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缺愛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吸渣”體質。因為他內在有一個比較大的空缺,以至于別人給他一點點好,就認為他是全世界。
這好比一個人會給每一個遇到的人發糖,可偏偏孩子認為他的糖最甜。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往往很容易被渣男渣女所吸引。
是什么讓孩子內心出現這樣的一個空洞呢?
歸根到底是,小時候沒有如期建立起情感依附和安全感。
還是那句經典的話——大腦的首要目標是生存。嬰兒自降生起,必須依靠父母的照料才能長大。
如果在建立依戀關系的窗口期,父母只管孩子吃喝拉撒,安全感給得不夠,就難以建立穩定的依戀關系,長大后,他們的行為也會受到這些壓力的影響。上面所說的,只是其一種表現而已,這類孩子身上背負的東西比我們想象的多很多,沉很多。
內心充盈有智慧的人,走到哪里都像太陽那樣,給人帶去舒服和溫暖,而培養這樣的人,只需多做“一件事”——用“肌膚之親”表達愛,就能建立起牢固的依戀關系。
當父母與孩子有身體接觸的時候,比如撫摸他的手、小腦袋,大腦都會分泌催產素。研究發現,催產素可以增強記憶力、舒緩壓力,讓人產生被愛的感覺,繼而增強幸福感。
當寶寶被滿足感和安全感填滿,其大腦就會從生存壓力當中解放出來,轉而投放大量的資源向外探索,尋求自身的發展。
而且大量的皮膚接觸,也能給大腦帶來很多觸覺刺激,讓神經元之間發生更加綿密的連接,繼而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
再說了,娃兒情緒穩定,每天開開心心的,生長激素的分泌得更多,營養的吸收率也更高,身高自然也長得快。
0-3歲,是依戀形成關鍵期,也是大腦和身高發育的最高峰。既然肌膚接觸對開發智力有助益,又能讓身高增長得更快,還能給到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我們就應該花點功夫去做。
可現實是,不少爸媽都嫌麻煩,不愿意去做這件事。
其實,花不了多少時間的,只要將以下這些小細節融入到日常當中,就能給到孩子滿滿的愛,暖暖的幸福。
①據說當我們抱著寶寶的時候,看著他的眼睛,大概10分鐘左右就會分泌催產素。
在依戀敏感期,能抱他就盡量多抱抱他,尤其是哭鬧的時候,要及時回應,比如摸摸他的小腦袋,輕輕拍打他的背部。時間充裕的,還可以每天做幾次嬰兒撫觸按摩。
②撓癢癢可以讓寶寶大笑,可以釋放壓力,放松身心,增強抵抗力。在寶寶覺醒的時候,用手輕輕撓一撓他的肚子和脖子,他會笑得很開心。
③念繪本、唱兒歌給他聽的時候,讓躺在你的懷里,或坐在你的腿上。孩子聽著你的聲音,感受你皮膚帶來的溫暖,心靈就能得到撫慰。
④1歲半之后,孩子大了,很難抱得動了,但還是很喜歡身體接觸的,平時走路時,多牽手,還有輕拍小腦袋。
聽說,緊緊擁抱孩子,他的副交感神經會因為植物神經反射而占主導地位,從而放松下來。所以多創造擁抱的條件,比如睡前或者去幼兒園接他的時候,可以先用力擁抱他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