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120分鐘,一場演唱會180分鐘,能改變什么?
通常來講的確無法改變什么。但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有一群人就是在這短短的100多分鐘里收獲了“人生演出”。
他們當中,有人追完15場演唱會,在“現場”和生活的往返中,與曾經的自己和解。
有人化身演出“特種兵”,暫時離開職場牛馬的“預制人生”,在一場場演出里找回生活中80%的快樂。
有人在一場場搶票實戰里取得“真經”,幫60后老爸圓滿刀郎演唱會。有人在電影院里彌補童年的遺憾,重新“養”一遍自己……
電影、演出早已不僅是他們生活中的一種休閑娛樂方式,而是家庭、工作、學業壓力的重要出口,是他們的情緒價值“剛需”。
正如有人把定價不菲的毛絨玩具Jellycat搶到爆,有人把二次元谷子買成“塑料黃金”,在一個玩偶、一個虛擬形象或是一個偶像身上,他們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情緒”渴求。
而就在今年,像他們一樣的人變得越來越多。
據《2024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情緒成為年輕人消費決策的新熱點,近三成受訪年輕人會因為情緒價值療愈身心而進行消費。
與其說現代人鐘情于在電影和演出里尋找快樂,不如說,人們不再滿足于為一件東西的“用處”買單,而是把目光轉向物質與精神之間,尋求一種新的平衡,一種遙遙領先的精神狀態。
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段然
編輯 | 蔡玉
PART 01
“這一年我花得最值的一筆錢”
今年,追了周深15場全國巡回演唱會的90后女生桃八寶常常被同事們調侃,“不是周深開巡演,是你在開巡演!”
從成都到武漢,從武漢到北京,從北京到南寧,周深的巡演開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一年下來,門票加機酒花了大幾萬塊。
同事問她,“小半年的花費夠去冰島玩三個來回了,都花在看演唱會上,值么?”她反問對方,“你們都說我現在比以前開心了很多,難道不值么?”
95后男生LEN也被問過類似的問題。
今年他看了31場電影、9場演出,朋友說他就像文娛“特種兵”,一有時間就去看電影或演出,行程排得比工作日還緊張。
父母更是念叨他把收入的五分之一都花在這上面,“我父母覺得拿這些錢來吃點好的,不‘香’么?”一開始LEN還會解釋,后來次數多了他干脆一笑而過。
“我覺得有些事就是很難感同身受,在他們眼里這些是沒用的,他們無法理解對職場‘牛馬’來說這些是解壓的方式,是我生活中80%的快樂。”
正如LEN所說,過去這一年,電影、演出,給了他極大的精神滿足,而對于桃八寶來說,也是如此。
圖 | 桃八寶拍攝的周深演唱會現場
放在一年之前,桃八寶也無法想象,幾場演唱會而已,能改變什么?
那時的她甚至對追星有偏見,“我從來不追星,我是那種做事要效率、要時間節點,特別一板一眼的人,所以看演唱會這事我很明確,我不是去追星,只是喜歡周深的聲音,是去聽現場的。”
在聽眾和粉絲之間,她始終守著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刻意疏遠現場的狂歡,做一個冷靜的“看客”。但慢慢的,她發現自己變了。
她記得武漢演唱會那天趕上她的農歷生日,更巧的是,那一天也是周深粉絲團成立十周年的日子。
舞臺上,周深為現場3.5萬人唱起《生日祝福歌》,一句“跟所有的煩惱說拜拜”,桃八寶就融化在這龐大的祝福里。
似乎命運的齒輪在那一刻開始轉動。那天散場之后,向來獨來獨往的桃八寶在地鐵里遇到一個來現場接女兒的母親,她們攀談起來,這才得知母親因為女兒追星感到焦慮。
“我當時勸她不要只沉浸在媽媽這個角色里,嘗試從女兒的角度去理解她為什么追星,她喜歡的是什么,積極地引導孩子。我對這個母親說,希望她可以開心一點。”沒想到,這一句話把對方說哭了。
勸別人那一刻,她突然清醒過來,自己不是也和這位母親一樣?總是習慣用理性思維去評判事物的目的、意義、價值,一直站在追星這個詞的對立面上。
如果非要給快樂的事找一個意義,難道不正是快樂本身么?就像演唱會的本質就是一場集體狂歡,哪來什么高深的道理。
圖 | 桃八寶拍攝的周深演唱會現場
從那以后她嘗試把自己打開,去演唱會的路上遇到同場的觀眾,就會去聽他們表達奔赴現場的意義,也會和同頻的人深度簡短地聊上幾句。同事問起來,她也會大方地介紹自己正追的巡演,甚至開始在包上掛應援物,直白展示自己的喜好,徹底沉浸在這場狂歡里。
“后來我覺得,無論在演唱會上追的是誰,最終我們追的都是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自己造的一個夢,在這個夢里,開心、享受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她把去看演唱會當成一次單人旅行。“每次去看演唱會就像我在體驗一個新的世界,每天都活在期待里的感覺特好。同事說我現在變了,比以前愛笑了,松弛很多。”
圖 | 桃八寶的手機鬧鐘設置頁面
專為演唱會設置的“大麥搶票”和“趕飛機”鬧鐘已經成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與桃八寶的經歷不同,這一年85后女孩小魚花的最值得的一筆錢不是滿足自己的愿望,而是幫父親實現了追星夢——搶到刀郎演唱會的門票。
“這應該是我人生中搶票最難的一次,完全沒想到刀郎竟然是父母輩的‘周杰倫’,這么有影響力。”
一連半個月,小魚與全國的孝子、孝女爭搶一張送給父母的演唱會門票。為此她在網上查找搶票攻略、發動親朋好友一起,還開了淘麥VIP會員嘗試抽取優先購名額。經過多輪“廝殺”和反復的戰術調整,最終在第六次嘗試中,搶到一張合肥站的票。
演唱會臨近,父親提前一天從福州趕去合肥,下了火車,拉著行李箱直奔演唱會場館提前踩點,實地勘察入場路線、秩序和周邊的應援活動。“這是我爸第一次追星,挺有趣的,他們這代人做事方式確實跟我們不太一樣。”
演唱會那天,父親全程沉浸,跟著刀郎連唱三個小時。手舉應援燈牌、應援旗,拿著淘麥VIP定制紀念票現場打卡,這些年輕人追星的儀式感,他一個也沒落下。“那一刻才知道,我老爸真是個時髦的老boy呀!”
圖 | 小魚父親“打卡”刀郎演唱會現場
場內,父親跟周圍的陌生人一起高歌、吶喊。場外,小魚通過手機時刻關注現場的一舉一動。“我刷到社交媒體上很多子女那晚都跟我一樣,父母在場內狂歡,子女就等在場外,就像小時候父母帶我們去游樂園,以前是我們在里面開心地玩,現在換他們去開心了,我們負責守護和等待。”
她說,一場演唱會讓她意識到原來自己已經成為可以照顧父母的大人。
回家之后,父親反復對女兒說那一晚的演出有多正能量,他們這代60后沒有“粉”錯人。而最讓他覺得“值”的,還有那晚的座位——“是那一區的第一排,沒想到開出視野這么好的票。”
小魚說,雖然搶票的過程不容易,花了不少時間和錢,但父親的收獲以及現場的驚喜,這些因素都在讓這筆花銷的“含金量”不斷上升。
桃八寶也有同感,她看的13場演唱會中有一半是用淘麥VIP黑鉆權益購買的,同樣價位的票,她總是能開出更好的位置。“這也是演唱會中的附加期待和驚喜了。”
當有人再問他們,“為了一場演唱會,值得么?”他們或許也會一笑而過,但心里早已有了明確的答案。
PART 02
一張票,帶他們暫時離開“預制人生”
連續加班一周之后,90后女生三七在下班后掏出手機,臨時起意買一張電影票,“我就是想開開心心去看一場電影,去去‘班’味。”
過去這一年她看過30多場電影,幾乎每周都要去電影院“報道”。電影之于她是工作中的喘息,是生活里的儀式感,更是一種抗衡“預制人生”的方式。
“我把看過的每一部電影都整理成電影手賬,過去幾年大概整理了將近200部片子吧,每年年底翻看這一年的電影手賬,我才覺得自己沒有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圖 | 三七的電影手賬目和收集的電影票根
從2018年開始,每年大年初一她都會一個人去影院里看一整天春節檔影片。與其在家跟親戚們尬聊,社恐的她更喜歡一個人躲進光影世界里,“用這種獨屬于我的過年方式開啟新年第一天,這感覺很好。”
對于普通人來說,生活就是在一條既定的軌道上途徑上學、工作、結婚、生子、衰老的每一站。如果到達彼岸的路僅此一條,那么偶爾在被“預制”的人生里開開小差也無妨。畢竟曠野里,才有更遼闊的生命養分。
今年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在影院重映,三七彌補了童年的缺憾——以前零用錢有限,她沒機會去電影院看這個系列。這一次她不但看全了,還獲得一張專為淘麥VIP會員定制的“優秀魔法師畢業證書”,她被選入向往的“赫奇帕奇”學院。
“這感覺有點像人們說的那種長大掙錢了,重新‘養’一遍自己。”
圖 | 三七收到的“優秀魔法師畢業證書”
同樣在今年看了30多場電影的LEN也像三七一樣,常常記錄自己的觀后感。
今年他在社交平臺分享觀看《孔雀》舞劇的感受時寫道,“印象最深刻的是男孔雀獨舞部分,當它被烏鴉扒掉羽毛,光禿禿地面對秋天肅肅襲擊下的痛苦,以及失去羽毛后的不堪和掙扎,都在演員的舞蹈中讓觀眾感同身受。”
他記得在現場觀看這一幕時,他流淚了。“我以前很少看歌舞劇,看過一次芭蕾舞,但因為看不懂差點睡著了。”這一次,他終于感受到舞蹈藝術的精妙。
圖 | LEN在社交媒體分享觀看《孔雀》的感受
類似的新體驗還有他今年用淘麥VIP積分兌換馬戲演出票和話劇票,參加淘票票觀影團,與電影同好一起免費觀影,“今年羊毛薅得太爽了,立省幾百塊!”
為了看《赳赳大秦》的演出,他還從廣州飛西安,提前逛省博、參觀兵馬俑,了解秦文化,做足觀看準備。
“可能別人眼里演出、電影就是用來放松的,但對我來說這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工作之余的時間都在做這些事,甚至旅行時都會特意找當地的演出來看。”
為一場演出提前作準備、結束之后寫感受,從來不是他的負擔和麻煩,而是好好生活的認真。“我想通過演出和電影接觸工作以外的新事物。”這就是他“預制人生”里的詩和遠方。
圖 | LEN去西安觀看《赳赳大秦》演出時留影
而對于YY母女來說,電影和演出的意義更具象一些——緩解學業壓力。
75后的YY在女兒不到3歲時就開始帶她去看電影和演出,十幾年下來,每周末雷打不動地去看一場已經成為母女共同的習慣。
今年,女兒面臨中考壓力,每周只有半天休息時間,YY還是盡量保持這個習慣,讓女兒在學習之外每周有一個期待。但有段時間學習緊張,連著兩周沒放假,女兒情緒爆發了。
“她哇哇大哭,特別不情愿,我也沒說什么,讓她放開了哭,哭完之后還沒勸,她自己就恢復過來了,跟我說‘我好了,我已經接受這個事情了,學就學吧,學完了下周再去看演出。’”
那一刻YY意識到,過去十幾年的習慣已經成為女兒情緒的穩定器。“每周她都能在演出和電影里釋放掉學習的壓力,就不會日積月累,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她還發現今年一起看演出時,女兒有了明顯的變化。
以前看什么劇和電影,YY都會優先選擇女兒感興趣的,但今年當女兒感興趣的樂隊告五人和媽媽喜歡的歌手張惠妹演唱會“撞車”時,女兒選擇拿出自己的零花錢陪媽媽去看張惠妹。
“但最后買票的時候,我還是選了女兒喜歡的告五人。”YY笑著說。當天抵達現場之后女兒才知道不是陪媽媽看張惠妹,舞臺的電子屏上出現自己喜歡的樂隊名字時,女兒激動得尖叫起來。
那一刻,YY覺得過去看過的每一場電影和演出都在見證著女兒的成長,也見證了她們母女之間雙向奔赴的愛。“我的青春已逝去,女兒的青春剛剛開始。希望下一次,大麥給我機會,讓女兒陪我這個媽媽去追星星。”
圖 | YY的女兒在告五人演唱會現場拍照比心
關于電影和演出在生活中的意義,淘麥VIP黑鉆會員小圓臉拯救世界和莉莉都有過很形象的比喻。
85后小圓臉拯救世界過去一年購買過12張電影票和13張演出票,追了6場汪蘇瀧的演唱會,她說演出是在精神上保持“少女感”的關鍵,而電影是生活中難得的非碎片化的快樂方式。
“現在跟我一起追汪蘇瀧演唱會的都是00后,如果我不說的話,沒人看出來我已經30+了,經常跟他們玩在一起,我覺得自己也闖入00后的世界了。”
而平時被手機和短視頻充斥的生活令她無聊時,她就買一張電影票,去看一場兩小時的電影。
“在這段時間里,手機是靜音的,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熒幕上,那種長時間專注做一件事的感覺在生活里越來越難找到,但是很治愈人,心里很踏實、平靜。”
圖 | 小圓臉改變世界拍攝的汪蘇瀧演唱會現場
剛剛大學畢業的00后莉莉說演出和電影一度是她大學生活里的“水分”,必不可缺。從早七學到晚十那段日子,一想到即將去看“我擔”王俊凱的演唱會或電影,她覺得自己還能再學兩個小時。
“我們寢室的女生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精神食糧的力量真的很強大,就像維持生命的水分。”
圖 |莉莉的淘麥VIP票根紀念冊
或者,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既滋養了人生,也流淌出生命的寬廣。
PART 03
2024,大幕落下,快樂繼續
新的一年還沒到,桃八寶已經做好下一年的演唱會準備——“周深2025年要開世界巡演,我已經辦好簽證了,繼續跟海外!”
小圓臉拯救世界也要繼續追汪蘇瀧在新一年的2.0巡演。
而LEN已經先一步搶到最愛的歌手楊千嬅即將在1月份舉辦的演唱會門票。
YY母女計劃著春節去電影院追《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三七這個大年初一的電影院“一日游”計劃則是《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哪吒之魔童鬧海》、《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蛟龍行動》。來年她還打算新的一年從電影轉戰演出,去看一場她最期待的胡夏演唱會。
小魚期待著父母提出再看演唱會的需求,這一次她要搶到兩張票,讓父親帶著母親一起去狂歡。而莉莉打算找份心儀的工作,好好掙錢,多去追幾場“我擔”的電影和演出。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些共同的愿望,比如多攢一些淘麥VIP的黑鉆會員積分——“用積分換演唱會優先搶票的‘優享購’和搶指定檔位的‘專享購’,特別‘香’!還能兌換熱門門票和紀念票根。”
圖 | 桃八寶的黑鉆會員年度觀影報告
作為橫跨“電影+演出”兩大場景的淘票票、大麥聯合會員體系,淘麥VIP上線3年多以來,已積累了超2000萬活躍于線下娛樂領域的會員用戶,其中高等級黑鉆會員規模突破300萬。
而隨著「買一贈一」、優先購、專享購、黑鉆包廂、明星見面會等權益的推出,“電影更優惠、演出更好搶、快人一步見明星”這種專屬于會員的價值感,也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感知。
據統計,過年3年多以來,淘麥VIP演出優先購權益已覆蓋近7000個項目,共吸引了超400萬會員參與兌換,幫助近百萬會員提前買到心儀的演出票。
用更豐富的權益,讓現場娛樂所蘊含的精神能量覆蓋更多群體,讓更多人以更低的門檻,在快節奏的生活里得到情緒“渴求”、獲得充實人生,這是淘麥VIP 2024年的新年愿望,也是時代之下,我們每個人的期待。
(應作者和觀察對象要求,本文均采用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