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36 開的第 683 張病歷單
全單約 1003 字,讀完大概需要 2 分鐘
要說最近的網絡紅狗
那必然是「少爺」
小狗版《變形記》大家都追了嗎
一位名叫少爺的小比熊
因為過于護食
在家連咬了 11 人
被送去某著名訓狗師處教育
但是少爺表現不佳
長期處于留校察看狀態
可以說畢業遙遙無期
上演了一出
富家子弟爆改流浪漢
而這樣狗德不佳的小狗
也被稱為「邪惡搖粒絨」
因為白色和棕色的搖粒絨材質
和博美、比熊等幾種小狗
看起來十分相似
所以根據性格、狗德等表現
小狗便被分為「善良搖粒絨」
(乖巧版天使小狗)
還有「邪惡搖粒絨」
(嗷嗷咬人的兇狠小狗)
說起小狗
日常觀察中我們會發現
它們有個常見動作就是
變身滾筒洗衣機
進行一個狂甩頭/身體的大動作
難道是甩掉煩惱
才能變成快樂小狗嗎?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
當被水淋濕的時候
小動物會這樣快速甩身體
這種把水甩干的方法
其實是極其精準有效的
2010 年的一份的研究報告里
學術界就第一次嚴肅地探討了
小狗甩干身體所蘊含的物理學
有科學家從狗狗甩水的
頻率、幅度等各方面進行觀察
發現狗狗們能在十幾秒內
甩干身上 70%的水分
堪比洗衣機的甩干速度
和主人用毛巾擦比起來
更是遙遙領先
當然咯
這也引起了洗衣機設計鵝的注意
但有時候明明身上沒水
它們還是會突然開啟甩頭模式
這又是為啥?
而且
這種變身滾筒洗衣機的行為
也并不只是狗狗的專利
很多毛茸茸的哺乳動物
比如老虎、熊、小鼠
也都會這樣做
其實
這種快速甩動的行為
不僅能甩掉身上的水珠
還能驅趕背上的跳蚤、昆蟲
或其他刺激物
由于背部位置特殊
小動物抓不著也舔不夠
只能通過這種快速甩動
把身上的刺激物晃走
但身上有著厚厚的毛
小狗是怎么迅速感知到
水分和刺激物的呢
這種看起來很隨意的行為
背后其實也是有著
神經機制的嚴格把控
就在上個月
哈佛大學醫學院等研究團隊
在 Science 期刊發表的論文里
就從神經學角度探討了一番
研究人員發現
在小動物身上
有一種特殊的觸覺神經元(C-LTMR)
就像是小動物們皮膚上的「哨兵」
不僅能精準感知
再微小的刺激都不放過
還可以通過脊髓-臂旁通路
指揮身體速速抖動起來
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
但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養寵物的
比如在決定養小狗之前
有個要納入考慮的一大因素就是
自己是否過敏!
wuli 口水廠報告里的
「暴露風險」板塊
就對生活中許多種
「風險因素」
進行了詳細定義
并附有實用的預防建議
更有豐富的背景知識
還有權威的科學依據
全都在報告中等你來發現~
順便來康康你的
狗狗暴露風險
今日封面
病理青年
蹲坑時候看的人體百科全書
給 36 加雞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