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作為東北奉系軍閥首領(lǐng)的張學良通電全國表示自己,直擁護南京政府,武力調(diào)停。張學良的這一通電受到了蔣介石的高度贊揚,這使得南京政府的實際控制地區(qū)又一次得到擴大。與此同時奉系軍閥在從此成為了一個歷史名稱,東北軍成為他們的新身份。然而在歷史書中被一筆帶過的東北易幟,其背后是想象不到的利益斗爭。在后張作霖時代的奉系軍閥團體,內(nèi)部利益盤根錯節(jié)。作為新上臺的張學良,在這種復(fù)雜局面中,最終決定通電全國擁護南京,足夠可以看出張雖年幼,但絕非庸人。
暗流涌動
1928年皇姑屯鐵路線上的一聲爆炸巨響,徹底打亂了這個時代的格局,一代梟雄東北奉系軍閥首領(lǐng)張作霖經(jīng)搶救無效后身亡。
張作霖的去世也給原本混亂不堪的中國局面又增添了一份波云詭譎,張作霖身亡之后最核心的問題是誰來繼承他的位置?
盡管張作霖在去世之前已經(jīng)給自己的兒子張學良做各種鋪路的準備,但是老張做的這些遠遠不夠,還沒有達到非常成熟讓張學良直接上手接班的條件。這個時候他突然去世,留下的是一個相當難處理的局面
此時的奉系軍閥,一方面軍中那些跟隨著張作霖一起從土匪時代過來的老兄弟們勢力深厚不容小覷;而另一方面以楊宇霆等人為首的青壯派將領(lǐng)虎視眈眈野心膨脹。試想一個20多歲從軍沒幾年的張學良怎么能在這復(fù)雜的形勢中接過父親的衣缽呢?
不過好在東北軍老派將領(lǐng)們普遍感念張作霖的情誼,他們一致推舉張學良作為繼承人。這一番老將扶上馬情誼感人,但是他們也存了心思,既然你小張是我們這些叔叔大爺們推上去的,那么自然你應(yīng)該聽我們的話,東北元老派系應(yīng)該在奉系中掌握更強的話語權(quán)。于是隨著張作相的請辭,在他們的力推之下,張學良正式接手過奉系這一個龐然大物,他也一舉成為當時全中國最耀眼的軍政明星。
勢如水火
上臺以后的張學良騎虎難下,一邊是推自己上臺老派元老們,另一方面是楊宇霆為首的青壯派,雙方在桌面桌下進行斗爭,到頭來還是自己夾在中間兩面受氣。
這個時候的張學良可能會想起,要不是自己太過信任郭松齡,讓他的機會在華北拉起大旗反叛,自己怎么著也不會如此之尷尬。從長遠來看,郭松齡反叛雖然對準的是張作霖,但實際上影響最深的卻是張學良。由于郭松齡的反叛,導(dǎo)致張學良手中親信部隊盡在這次叛亂中折損,等到他上臺的時候,身邊已經(jīng)難以馬上找到完全聽命于自己的軍事力量。
在這紛亂如麻的局勢中,最讓他頭疼的還是楊宇霆、常蔭槐等人的目中無人。楊宇霆這個人一向恃才傲物,張作霖在世的時候還能壓住他,等到老張撒手人寰,整個奉系再也沒有他所忌憚的人了。面對剛剛上臺的張學良,楊宇霆更是以一種長輩的姿態(tài)頤指氣使。
由于楊宇霆在東北奉系部隊中根基深威望高,甚至一度東北奉系部隊只有楊督辦,而不知道有張少帥。常蔭槐則是跟楊雨婷穿一條褲子,在張學良上臺后不久,楊宇霆和常蔭槐二人就提出要組建山林警備隊。接過提案一看,山林警備隊裝備的全一色都是從德國買來的機槍,而這時候大部分奉系部隊還用的是自己產(chǎn)出的步槍。
更讓張學良頭疼的是此時東北奉系部隊中沒有能夠真正和楊宇霆掰腕子的人,老一批的元老們,老的老廢的廢,不堪大用,而楊宇霆更倚仗著自己和日本方面交往密切而更加目中無人。要想穩(wěn)固自己在東北縫隙中的地位,就必須解決掉楊宇霆,而要解決掉楊宇霆而又穩(wěn)住局勢只能借助外力。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明顯是不合適的,日本人和張學良有殺父之仇,這時候再去討好日本人,無論是張學良自己還是奉系部隊其他將領(lǐng)都不能接受的。
于是只剩下一條道路,那就是尋找南方蔣介石政府的幫助。也正是因為諸多考量,最終張學良在1928年通電全國,表示擁護南京政府東北改旗易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