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城市春暉》北京研討會
作家文學評論家發言摘要
2024年5月22日上午,長篇報告文學《城市春暉》作品研討會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研討會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北岳文藝出版社和四川文藝出版社承辦。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作協原副主席、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張平,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徐劍,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總編輯孟紹勇,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出版業務部副主任董潤澤,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協會副會長、秘書長焦團平,北岳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郭文禮,四川文藝出版社副社長(主持工作)馮靜,北岳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劉文飛,以及《城市春暉》作者陳新等與會。徐劍、何向陽、程紹武、李曉東、潘凱雄、楊曉升、李青松、黃傳會、李朝全、師力斌、張子影、崔慶蕾、饒翔等專家學者參與研討。研討會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梁鴻鷹主持。
在研討會上,參會領導、專家、文學評論家對《城市春暉》給出了真知灼見的評論,現摘錄部分專家的部分評論內容志之,以鞭策自己: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徐劍:這么多年我一直關注和關心著陳新的創作,無論是他在重大題材方面還是脫貧攻堅題材方面的作品。在我們報告文學作家的隊伍里,甚至在報告文學學會的理事隊伍里面,其開闊的視野,廣泛的題材選擇,以及文筆和才氣都一直令我欣賞。
《城市春暉》一如既往地發展了、或者說發揮了他創作上的優勢,他的文筆生動優美,切入角度別具一格。寫成都的作品汗牛充棟,陳新的創作卻讓我耳目一新,他從外國人的視角,從一個意大利姑娘瑪麗亞的眼光,從美國人喬納森的眼光里面來看這座城市,看這座城市的文化,特別是看這座園林城市,其思考和切入角度與眾不同,很難得。《城市春暉》行文優雅、詩意,有文學品相。陳新的文筆、才氣、底蘊和眼光,在我們報告文學作家里面是不可多得的。《城市春暉》是陳新創作的一個高度,希望陳新繼續發揚和發揮這種創造性,在以后的作品里面寫出更有力度的作品來。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中央文史館館員、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作協原副主席、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張平:《城市春暉》深入描繪了成都這座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杰出成果,輝煌的業績,以及生機勃勃、熱情似火的獨特魅力,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絢爛而又多彩、古老而又年輕、壯麗而又溫情、理性而又歡悅的城市畫卷。
《城市春暉》作者才氣橫溢,騰挪自如,勢大力沉,氣度不凡。以獨特的眼光和多維度的視角,以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情感記錄了成都從古老到現代,從傳統到創新的蛻變過程,作為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城市,成都的城市建設既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又展現出現代化大都市的活力與風采,作品不僅僅是對成都城市建設的贊美,更是對成都人民勤勞智慧、開放包容精神的謳歌。
《城市春暉》主要書寫了成都歷史與現代的交融、綠色生態的建設、創新與開放的姿態,以及人文精神的傳承。
《城市春暉》不僅是一部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更是我們了解成都這座城市的重要窗口。通過這部作品,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成都的城市建設和發展歷程,感受到成都人民的勤勞智慧和開放包容精神,以及獨特的文化魅力。
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城市春暉》是一部立意非常獨特的報告文學,該書提供了一個美麗中國的成都樣本,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學書寫非常有價值。作品從一個小切口進去,卻不局限于成都,而是視野開闊地寫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杭州、重慶、武漢、合肥、太原,甚至還寫了臨夏,一直圍繞公園城市建設理念書寫,最后又拉回到成都,這非常有意思,體現了陳新張弛有度的寫作能力,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
《中國作家》主編程紹武:《城市春暉》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陳新善于抓重大題材、重大主題,表現在這部書上,也是如此。因為“公園城市”理念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也是人類幸福的未來追求。“公園城市”理論是在成都首次提出來的,該書也可以說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別樣的,或者別致的成都傳。
二、從公園的角度來寫成都,視角獨特,寫法新穎,小視角大內涵。因為城市公園不僅僅是一個外部景觀,不僅僅是一處城市風景,還蘊含了歷史的信息、文化的信息、人文的信息、建筑的信息、自然的信息,甚至有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的信息,還蘊含了動物信息、植物信息……其內涵和外延非常豐富。書中內容不僅寫了公園城市概念和理念的落實,也展示了公園城市的魅力和特色,還展望了人類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三、從文化的角度寫成都,可讀性強。成都是一座文脈悠長的城市,也是從古至今文人詩人扎堆、扎根的城市,城市美,文化興,書中體現了這種哲學思想。城市美,自然是環境美,自然環境,生活環境都美。文化興則是“衣食足而知禮儀”。“禮儀”便是文化最集中的表現。所以《城市春暉》不僅寫的城市公園這種面上的東西,更深的是思想內涵,文化內涵和哲學內涵,而這些內涵又都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為人民幸福生活的體現。
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李曉東:《城市春暉》有兩個方面的重要收獲。一是成都敘事的重要收獲。陳新寫成都文化,以揚雄、杜甫、李白、蘇軾為典型,把成都的文化脈絡梳理了一遍,這是當代成都文化建設非常重要的成果。二是生態文學非常重要的收獲。報告文學題材眾多,而將生態文學創作和報告文學結合起來的作品卻不多,因而這也是生態文學書寫方面非常重要的成果。
中國出版集團原副總裁潘凱雄:作品的主要內容圍繞“公園城市”理念展開,把城市建設、城市規劃學術型的話題與報告文學進行融合書寫,是一部很有特點也很有難度的非虛構作品。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楊曉升:陳新很有才,他的文字很優美,甚至華麗,視野也很開闊。
《城市春暉》是一部小切口大視野的作品。該書以幾位外國人與成都結緣的經歷開篇敘事,繼而筆觸伸向海歸及公園城市建設者、城市規劃專家,以他們的視角講述成都自踐行公園城市理念以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作品借用小說的結構與筆法,將每個人的經歷和故事化整為零,貫穿全書,不僅避免了作品結構和敘事上的單調,還讓內容和行文錯落有致,搖曳多姿,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城市春暉》扎實厚重。報告文學作品的成功與否取決于采訪和調查,從作品呈現出來的內容看,陳新對這部書的創作,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因為無論是在現實、歷史、地理、人物和文化方面,還是在城市的規劃、格局、理念闡述、踐行推進與展望,采訪、資料的收集方面,都比較全面、細致、深入。作品視野宏闊,信息量大,生動可讀。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青松:陳新是一個近年來比較活躍的作家,他似乎什么題材都能駕馭,他寫散文、小說,也寫劇本。在報告文學書寫方面,他是一個實力派,重大題材方面,“可上九天攬月”之“嫦娥”探月工程,“可下五洋捉鱉”之“蛟龍”探海工程方面,都寫到了。
《城市春暉》的書寫意義重大,因為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步入了一個以生態文明為重要標志的時代。生態文明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綠”和“美”,“綠”是指生產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美”是指強國的目標——到2050年中國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所以這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過程,《城市春暉》書寫了這方面的一個進程。
《城市春暉》還傳遞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通過公園城市來告訴世界,特別是成都乃至中國在為世界的碳達峰、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貢獻。大家知道我們國家到2030年要實現碳達峰,到2060年要實現碳中和,這一系列的變革都在向前推進,特別是城市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革。過去城市是“產”、“城”、“人”,產業放在前面,人放在后面。現在是一個根本的變革,“人”、“城”、“產”,所以陳新作品中一再講到的以人為中心,要宜居宜業,要把自然作為一個重要的元素考慮進來。公園城市其實在我看來它不是一個學術概念、技術概念。也不是一個規劃上的專有術語。它更是一個生態概念,一個文學概念。我要問大家公園城市邊界在哪里?其實它沒有邊界,它類似于一個自然的符號,是一個我們追求的目標。《城市春暉》向我們描述了未來的城市應該向著什么樣的目標發展?未來的城市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品質?成都是典范,是樣本,便回答了這個問題。
《城市春暉》用文學的語言勾畫了未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類應該怎樣和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幸福的圖景和輪廓。
《城市春暉》雖然貌似寫的是冷冰冰的城市,但是我卻從書中看到了情感。報告文學也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不是靠思想來感人的,思想是哲學的事,文學作品要靠情感來感人,所以叫以情感人。作者寫不出情感的話,那么這個作品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城市春暉》寫出了情感,寫出了外國人對公園城市的情感,寫出了海歸、創客、獨角獸企業精英對公園城市的情感,以及對中國的情感。
在《城市春暉》里,我看到了陳新的一些有意思的寫法。第一個是他運用了小說的寫法,緊緊圍繞人與城市關系的主線推進敘事,以時空交錯手法,將國內國外的場景、歷史、現實和未來開闔從容、收放有度地融合在一起,提升了報告文學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海軍創作室作家黃傳會:陳新作為一個有經驗的報告文學作家,我們通過看這本書還是看到他很多的亮度,比如他巧妙的寫了四個外國人,這就是一個有經驗的報告文學作家用文學來表現,從這四個人的故事一直貫穿到底,最后給你闡述,成都這座城市怎么來建設公園城市的,這個東西慢慢慢慢進入了,而且你也何為公園城市,以人民為中心,是傳統的什么什么,慢慢來解答這個問題,盡管有些解答還是概念化,讀者不一定都能接受,但是你是按照這條路來走的,所以這就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朝全:《城市春暉》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報告文學。價值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公園城市的文學闡釋,有很鮮明的現實意義。該書對公園城市做了一種文學的闡釋,很多的內容是具有前瞻性的價值。就像這個書所說:“它是為世界的城市治理、城市建設提供一種中國的解決方案”,我認為確實體現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和中國價值的意義。
二是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公園城市建設。該書的敘事視角和人物的選取很獨特。我們現在寫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方面的報告文學很多,但是寫城市治理、城市建設的報告文學非常稀缺,在這一點上陳新作出了貢獻。該作品寫了很多蓉漂,也就是新成都人眼里的花園城市或者說公園城市的感受,幸福感、獲得感。尤其是外國人蓉漂,他們對中國本來就好奇、陌生、他們對中國充滿神秘甚至饒人趣味的打量的視角很吸引人,陳新把瑪麗亞、喬納森的故事講透、寫透,很真切,也很動人,這是該書很精彩的內容。
三是整本書充滿了對成都的熱愛。成都是一座來了就讓人不想離去的城市,陳新對于他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可謂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因而傾情地為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寫了一部大書。《城市春暉》既寫有成都的美景,也有美食、美酒、美德。比如瑪麗亞不小心摔倒之時老太太把她扶起來,便讓她感受到中國的美德,心靈的陽光。陳新如數家珍所寫成都的公園,以及生態文化、詩歌文化,悠久歷史,都很到位……能夠為自己熱愛的城市寫一本書,就像給自己的情人獻上一束花的感覺,是非常美好的寫作狀態。
四是《城市春暉》寫出了我們美好生活的一個圖景。公園城市如果是一項國家政策、國家戰略的話,那么它歸根結底還是以人民為中心,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建設生態城市也罷,綠色城市也罷,其目的是讓人民有獲得感、幸福感。這可能就是我們美好生活的一個圖景,我覺得陳新確實把這個圖景很好地描繪了出來。
《北京文學》主編師力斌:《城市春暉》從文本來講,是一種有難度的書寫,但是陳新的創作給我了很多眼前一亮的東西。拿到書一看這部作品,我真替他捏著一把汗,因為確實比較難。一方面他要把一個蛋糕甜品寫得不像軟讀物、流行讀物那樣輕飄、不那么流行、時尚;另一方面他要把公園城市城市或者城市公園的主體納入文學范疇,這是非常大的難題。我從作品里看到他處理的題材、素材幾乎是史無前例的,關于成都,古今中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尤其是歷史、人文、旅游各個方面、飲食都談到了。雖然主題是寫成都的建設,但是敘述卻為中國當下和未來的城市圖景,以及操作流程,是世界視角,全球眼光。作品為我們詮釋了美麗中國的建設進程和美麗藍圖,這么大的課題在一本書能呈現太為難了,我想了想也只有他。
我這么多年編陳新的作品,從中體會到他有幾個優點,寫攬月、探海、大飛機等工程,不是在“海里”就是在“天上”,這次算是落了地。陳新給我一個最大的感受是特別勤奮,他似乎從不偷懶,他在資料上幾乎是窮盡的,寫哪一部作品都要把幾乎所有資料都收集起來然后研讀、分析、消化、構思,這是非常好的品質。
陳新作品的文學性比較強。報告文學的文學性如何體現,陳新有自己的優長,他在《北京文學》發表的作品諸位可能不是太清楚,因為他有好幾篇散文,也有小說,當然報告文學是主體,這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到他身為一個作家從多方面的嘗試、探索,多文體寫作,這應該對他的文筆、構思,尤其是文學性的鍛煉非常有好處,所以這也是他作為這個選題不二人選的一個素質。我對陳新的了解是這樣,就是勤奮加上文學方面的訓練,確實使他在處理這個題材上有很多優點,而且能看到他在進行一種或者是創造性的寫法的嘗試也好,這種努力我覺得是非常鮮明的。
我在讀《城市春暉》之時就一直在揣度,作者如何將工作報告、旅游指南、城市規劃、地理覽勝、人文歷史、詩詞和愛情故事完全不同的材料有機地納入到一部作品里。結果是我覺得一直在博弈的陳新在這方面融合得不錯。
總體上來說,《城市春暉》雍容華麗、錦繡文章,卻不脫俗,想達到的都達到了,所以他把跨國的愛情故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政府的城市規劃、歷史上的人文盛景各個方面的材料都打包到一起。作品開合自如,敘事新穎,有一些地方用解說詞的寫法顯得很靈活;有的地方又巧妙勾沉相應材料,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比如關于成都天際線的書寫,就令我震撼——之前我以為成都可能就是一座美麗的城而已,但是讀了這一章之后,才明白成都原來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城市。因為陳新把幾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納入到成都的視野里面,這種視角非常好,以小的點把更大的視野、更恢弘的思考、更關鍵的元素和特質寫了進來。
總體上來說,《城市春暉》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無論在整體的面貌、內容、內涵、故事、結構、敘述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風格與氣質。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張子影:《城市春暉》有以下幾個特點:一、作者陳新用以小見大的寫法,書寫了宏大的主題和前衛的概念;二、由點到面,風景、生態、科技、實業、歷史人文、星星點點、閃閃爍爍,用這些點帶動一些面,在多重維度和多層面的方法上,體現出了機智。三、從當下去映照歷史,城市的公園也好,公園的城市也好,很多概念性的方案、做法,能讓人從中看到歷史的悠久、蒼涼、悲壯,并映照時下的陽光、明媚。成都有一種舒適的自如狀,這個體現得比較好;四、以實帶虛,如畫圖留白。無論是城市建設專業也好,還是公園城市概念、內涵也好,總有一些是作者無法抵達的。沒有辦法抵達,作者便用以實帶虛的方法,有效回避了他無力抵達之處,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雜志執行主編崔慶蕾:《城市春暉》書寫的是新時代美麗中國的典型樣本,從文學表達上能看出來陳新老師是非常有寫作經驗的寫作者,他運用了多重視角,包括外國人的視角、建設者的視角,從多個維度來書寫成都的建設,比如像政治的、經濟的、歷史的、文化的、日常生活的各個角度,是非常有特點的一部作品。
《城市春暉》是一部有生長性的作品。以往我們看報告文學作品更多是寫的完成時態的內容,比如說一些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人物,用文學的方式做一個總結或者做一個注腳。但是《城市春暉》是寫的正在進行、正在展開進行時態的事件,具有開創性,包括后面我看到很多的其他城市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它在意義上有一個本原性的價值,也就是說它還有一個生長的空間,有一個生長性在里面。
《城市春暉》有方法論的意義,有實踐的品格。作品以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為中心內容,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成都公園建設的樣貌,而且講述了如何建設的進程,因為里面除了許多人物的故事,還有講述建設者的故事、建設具體的方案和細節,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建議很多相關管理部門讀一讀,讀后應該會收獲很多啟示。所以該作品具有實踐的品格,具有介入公園城市建設的能力。
《城市春暉》還有一個在世界視野之中建構中國形象的問題。書中有好幾個非常精彩的外國人的故事,通過他們的視角,我們能夠看到自己國家在這幾十年之中所發生的變遷,以及在這些外國人心中的印象。該書在講好中國故事,塑造中國形象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一個價值層面的意義。
《光明日報》文萃版主編饒翔:這部作品從個體到整體,從區域到全域甚至到世界,整體的構思非常宏大,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其中有關于公園城市的理論的提出號召,到整個城市的領會學習,再到貫徹落實的過程,也有很多關于公園城市理論的領會和闡發,既激活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接通了傳統和現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系統工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