高走的票房曲線,這是好作品勝利。
影片首映日的票房剛過千萬,最初票房預測也是在五千萬左右。
讓人驚嘆的是,它用十二天拿到過億票房。對商業大片來說,這個成績不值一提。但對于小成本劇情片,算是大回報的典范了。
內地院線票房1.24億,年度排名64(截止到12月22日)。
在影視行業不太景氣的今天,如果能多出現這種低風險高回報的作品,對電影行業來說是好事。
《出走的決心》的過億票房?不俗口碑,證明它確實打動了相當多的觀眾——不可否認,很多男性觀眾對它并不滿意。
這部電影對倫理關系的探討是很尖銳的,舊式的家庭倫理關系如男人是一家之主,已經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了。
李紅的出走,遠離的不是家庭,而是讓人窒息的家庭,她逃離的不是婚姻,而是讓人不適的夫妻關系,她的出走不是拒絕親密關系,而是舊式家庭那種只有關系無法親密的倫理范式。
比如李紅下崗后,帶著娃住孫大勇的宿舍那段戲。
孫大勇得意地說:“給你打的柜子,花了我八十塊錢。”
你的柜子,我花的錢,親近的人說疏遠的話。
在進宿舍前,片中還有個全景鏡頭,樓下的男人,沐浴著陽光給花澆水,樓下的女人,在陰影處洗衣晾曬。
這個全景鏡頭是對李紅婚后生活的概括,也是對男主外女主內分工方式的質疑。
女人想要平等,不能依靠男人的善良(變數太大),必須有自己的工作。
靠人不如靠己,適用于任何關系。
一百年前,娜拉逃離,一百年后,李紅出走。娜拉逃離后,大概率還要回去,因為她沒有解決生計問題。李紅出走后,很難再回去,因為網絡給了她賺錢糊口的機會。
時代不同了。
姜武飾演的孫大勇,有傳統男人習以為常的大男子主義,明事理是他用來律人而非律己的法寶。
什么是明事理呢?
孫大勇沒有解釋,或許只有他擁有解釋權。
孫大勇沒有意識到,時代不同了,他那種明事理的大男子主義,不再適用于當下,于是,呈現出刻舟求劍式的荒唐。
舉個例子。
孫曉雪去異地上學,孫大勇告誡她:好好做人,永遠要夾著尾巴做人,然后給女兒買橘子。
他買的為何不是桃子李子橙子,卻是橘子呢?
這大概率用的是朱自清《背影》的典故。書中有“你在此地不要動,我去給你買橘子”的句子,后來經過網絡發酵,成為“我要給你當爹”的委婉表達。
放在片中,橘子傳達的意思是,孫大勇給女兒的告誡,自以為是濃濃的父愛,在孫曉雪心中,這是一種讓人厭煩的爹味。
時代終究不一樣了。
傳統的倫理關系,終究是要被瓦解的,將來的男女關系會怎樣,誰也說不好。
但可以肯定,男尊女卑的夫妻關系肯定是要不得的。
孫曉雪的感情線,也代表主創的樂觀,徐曉陽比孫大勇的男性魅力明顯提高了。孩子鬧著讓孫曉雪去玩滑梯,徐曉陽主動說,“爸爸帶你去。”
提高婚姻質量的倫理關系,不是男尊女卑,而是彼此體諒,平等相處。
影片中有個有趣的細節,李紅想要養花,孫大勇覺得浪費錢,一直反對。后來,孫大勇給主任送禮,主動給蘭花澆水被主任罵了一通。
但凡孫大勇懂花,支持妻子養花,他大概率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在小家庭里,搞一言堂,這種封建社會流傳下來的威權邏輯,現在也沒有終止。
中國是一個假定了人人都有權威的社會。關鍵是看在什么場合,如何界定。梁漱溟則更為形象地指出:“中國人原來個個都是順民,同時亦個個都是皇帝。”
關于這一點,片中也說得很明白,“你在外面當孫子,你回家就把我當孫子是嗎?
不要拿傳統,標榜從來如此。
魯迅早在一百年前就問過,“從來如此,便對么?”
價值觀的配速總是弱于時代的發展,我們做時代新人,就不要用舊時的價值觀套用自己的生活。
《出走的決心》或許會讓很多男性觀眾感到不適,但它依舊是2024年最值得一看的電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