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 何
前段時間最高層開了個會,指出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怎么理解這個適度寬松呢?
要知道,像這種級別的通報里面每一個字都很有信息量的,沒有一個字是多余的。
普通人看了可能沒感覺,但落在專業的分析師眼里就很有講究。
這個通報一出,股市直接拔地而起,因為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息。
因為我們過去的貨幣政策在絕大多數年份都是穩健,上一次提到“適度寬松”還是在2009年、2010年。
幫大家回憶一下,2009、2010就是4萬億寬松刺激大放水的那兩年。
所以當高層提到“適度寬松”,如果也是參考09,10年的模式,
大概率明年要開始大放水了,所以金融市場就特別激動,感覺又可以回到那個夢想起飛的年代。
再看標題提出的這個問題,既然是要大放水了,養老金池子也跟著水漲船高,好像邏輯上也說得說得通。
不急,咱先找到原文看看是咋說的。
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大力提振消費。
也是用的適當,套用上面的放水的說法,難道真是大放水?
這就是閱讀理解題了。
上面的適當寬松對應的提法是穩健,而這里的“適當提高”對應的是“提高”,
適當提高,那就是可以比原來提高的標準,再少那么一點點。
所以其實這意味著,養老金調待幅度可能加速趨零——與多數人期待的正相反。
提高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是每年都會提及的來年目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基本養老金的調增,每年都會在年中發布,調整的比率不一定,但已經保持了多年的增長。
從過往年份的趨勢來看,養老金的上調比率,最近幾年是越來越低了, 2024年的上調比率是3%,2023年的上調比率是3.8%,2022年的上調比率是4%,2021年是4.5%,2019和2020都是5%。
隨著經濟大環境的壓力增大,老齡化社會的趨勢,年輕人生育越來越少,今后養老金的支出壓力會越來越大。
中國社科院19年4月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20-2050》,該報告指出,
在19年,在不考慮中央調劑的前提下,已經有16個省份出現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
而如果在不考慮財政補貼的情況下,養老金結余將在27年達到峰值,約6.99萬億元;隨后迅速下降,約在35年耗盡結余。
千萬別覺得2035年很遠,今年離2035年和2013年是一樣的。
這還是在七普以前所做的估算。
要知道,七普得到的一個基本結論,就是人口結構老化的速度要比以往的認識要嚴峻得多。
盡管類似數據未再繼續披露,但一定是更加不樂觀的。
以前養老金基數較低,加上前些年發展比較快,有余錢的時候,自然可以讓養老金待遇年年保持高增長。
經過疫情這幾年,2023年和24年的經濟復蘇,現在的資金壓力是比較大的,哪兒都缺錢,養老金待遇就別想著能夠走出獨立的行情了。
但是如果基本養老金調待幅度越來越小甚至趨零,公平性與獲得感問題很快就會露出水面。
過去每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幅度都比較大,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養老金發放公平性較差的問題。
以山東菏澤成武縣公布的2023年的統計公報為例,
按照每年人均來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約為8.9萬元,企業人員約為2.7萬元,城鄉居民約為0.2萬元。
機關平均退休金是農民平均退休金44倍,是城鎮職工的3.2倍。
當社會資源不夠時,公平性就會顯得格外刺眼。
不知道退休金發放金額是根據什么來的,如果是對社會貢獻,那公務員能比農民多40倍貢獻?
如果是根據繳費來的,那公務員效益就比企業好這么多,好4倍以上?
原因只能是因為又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了。
當前最大的空缺出在體制內部,同樣,領取最高額補貼的也是這部分人。
說白了,就是那大約10%的體制內群體,他們拿走了財政補貼的大頭,甚至超過了一半。
這里說的可不是資金池里攢下的錢怎么分,而是實實在在的財政補貼。
這可不是按照“多交多得”的原則能解釋得通的。
其次是職工養老,再拿走幾十百分比補貼,最后剩點殘羹才是占據一半左右城鄉老人的補貼。
咱們也不奢望基本養老金資金池分配能有多公平,
但至少在用稅收來支撐的補貼部分,總得講究個公平合理吧。
二次分配還能加劇財富結構扭曲的,這可真是少見。
在國家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明確釋放寬松信號的當下,市場上出現了借此機會大幅提高老年人養老金比例的聲音。
首先聲明,我個人是支持提升養老金的,畢竟物價每年也在漲,咱們都有老的一天。
但是錢從哪來,各樣收入比例人群提高到多少,上限有沒有,是否公平,是最大的問題。
總不能退休人員退休工資比上班人員還高吧?
總不能農村老人、普通城鎮職工退休比公務員退休低太多吧?
總不能都是按一樣比例提升吧?
大家繳納個稅的都知道個稅比例是收入越高,納稅越多,這就是為了損有余補不足,
那為啥養老金發放時候,要錢多錢少一起漲錢?
這種分配方式啊,結果就是大部分人日子還是緊巴巴的,財政卻越來越吃力。
特別是現在人口結構越來越不平衡,咱們這批人繳的稅和財政補的錢還不夠填現在的窟窿,將來的人啊,就只能靠更年輕的一代和更多的財政赤字來撐著了。
這不就是明擺著的龐氏騙局嘛,而且還是個越來越糟的騙局。
另一方面,僅從年輕人不愿結婚、不愿生育的現狀看,“現在的年輕人繳費讓現在老年人用”的模式似乎也越來越難以為繼,這也是人們對養老金長期持續性的擔憂。
這些人不會反抗,但是他們就是不愿意繳費,默默用腳投票。
所以啊,咱們得換個思路,從養老這個民生大事出發,得搞個階梯式的提升方案。
就是那些收入低的,咱們多給他們漲點;收入高的,就少漲點,或者不漲也行。
這樣一來,既能讓社會更公平點,又能刺激大家消費,提振經濟,這不是一舉兩得嘛。
當然了,這種方案執行的難度頗大,畢竟重新分配蛋糕這件事,對于執刀人自己來說,本就是割肉。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老祖宗的智慧,真是一眼看透幾千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