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米·卡特于昨天因病去世。剛好100歲,沒有走完2024。
我們還是因為他撐著身子,給拜登投票,才熟悉這位老人的。而他趕著在拜登任期快結束時離開,當然給了拜登一個報答他的機會——給予國葬。
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出任美國第39任總統,在其任內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在尼克松訪華結束時(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海簽署了著名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并確認了從臺灣地區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
然而,無論是尼克松還是他的繼任者杰拉爾德·魯道夫·福特都沒有能夠完成這一任務,因為他們都在同中國改善關系的同時也追求同蘇聯的緩和。尼克松在第二任期一開始就忙于同蘇聯達成關于核裁軍的各種條約和協定,美蘇之間開始了另一個緩和階段。這些引起了中國的擔憂。與此同時,中美兩國的國內政治狀況都阻礙了中美建交的進程。
到1976年,中國的周恩來、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相繼逝世;在美國,水門事件之后接任尼克松的福特總統也面臨著新的大選。當兩國的政治領導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國內問題上時,中美關系的發展停滯了。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中美建交公報》發表,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它的發表,標志著中美隔絕狀態的結束和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報》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外交關系的正常化,為東西方全面交流奠定了基礎,國際大企業們蜂擁而至,爭搶著來開拓中國這塊龐大的市場,而中國也在這場世界經濟浪潮中日趨成熟。
卡特在任期間,還促成埃及和以色列簽訂在中東和平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戴維營協議》。
因此卡特是中國的福音。對比現在美國對中國的戰略進逼,顯然那個時候美國是“寬宏大量”的,極大地扭轉了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為中國改革開放創造了有利條件。
相反今天美國在東南亞搞戰略平衡,使得東亞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熱戰的風險。
杰米·卡特還有其他的亮點,比如長壽、通過免疫療法戰勝癌癥、和妻子長百年好合,這些對于美國那些追逐風花雪月的總統們(比如克林頓、特朗普),屬于另外一類(目前看奧巴馬似乎也應該屬于這一類)。
歷史不僅僅是偉人的歷史。偉人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參與了那個時代,站在了那個時代的潮頭。當年參與中美建交的偉人都相繼去世,在百年未有大變局之下,中美合作與和平仍然是世界之福、中國之福。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