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提到了“老好人”這個話題,順便和大家介紹了一部高分港劇《巾幗梟雄》以及劇中當之無愧的“老好人”—由鄧萃雯飾演的蔣家四奶奶,今天繼續以這部劇開題,來講一講“知恩圖報”和“恩將仇報”。
因為四奶奶的正義感、“老好人”性格以及她對蔣老爺的愛,所以自她嫁入蔣家以后就將操持家務、打理生意作為自己最大的責任。她不僅救過一直暗害她的大奶奶之子畢文多次,也救過二奶奶的畢武和三奶奶的畢正多次。
如果不是她的幫助,畢文便會因搶奪帳房鑰匙被蔣老爺斥責,會因和漕運大佬彭鏗的女人海棠偷情被游街示眾,會因買兇殺害三掌柜柴九而血債血償。
如果沒有她的幫助,畢武可能就會因為二奶奶和眾人著急交贖金被綁匪撕票,會因二奶奶死后無人照顧被大奶奶排擠打壓。
如果沒有她的幫助,畢正也不會受到蔣老爺的器重,可能還是和三奶奶一樣當個小透明和出氣筒;更不會一步步成長,最后繼承了蔣老爺的遺志,接管了慶豐年米鋪和蔣家大宅。
說四奶奶是蔣家上下尤其是蔣家子孫的大恩人一點都不為過,然而四奶奶的善意并沒有換來知恩圖報,而是恩將仇報。
大奶奶自是不必說,從年輕時就和四奶奶爭斗,費盡心機拆散了青梅竹馬的蔣老爺和四奶奶,還間接害死了四奶奶全家,害四奶奶亡命天涯。四奶奶嫁進蔣家以后,無時無刻不給兒子畢文灌輸四奶奶是來搶東西的觀念,聯合畢文、祥發叔、二奶奶和彭鏗與四奶奶作對,每一次都害得四奶奶差點無法翻身。只要兒子被斥責或者受到委屈,不管兒子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但首先一定怪罪到四奶奶身上,絲毫不顧念四奶奶曾經數次拯救她兒子的恩情。誠如她所言,她和四奶奶是天敵,天生的敵人,矛盾不可調和。
再看二奶奶,兒子畢武能從綁匪處平安回家,四奶奶、柴九和畢正可以說是功不可沒,然而二奶奶性子太直,耳根子軟,經常被大奶奶利用去沖鋒陷陣。起初她以為大奶奶和畢文才是營救她兒子回來的大恩人,所以去針對四奶奶、三奶奶和畢正還算情有可原,但是后來她又因為大奶奶挑撥誤會蔣老爺二十多年來從沒有來愛過她,只當她是“治鬼靈符”,所以又開始作妖,也絲毫沒想過當時若不是四奶奶力排眾議地不交贖金,她哪里還能見到那么活蹦亂跳的兒子。
然后是三奶奶,她后期是四奶奶陣營的,更為了救四奶奶而死,人品真的沒話說,但前期她也確實很氣人。因為懦弱的性格和對畢正的母愛,她一直被迫站在大奶奶這邊,也總是阻止畢正去幫助四奶奶。即便她知道四奶奶是個好人,即便她知道四奶奶也對畢正很好,可她依然還是沒有勇氣站出來為四奶奶說話,即使在柴九的誘導下說出了真話,卻還是因為大奶奶和二奶奶的再次逼迫逃離了蔣家,更阻止畢正回蔣家幫忙。所幸在蔣老爺的激將法下終于找回了自我,不再怕事,還會為了被陷害的畢正和大奶奶正面硬剛。
四奶奶對大奶奶,二奶奶和三奶奶都有恩,她希望借著這份恩情,可以讓大奶奶為蔣家大局著想,不要再興風作浪;可以讓二奶奶認清老爺對她的愛和大奶奶的居心叵測,不要再為虎作倀;可以讓三奶奶真正了解兒子畢正的心情,勇于反抗大奶奶等牛鬼蛇神的壓迫,然而只有她對三奶奶的寄望實現了。
相反,她一開始救柴九只是出于柴九可能知道綁架畢武的真兇身份,所以抬舉柴九,賣他人情,又幫助他洗刷了偷柴九女人海棠姑娘肚兜的嫌疑,使他成功獲釋,對柴九并沒有像對大奶奶,二奶奶和三奶奶那種寄望,結果一直堅定不移地站在她身邊,安慰她、保護她、用行動支持她的就只有柴九。
這便是我這篇文章的主題:希望對方有恩必報,不如與對方建立起共同的利益關系
還有韓劇《女人天下》中,尹元衡的正室金氏聽從文定王后的意思,再加上自己善良謙厚的性格,對待妾室鄭蘭貞相比較鄭蘭貞的嫡母對待生母(實為養母)的態度來說,可以說是付出了極大的真心和善意。
即便鄭蘭貞對她總是擺出居高臨下的態度,還讓她吃了很多暗虧,但她還是選擇接受了鄭蘭貞先于她與尹元衡行房的事實,接受了鄭蘭貞成為尹氏家人并入住到尹家宅邸的廂房而非像生母一樣住在下人住的茅草房或在外面租房住,幫助虛弱的鄭蘭貞產子而沒有在她產子的謀害她的孩子,視鄭蘭貞的兒子為親子并給予他嫡子的待遇,在文定王后問罪鄭蘭貞假傳旨意將她趕回娘家之時沒有火上澆油,選擇再給她一次改過的機會。
她的這些舉動,是希望能得到丈夫的真心、文定王后的認可和鄭蘭貞的尊敬,鄭蘭貞也確實有一瞬間的動容,但她為了找回自己的身份,為了讓自己和兒子擺脫庶出的身份,為了過著像人的日子,還是狠心毒死了金氏,金氏當時正身懷六甲。
金氏和四奶奶一樣,布施恩情,并希望對方有朝一日能知恩圖報,結果萬萬沒想到被對方一次次恩將仇報,金氏不像四奶奶有主角光環,所以就這樣送了性命。
相反,鄭蘭貞和文定王后的相處建立在共同的利益關系之上,倆人也是從互相利用、互賣人情開始,一步步歷經生死,才建立起了更為深刻的信任感,所以她們就像四奶奶和柴九一樣,是可以為對方出生入死而非只是報恩那么簡單的。
《大明宮詞》里周興曾說過,“天下最易變的是人心,最善于偽裝的也是人心”,這便是在指明人心的復雜多變。誠如上述提到的一樣,你對他人布施恩德,他人感恩戴德,這是尋常認知,但你無法猜度人心,無法保證受你恩惠的人一定會知恩圖報而不是恩將仇報,所以不要對他人的回報太過期待,而是應該要洞察人性,以利益關系出發,以人情為依托,這樣彼此的關系才能長久。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