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1990年春晚有一個經典小品,是陳佩斯和朱時茂表演的《主角與配角》。
小品的故事設定是這樣的:陳佩斯是一個跑龍套的配角,朱時茂則是戲中的主角。陳佩斯因為長相“猥瑣”,只能扮演一個叛徒,而相貌堂堂的朱時茂作為主角,理應占據舞臺的中心,享受所有觀眾的目光和掌聲。
說白了,陳佩斯的配角就是一個背景板,他存在的作用就是為了襯托主角的偉岸和高大,不能喧賓奪主。
但在這個小品世界里,陳佩斯沒有按照套路出牌。
在一場戲中,主角朱時茂被配角陳佩斯擋住了正臉,變成背對觀眾,他告訴陳佩斯,“我讓你怎么站,你就怎么站。你怎么總搶戲呢?”
陳佩斯抱怨觀眾只能看見他的半張臉,朱時茂說:你演的就是二皮臉嘛!不能搶戲,對不對!你要始終保持我的正面給觀眾。”
而陳佩斯則巧妙地運用夸張的表情和滑稽的動作,把所有觀眾的目光從朱時茂身上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面對氣急敗壞的朱時茂,陳佩斯說:“我連臉都不要了,拿什么搶戲啊?”
這讓觀眾們哄堂大笑。陳佩斯沒有直接破壞劇情,也沒有違背主角和配角的安排,而是用自己的幽默和聰明,把配角的光環無限放大。
用今天的話說,陳佩斯在“擦邊”。他依然是個配角,但他在規則允許的邊緣,完成了對主角的逆襲。這既不是赤裸裸的對抗,也不是完全的順從,而是一場在規則允許范圍內的博弈。
但這樣的擦邊,讓主角很不爽!
吳柳芳的故事就像陳佩斯和朱時茂在《主角與配角》中的表現。
吳柳芳原本是一名體操運動員,也曾站在聚光燈下,但在受傷退役后,她失去了舞臺。生活的重壓讓她不得不另尋出路。她選擇拍攝跳舞的短視頻,她的穿著并不違反具體的內容審核要求,但卻總能在視覺上制造一種模糊的吸引力,積累了不少粉絲。但這讓一些同行非常不爽,本來應該是主角的她們,感覺被搶了戲,于是就告誡吳柳芳不要擦邊,正所謂“本是同根生,相煎特別急”。
但正如陳佩斯在小品中的臺詞所說:“你管得了我,還管得了觀眾愛看誰嗎?”
小品的畫面之外還有兩種人
一是舞臺之外,始終沒有露面的導演,他是小品世界規則的制定者,不論主角還是配角,最終情節的發展都得聽導演安排。
朱時茂多次用“主角身份”來壓制陳佩斯,比如說:“只要我掏出槍,你就倒下!”
陳佩斯則全力配合著朱時茂,一抬手還沒等開槍就倒下了:“這不是顯得您槍法準嘛!”這種幽默的反擊,讓觀眾的笑聲淹沒了臺詞。
導演面對陳佩斯瘋狂的“擦邊”,他一直沒有喊停,而是默默地觀看著,最終選擇了容忍,因為他知道,觀眾的認可比誰是主角、誰是配角更重要,這樣的表演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歡樂,因為觀眾們從配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也許在導演的眼中,擦邊是對權威的一種挑戰,但在觀眾們看來,擦邊者的存在,恰恰暴露了規則本身的缺陷,也會推動規則的優化。
作為規則制定者,導演可以隨時調整邊界,把曾經允許的“擦邊”行為重新定義為違規。就像今天的某些平臺,會先利用“擦邊者”吸引流量,待他們積累足夠關注度時,迅速換上新規則,重拳出擊。
正如吳柳芳事件引發的爭議,在平臺上,像這樣表演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是不是也應該定義為擦邊,而被禁止關注。大家對吳柳芳事件的關注,也將推動導演和平臺對規則邊界的反思。
小品畫面外的第二種人:觀眾
觀眾們是小品里這場博弈的終極裁判,他們用掌聲和笑聲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當朱時茂說陳佩斯,你這條件演不了主角,陳佩斯讓他問問觀眾答不答應,贏得了觀眾們的熱烈鼓掌,朱時茂說,“你別發動群眾啊!”
陳佩斯是這樣回答的:
“我怎么發動群眾啊,群眾的眼睛自然是雪亮的!”
在小品里,觀眾們也沒有一句臺詞,卻用自己的熱烈表達告訴導演:我們愛看的,不是演員的身份,不是提前安排好的主角或是配角,而是我們自己所喜愛的,那種努力和真實。
沒有人一出生就注定是主角,也沒有人一出生就應該當配角,舞臺應該是對每一個人開放,特別是對沒有資源、沒有背景的普通人。
在小品里,朱時茂給陳佩斯畫了一個圈,讓他就站在這個圈里來表演,陳佩斯只能乖乖配合,因為他知道,作為配角,他沒有選擇權,只能照做,臺下的觀眾卻始終把掌聲送給了他,是觀眾們的善意和同理心,讓陳佩斯始終站在了臺上,完成了表演。
每個時代的配角都在苦苦掙扎
在小品的結尾,朱時茂的主角身份依然被保留,但導演和觀眾都默認了配角陳佩斯“搶戲”的成功。兩個人的表演讓觀眾發自內心地歡笑。
這就是導演的胸懷,也是一種大智慧:允許擦邊的存在,并不會削弱主角的地位,反而讓整場表演更加精彩,觀眾們也更加享受。
而今天,面對吳柳芳這樣的“擦邊者”,我們是否能像那個“隱身”的導演一樣,不必急于打壓,而是通過反思規則的模糊性,去完善規則本身?
在小品《主角與配角》上演的九年后,1999年,陳佩斯因版權問題與央視發生糾紛,央視下屬子公司擅自出版了《主角與配角》等十個小品的光盤。陳佩斯把央視的這家下屬子公司告上了法庭,這在當時尚未成熟的娛樂版權行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2002年法院判陳佩斯勝訴,但他也因此逐漸被主流舞臺邊緣化,再也沒有登上過央視和春晚的舞臺,甚至一度被稱為“封殺對象”。作為配角的陳佩斯雖然官司贏了,但只能算是慘勝。
一轉眼,34年過去了,我還是會想起《主角和配角》這個小品,因為在每個時代都有主角,也有那些苦苦掙扎的配角,更有無數個“吳柳芳”為了生活而期望著登臺,還有我們這些臺下的普通觀眾。
當年的春晚,已經被各種短視頻平臺取代,演員、觀眾、導演也換了一波又一波。只希望這個時代的導演們都有大智慧和寬容心,臺下的觀眾們也依然保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給那些無數默默無聞、苦苦掙扎的配角們,保留一個站在舞臺上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