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理和歷史等原因,俄國人一直被排擠在歐洲文明的邊緣,被視為歐洲最蠻荒的地區。當時俄國作為一個封建農奴制國家不管是經濟,文化還是人口素質都遠遠落后于西歐等國。
俄羅斯帝國地圖
彼得一世成為沙皇以后,對俄國進行系統性改革,從此俄國開啟帝國強盛之路。
彼得大帝
在19世紀初的歐洲,法蘭西的皇帝拿破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這位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使歐洲深陷戰爭泥潭,當時歐洲最強悍的軍隊幾乎都被拿破侖擊敗了,直到他在1812年做出了一個現在看來錯誤的決定--入侵俄國。
士氣高昂的拿破侖軍隊
不敗之軍
拿破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統治整個歐洲,而且拿破侖明白只有把俄國踩在腳下,才能征服英國。1812年5月,拿破侖率領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拿破侖相繼獲得了斯摩棱斯克戰役、瓦盧蒂諾戰役、維捷斯克戰役的勝利,擊垮了阻止他的俄軍部隊。
拿破侖軍隊在莫斯科
但在該戰爭后期,因為遇到了俄國軍民的強烈抵抗和罕見的凜冬,使法國軍隊損失慘重,大約有四十萬法軍士兵在俄國死亡。
戰爭主要轉折點
1812年9月7日,拿破侖率領法軍獲得了極為艱難且浩大的博羅季諾戰役的戰術勝利,但雙方均損失慘重,俄軍優秀指揮官巴格拉季昂親王、火炮指揮官庫來索夫戰死。
與拿破侖交戰的俄國士兵
9月16日,拿破侖進入莫斯科。但在戰略上,俄軍司令庫圖佐夫、巴克萊等人力排眾議,放棄首都,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帶著剩余的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居民撤出,逐步深入俄羅斯腹地,采取焦土戰術(毀壞地面上所有的一切,包含農作物、工廠和城市,破壞任何可能對敵人有用的東西),拯救剩余的俄軍的有生力量。
焦土政策
拿破侖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 [18] 。同時,俄羅斯的寒冬,成為了拿破侖的最大阻力 ,由于法軍物資補給不足延滯、兵力分散,俄軍迎來重大轉機,庫圖佐夫以逸待勞并趁機不斷襲擾法軍,在幾個星期的災難對戰中,本處以優勢的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后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
拿破侖軍隊敗退
最后拿破侖不得不下令撤退,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則被歐洲人譽為歐洲的救世主,在拿破侖戰爭結束之后,俄國人便以歐洲憲兵的身份閃耀登場了。
亞歷山大一世 “歐洲救世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