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神秘的半島小國,朝鮮向來以低調務實的作風而聞名,讓外界人士為之深深地好奇。
尤其是近些年來,有關朝鮮缺糧的新聞報道越來越多,也更加勾起了大家的求知欲望。
本篇文章,我將以親身經歷,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有關朝鮮糧食供給的真實狀況。
在進入21世紀后,出于創匯的迫切需求,朝鮮曾經大開國門,鼓勵國外游客前來旅游。
借著這股春風,我也踏上了去朝鮮旅游的路程。
想去朝鮮旅游的話,不光得有護照,還得去辦理簽證。一般而言,可以在丹東的話朝鮮領事館直接辦理。
而且,朝鮮還沒有開放自由行,外國游客們必須得報名旅行團,然后以團體出游的方式,前來朝鮮旅游。
從丹東出發,有一列直達朝鮮首都平壤的國際列車。這是普通的綠皮火車,速度并不快,但好處就是可以安心地欣賞路邊的美麗風景。
列車過了大橋后,就來到了朝鮮的邊境城市新義州市。
以城建角度來看,新義州的規模并不發達。雖說號稱是朝鮮第四大城市,但就城市化水平來看,基本上和中國的一個普通縣城差不多。
在新義州短暫停留時,上來了一些準備前往平壤的朝鮮人。
此時正值飯點,很多朝鮮人都打開了飯盒吃飯。
我粗略看了一眼他們的伙食,基本上是大同小異,飯盒里裝的是米飯、泡菜和咸魚,沒多大差別。
朝鮮兩面靠海,西邊是黃海,東邊是日本海,海魚眾多,食鹽產量也大,所以咸魚和泡菜也就成為了朝鮮普通人的日常飲食了。
沒過多久,火車又繼續向南行駛。在新義州和平壤之間,是連綿不斷的田野和山丘。
朝鮮是一個多山的國家,百分之七十的土地都被群山所覆蓋,適宜耕種糧食的土地很少,因此山坡上也被開發出了很多的梯田。
而在田埂上,則有很多朝鮮語的標語,內容大多是鼓勵人們艱苦奮斗的話語。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行駛,列車終于到達了平壤。
前來迎接我們的是朝鮮導游金順姬女士,她的父母都是平壤的中層干部,而她自己也是金日成綜合大學中文系畢業高才生。
在朝鮮,導游屬于高薪有地位的職業,必須得同時符合家世好、樣貌好、學歷高這三個要求才可以入選。
也是在金順姬的口中,我們一行人得知了朝鮮老百姓的糧食供給情況。
朝鮮的糧食是實行定量分配的,以平壤市為例。每個成年人一天可以分配到700克的糧食,其中有350克的粗糧和350克的細糧。
細糧就是大米、白面,而粗糧則包含了紅薯、玉米、土豆、大豆等幾種糧食。
而10歲以下的小孩子的糧食配給量,則在每天300克左右。
以上這些都是平壤地區的糧食供給額度,至于朝鮮其他城市的供給量還要略微更少一點。
此外,朝鮮人去領糧食的時候,不僅要帶上錢,還得需要糧票。
朝鮮是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買任何東西都需要票證。買糧食需要糧食,買布需要布票,買油需要食用油票。
糧票按重量劃分的話,有半斤、一斤、兩斤、五斤、十斤等好幾種呢。
聽金導游說,近些年來,朝鮮也在努力生產化肥,以提高糧食的產量。同時也不斷從外界進口糧食,保證了老百姓衣食無憂的生活。
總的而言,在金正恩同志的領導下,朝鮮人的生活是越來越好,對未來也是充滿了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