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封信件,可能就會毀掉一個官員的前途。1971年,九·一三事件在全國上下引起軒然大波,作為出身二野兵團的李德生接手了中央政治部下達的命令,來調查此次事件。李德生對這次調查任務十分重視,他具體是怎樣做的呢?最后是怎樣處理一些棘手的問題的呢?
三位將領立下戰功
李德生知道,手里的這三封信分別是來自三位軍區大將的手筆,他們雖然寫的都是一些軍事上的任務,寫信的對象身份十分敏感,李德生不敢有任何差錯。
事實證明李德生的做法是正確的,這三位將領的確一心為國,為祖國的安全都貢獻了自己能力。
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中,楊得志和許世友兩位司令員成為前線的指揮,在戰爭中,奮勇反擊,立下了赫赫戰功。韓先楚負責蘭州軍區,鎮守中國的西北地區,防止蘇聯采取軍事干預,使得前方戰場沒有后顧之憂,為越南反擊戰的勝利做了強有力的保證。
這三位軍區大將也都是政績清白的功臣,保衛著祖國的安全。如果當時李德生沒有把這封信交給周總理,而是在軍區中秉公執法的嚴查下去,雖然最后也能證明這些大將的清白,但在當時的緊急關頭,一定會被不同程度的冤枉,對軍隊造成不好的影響。
調查“九·一三事件”
在二野表現良好的李德生,新中國成立以后地位不斷上升,他的政治背景被中央看在眼里,無論是中央紅軍和四野都沒有任何的瓜葛,他是最適合調查九·一三事件的人選。
接到任務的李德生一刻也不敢松懈,立即展開了調查工作。為了更準確的找到相關信息,李德生對于搜集來的資料進行篩查,在這其中有三封信一下讓李德生犯了難。
因為這三封信非同尋常,可能處理不當,就會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經過深思熟慮,李德生決定把這三封信交給周總理,希望能夠得到公平公正的處理。
這三封信是楊得志、韓先楚以及許世友三人寫給林彪的,在此之前,黃永勝、吳法憲等幾位四野將領已經被隔離審查,但這次是各大軍區的司令員,個個都身居要職,戰功顯赫,李德生自然要謹慎行事,一旦誤判,將會產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周總理審閱信件
盡管中央對他很是信任,但他明白,林彪在這個時候正是風頭緊的時候,一旦有哪些地方判斷有誤,將會污蔑到清白領導干部。當他把信件交給周總理,周總理也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系,多次反復審閱信件,并囑咐李德生,信件放在他這里,這件事情到此為止!
李德生心領神會,知道周總理做事穩重,不會輕易給出結論,對于這樣做,李德生也同樣贊成周總理的做法。
這三封信雖然都是寫給林彪的,但是信件上的內容都是正常的匯報工作和請示下一步的工作任務,林彪曾經作為軍委副主席,軍事方面的事情要向林彪請示,之后,再請示毛主席,對于這樣的工作流程,是再正常不過了。
周總理不愿意公開這些信件,也是對開國元勛的一種保護,李德生也是看出了周總理的意圖,他才轉身離開,沒有多加詢問。
這足以說明,李德生的大智慧,如果不是他得當的處理方法,最終的結果是不可預估的,李德生機智應變各種事件的能力使得他的政治生涯也一直順風順水,最終成為我國重要的領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