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概述
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帝國不僅要面臨軍事上進退失據,還要面臨政治上權力傾塌,同時社會面民心上更是動蕩不安。
于是俄國革命者掀起了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先是建立了俄國臨時政府。
緊接著同年十月,又掀起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又推翻了俄國臨時政府,此后,蘇維埃俄國正式成立。
俄國革命是一場政治和社會運動,推翻了以專制方式統治俄羅斯的沙皇帝國政權。
俄國革命前景
1905年,彼時的俄羅斯曾爆發過第一次革命,民眾通過一連串罷工行動向當時的俄羅斯帝國示威,但革命最終以失敗告終,革命者均遭到帝國鎮壓。
但1905年革命喚醒了這頭沉睡的雄獅。
1917年初,俄國的革命時機逐漸成熟。政府體制的軟弱無能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盡管俄國拖垮了德意志帝國,但本身實力羸弱同樣是不爭的事實。
俄國百姓認為他們的皇帝尼古拉二世無能,是造成俄國經濟惡劣的罪魁禍首。伴隨著革命思想的誕生,由此也導致了俄國人政治意識的崛起和蓬勃發展,一場浩浩蕩蕩的俄國革命就此展開。
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頗有些事發突然的意思,因為整個二月革命期間,革命者之中甚至連明確的領導人尚未確立,并且也沒有一個詳盡的正式計劃,就像是一時興起于是就欣然爆發。
不過二月革命之所以爆發也是可以預見的,從尼古拉二世宣布加入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已經點燃了革命的導火索。彼時的俄羅斯人早就厭倦了現行的體制,食物的短缺、戰爭的弱勢,讓每個俄羅斯人心中的弦一直緊繃著。
直到排隊領取食物的人們喊出第一聲口號:“面包,給我面包!”之后,革命的導火索就這么“草率”的引爆了。
群眾的抗議和罷工,百姓的示威游行,讓革命者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機會就擺在自己眼前,俄羅斯百姓在得到上百名社會主義激進者的鼓舞之后,罷工和游行迅速蔓延至整個首都彼得格勒。他們激烈地斥責著政府,控訴著不公的待遇。
為了防止革命之火蔓延,尼古拉二世命令塞蓋·哈巴洛夫將軍武裝阻止首都的混亂,正是這一舉措加速了尼古拉二世的倒臺。
因為大部分的士兵不僅沒有遵守將軍的命令,反而一夜之間叛變,他們加入群眾,在刺刀上綁著紅絲帶,尼古拉二世布下的防線短時間內就被戳破。
1917 年 3月13日,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退位,取而代之的是由溫和的社會主義者亞歷山大·克倫斯基領導的臨時政府。
此時的俄國處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蘇維埃政權并存的狀態,直到俄國革命領袖列寧回到彼得格勒發表“四月提綱”,提出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后,又一場風暴正在醞釀。
列寧和斯大林
十月革命
亞歷山大·克倫斯基領導的共和國還未來得及鞏固權力,緊接著俄國就爆發了十月革命。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者弗拉基米爾·列寧,帶著一種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治意識,率領著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掀起了這場俄國十月革命,同時也是二十世紀共產主義革命的起源。
亞歷山大·克倫斯基的權力,迅速被一種新的政治組織形式所削弱:他們是蘇維埃工人、農民的集合。在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腐敗和落后之后,俄羅斯的普通人終于推翻了貴族階級,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開始來臨。
這場革命其實早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已經有所預謀,只不過一直未能迎來一個良好的時機,而二月革命爆發之后,終于有了足夠的機會和準備,團結那些因戰爭努力、糧食短缺和各種抗議活動的俄羅斯人民,由此完成俄國到蘇維埃的轉變。
十月革命的成功,不僅嚴重打擊了世界各國的帝國主義統治,同時推動了國際社會上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更是極大地鼓舞了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發起解放戰爭。
毛主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
俄國革命的主要原因
以沙皇為首的專制政權的存在,擁有絕對的權力,不能容忍批評,拒絕走向政治開放。由此也導致了經濟的停滯和癱瘓,造成了糧食短缺、貧困和苦難。
再加上俄羅斯帝國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斷失敗,在此期間,1700000名俄羅斯人喪生,600000人受傷。沙皇手下軍官的無能和殘忍,引爆了俄羅斯軍隊的不滿,引發了不愿意繼續戰斗在前線的大規模逃兵。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當俄羅斯的軍隊都不愿意成為尼古拉二世的臂膀的時候,他的失敗就已經板上釘釘了。
1917年2月,彼得格勒駐軍所有團的叛變,他們加入了人民起義軍,加速了尼古拉二世政權的倒臺。
俄國革命的主要后果
帝國沙皇政權于 1917 年 2 月被溫和的臨時政府取代,并從 10 月起被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政府取代。
1917年至1923年間,俄國內戰爆發,布爾什維克與被稱為白人的民族主義和親君主主義不分對立,最終結果以布爾什維克的勝利而告終。
1918年7月,由沙皇尼古拉二世、沙皇亞歷山德拉,以及整個羅曼諾夫王室均被暗殺,包括他們的五個孩子,塔蒂亞娜、阿納斯塔西婭、奧爾加、瑪麗亞和阿列克謝王子。謀殺是由布爾什維克軍隊進行的,他們很可能聽從了列寧的命令。
1922年,蘇聯成立,建立了計劃經濟制度和一黨制。
不論是二月革命還是十月革命,對俄國而言都有著跨時代的意義。當先進的思想剝掉了束縛,俄國最終迎來了脫胎換骨的蛻變。
我們國家同樣如此,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