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要是少將,我最多就是個中將”
1955年全國將帥大授銜,對為革命作出卓越貢獻的將領們,進行表彰和授銜儀式。
可是,授銜的結果讓很多人都不滿意,有的人認為自己的功勞更大,應該得到更高的職位,但也沒有因此而發脾氣,授銜儀式圓滿完成。
儀式結束后,彭元帥私下找到了毛主席,為其中一人打抱不平:“解方的功績怎么才只是個少將,他要是少將那我最多也就是個中將。”
幾番討論下,毛主席也感覺職位確實給的低了,但將職已經授了,這時候再提升,難免其他人也會來表達不滿。
最終二人商量之下,解方仍是少將,但位列798名少將之首。
一、少將之首解方
解方原名解如川,字沛然,吉林遼源人,共產黨的將領大多出身貧苦,都是靠著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立下赫赫戰功才能拜將封侯。
但解方出身并不清苦,他的父親是吉林省的議員,家境十分殷實,讀得起書,吃得起飯,可以說他的童年過得十分順利。
解放從小的夢想就是能夠東渡日本學醫,盼望著學成歸來成為一代圣手,救人于苦難之中,這與他的家庭環境有關。
身為官僚階級的家庭,他清楚人民正處于水火之中,但他父親身居高位,看不到底層的生活,耳濡目染之下,以至于解方有了只要學醫救人就能讓人們開心的天真想法。
改變他一生的人是國民黨少帥張學良,解方因為家庭原因,從小讀的就是高級學校,也就和張學良的弟弟張學銘成為了同學。
張學良經常聽弟弟說解方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便提出了讓解方陪著張學銘一起去日本學軍事,但解方拒絕了,表示自己要學醫救人。
張學良交談一番發現,解方學醫的目的是因為想要“救人”而并非想要“學醫”,于是便開導他:“如今的社會,學醫可救不了多少人,但領兵打仗卻能救國。”
解方也不傻,他只是常年在學校,不了解社會的真實情況而已,與張學良促膝長談之后,他理解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小醫救人,大醫救國”,自此他踏上了救國之路。
來到日本之后,抱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刻苦學習,以第一名的成績從日本軍校畢業,并得到了天皇賞賜的軍刀,這也是第一次以中國人的身份在別國獲得的最高榮譽。
雖然解方看不上這把軍刀,但他卻明白這是中國人應得的榮譽,張學良聽說這件事后,還親自致電道喜。
回國后,解方就直接被劃到張學良的麾下,任東北軍的大隊長,并在上任的第二年在“天津事件”中抓住了幾名日本特務,其中還有一名是自己在日本的老師。
出色的表現讓張學良很滿意,而解方沒有對日本“老師”留情更讓他感到欣慰,不僅提拔他做自己的副官,還提出要把妹妹嫁給他,可惜最后沒能如愿。
二、加入中國共產黨
“九一八”事變爆發,蔣介石命令國民黨四處屠殺國內共產黨,反而對日寇的進攻采取“不抵抗”的方式,這讓張學良和解方都很生氣。
眼睜睜看著士氣低落的東北軍不斷折損,這讓解方萬分沮喪,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學軍事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努力學習難道就是為了把刀對準國人的嗎?”
看著日軍在東北三省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再也無法忍受,私自帶兵偷襲了日軍正在村里屠殺的一支小隊。
張學良知道后覺得他做的很對,但違抗軍令這件事也不能不管,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將解方革職并監禁,隨后過了幾天便放了出來。
國民黨的做法讓解方感到不齒,心灰意冷的時候,自己的好友推薦他加入共產黨,并把《八一宣言》送給了他。
解方在閱讀了《八一宣言》之后,精神煥發,共產黨的目標和綱領正是他所想的,于是在好友苗浡然介紹下,秘密加入共產黨。
本來身份藏得好好的,西安事變之后更是依靠自己的聲望進入東北軍的領導層,卻因為地下黨叛徒的出賣,差點被抓,身份暴露之后,他一路逃亡到延安,回到了共產黨的懷抱。
這天,毛主席和周總理一同接待了他,并對他這段時間對東北共產黨勢力的照顧表示感謝,“歡迎,你現在回家了,解放了,不如就叫‘解放’好了。”
因此,“解如川”正式更名為“解方”,并負責共產黨的情報工作,之后才轉到前線抗日。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在終于回到東北的故鄉,時任東北野戰軍縱隊參謀長,為黨內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并在之后的四平保衛戰、遼沈等戰役中,多次立功。
三、跟隨彭總,抗美援朝
彭總征戰沙場,戎馬半生,立下無數戰功,在他手下,卓越的將領很多,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十大參謀長”。
解方就是其中一員,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央根據各軍之間的情況,組成了抗美援朝志愿軍,由彭總任總司令,韓先楚、鄧華為副司令員,解方是參謀長。
朝鮮戰爭爆發的初期,朝鮮短短兩個月就占領了幾乎整個半島,彼時,美國也派軍趕來,解方敏銳的察覺到,美軍的主力部隊多半會在仁川登陸,并向上級匯報。
隨后我方向朝鮮告知了這一情況,可對方卻絲毫不以為然,直到美軍成功在仁川登陸后,徹底失去了戰場的先機。
志愿軍入朝戰斗的時候,擺在面前的難題是如何在25萬志愿軍秘密入朝而不被發現,在解方的指揮下,戰士們晝伏夜出,工兵前行架橋,成功躲過了敵方戰機的偵查。
此后,解方就一直跟在了彭總司令的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在與美軍的初次交鋒中,多虧了解方的獨到見解,才能不落下風,彭總也親切的稱他為“小諸葛”。
朝鮮戰爭,打了三年談判兩年,期間大大小小的談判不知道有多少次,但次次彭總都會帶上解方,這是因為解方高超的外交能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第一次談判是在1951年6月,正好朝鮮戰爭開始一年后,美國總統杜魯門表示愿意談判,那時候美國的派來的代表還只是個小人物,即使如此仍表現的高高在上。
談判桌上,美國代表認為自己海空軍力量強大,要求中朝讓出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和平補償。
對這種海盜行為,解方自然不能接受,立刻出言反擊,懟得對方代表啞口無言,氣憤的逃離現場。
一直到1953年,美國此時也是被一次次的打怕了,派出了喬埃做代表,進行了最后一次談判,并終于簽訂了停戰協議。
之后,喬埃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談判的主要對手就是中國的解方,他的外交能力很強,很難對付。”
戰爭結束后,彭老總更是高興的說道:“回頭就把解方送到外交部去,這樣的人不去干外交,簡直就是浪費人才。”
結語
解方對于自己僅僅被授予少將職位并沒有不滿,聽到彭總為了自己還親自去找主席理論,心里很感動,但還是對彭總說:
“粟裕將軍都可以放棄元帥,我為什么不能滿足于少將,不過是個職位而已,只要能繼續為人民服務,什么職位都一樣,這不正是我們新中國的綱領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