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最沒有制度的朝代,在極端利用權術的情況之下,依靠滿洲人統治了整個華夏200多年。清朝的本質上是私人利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維護愛新覺羅和八旗子弟的統治權,他們不惜將傳統華夏政治篡改的面目全非。
首先我們從清朝官府的圣旨來看,就知道是非常不合理的了。清朝皇帝的圣旨在官方說法叫做“上諭”。這種圣旨氛圍兩種,一種是公開明面上發布讓全天下人都可以知道的“明發上諭”。
還有一種就是偷偷摸摸,不能讓其他人知道的“寄信上諭”。明面上讓大家都能知道的是保持了唐宋以來的政治傳統,算得上的古代王朝的政務公開了。但發布的命令卻說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整個清代明發上諭告訴老百姓的事情大部分都是皇帝要出去巡游、上陵、經課、救荒、各個地方高級官員的升級降級。說白了就是皇帝出去玩,給祖先上墳,聽學者講課、救災,地方重大官員的任免。
這些事情是可以說出去的,是可以讓老百姓知道的,但清朝皇帝絕密的事情都不會用這種上諭去發布,而是會用“寄信上諭”。寄信上諭說到底還是不符合古代政治制度的,為什么怎么說呢?
因為這是一種違規的操作,皇帝直接給地方官員寄信發布圣旨,而不是通過宰相的審核去發布。漢人朝代還有宰相的時候,皇帝發布圣旨要是敢這樣不經過宰相和六部尚書蓋章同意,那圣旨都是不算數,可以直接打回來的。
因為漢人建立的是一種能夠公開的陽光政治,讀書人追求的是建立起來大同的理想政治。但滿清不同,他們從入關之后建立起來的就是私心政治,靠著一群滿洲人撐腰,不斷的盤剝整個華夏。
就是靠著這種寄信上諭的形式,清朝皇帝和全國各地的大臣都有往來,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們說了什么事情。這就讓全國政治變成了絕密狀態,秘密政治是整個滿清的常態,國家大事不讓老百姓知道,就更加沒有討論的資格了。
所以從滿清統治中國之后,政治成為了一個敏感詞,談論政治更是成為了一個犯法的事情。這種做法放到明朝以及之前的朝代簡直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要知道,明朝和明朝之前的漢人朝代,雖然也是皇帝統治天下,百官輔佐的模式。但談亂政治是全體百姓的自由權利。像南宋岳飛被秦檜陷害殺死的時候,杭州城的老百姓都可以指著鼻子罵秦檜。
明朝末年袁崇煥抵抗后金入侵不力的時候,北京城的老百姓都可以自由的討論到底他是不是漢奸,當初說好的五年平遼難道是忽悠皇帝的?這些自由議政的傳統到滿清的時候變成了禁忌。
皇帝將宰相廢除了,六部尚書也沒有資格對圣旨進行監督了,滿清皇帝越來越橫行無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遵守政治制度,將違規操作變成慣例,最后整個清朝200多年的歷史天空,變成了黯然無聲的壓抑。
歷史走到這一步的時候,皇權得到了無上的加強,滿清皇帝對天下的掌控達到了前所未有,地方官員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但中國的未來和社會的進步道路,也同時被滿清之中統治方式埋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