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的軍事沖突降溫之迅速讓世界錯愕
從5月10日凌晨巴基斯坦發起“銅墻鐵壁”軍事行動,到當天下午印巴宣布“全面立即停火”,前后不到24小時。
兩個核鄰國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軍事沖突降溫之迅速,讓世界錯愕。
盡管美國自稱居中斡旋調停,但印度始終未予確認。巴基斯坦公開感謝包括美國、沙特、阿聯酋等多國,還特別感謝中國。
印巴為何能在全面戰爭邊緣緊急剎車?意外達成的停火協議能否經受住現實考驗?這起持續數周的“灰犀牛”事件又將在南亞乃至全球掀起怎樣的波瀾?
“印度被打疼了”
5月10日凌晨,巴基斯坦以“銅墻鐵壁”行動回應印度此前連續三輪越境打擊,目標鎖定印度軍事基地、防空系統及后勤中心。
行動當天,印度西部多個軍事基地遭襲,北部空中交通中斷,軍事區附近平民區實施宵禁,多地出現電網癱瘓,局勢一度逼近失控。
然而,就在外界屏息凝視之時,“銅墻鐵壁”行動發起數小時后,局勢峰回路轉。
當天下午,印度外交秘書米斯里宣布,印巴雙方已達成停火協議,同意自當地時間10日17時開始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同步確認稱,和平是當前唯一理性選擇。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印巴官宣十幾分鐘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率先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斡旋成功”聲明,稱印巴在美國調解下徹夜會談,最終握手言和。
不過,印度方面并未予以背書,而是強調停火協議由印巴“直接溝通”達成。
巴基斯坦則公開感謝包括美國、沙特、阿聯酋、土耳其在內的多個國家,還特別提到中國的支持。
當天晚些時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分別通電話。達爾感謝中方為實現停火止戰所作的斡旋努力,愿同中方及國際社會保持密切溝通。多瓦爾表示,印巴雙方將致力于停火,期待盡快恢復地區和平與穩定。
印度官員接受采訪
美國媒體人士直言,“美國將印巴停火歸功于美國,實則是在推動一扇早已敞開的門” 。
外界認為,盡管美國大肆“邀功”,但印巴能夠“懸崖勒馬”,本質上仍是雙方全面考量當前局勢和潛在風險后的理性選擇。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從初衷、現實、外部斡旋三個方面分析停火核心原因。
從初衷看,雙方從一開始就無意發動一場全面戰爭。
印度政府本意是想“教訓”巴基斯坦,復制2019年的快速打擊模式,向本國民眾展示強硬形象;巴基斯坦受國內經濟社會條件限制,無意進行全面長期戰爭。
但印度沒想到,5月7日的越境打擊行動以失敗告終,隨后不得不發動第二輪無人機、第三輪地對地導彈攻勢,使得局勢急劇升溫。
從現實看,盡管印度擁有“陣風”戰機等先進武器系統,但發起的三輪攻勢遭遇重大挫折。巴基斯坦只發動了一輪反擊行動,便在軍事上取得明顯成效。這讓印度深刻認識到,其部分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與巴方存在差距,進而在戰場上陷入被動局面。
僅在7日印度發起軍事行動當天,據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介紹,巴空軍擊落5架印軍戰機(其中包括3架昂貴的法國“陣風”戰機),并發射導彈摧毀印方一處軍事指揮部。
8日和9日,據央視報道,巴基斯坦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稱,巴基斯坦軍隊已摧毀77架印度無人機,據稱約占后者出動無人機總數的80%。
10日,央視新聞援引巴軍方消息人士的話稱,巴基斯坦空軍出動JF-17“梟龍”戰斗機,在印度旁遮普邦阿丹普爾地區使用高超音速導彈精準摧毀印度部署的S-400防空系統。
“可以說,印度被打疼了,被迫接受停火。”劉宗義說,這是一場各自表述的勝利,雙方各自找到臺階,為局勢緩和留出余地。印度國內民眾可能并不知道實際戰況,網絡上存在很多虛假信息。
從外部看,“國際社會的斡旋起到推動作用,中國更是關鍵力量。”劉宗義注意到,近日,印度政界知名人士公開提及中方在緩和局勢方面的影響力;印度國家安全顧問曾主動與中方進行接觸,尋求推動停火。
停火能否持續
隨著停火協議的達成,巴基斯坦全面重開領空,印巴軍事熱線重新恢復,兩國軍事領導人定于12日再次會談。
但在印巴邊境地區,平靜并未降臨。
就在宣布停火數小時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斯利那加市傳出爆炸聲,夜空中出現彈道軌跡。印巴互指對方“違反停火協議”,印度方面還威脅將“嚴厲打擊”此類行為。
與此同時,印巴之間暫停貿易、取消簽證等懲罰性措施尚未取消。
“總體而言,局勢正朝著逐步緩和的方向發展。但印巴邊境敵意深厚,加之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強烈,對停火結果難以接受,零星沖突恐將持續。”劉宗義指出停火協議執行可能會面臨的三大難題。
其一,如何解決克什米爾跨境恐怖主義問題?雙方相互指責對方支持恐襲。
其二,如何安置戰俘?巴方仍扣押部分印方飛行員和士兵。
其三,印度河水資源爭端最為關鍵。印度仍未恢復印巴水資源協議,巴基斯坦農業灌溉面臨威脅。此問題或成新沖突的引爆點。
“灰犀牛”掀起漣漪
從4月底對峙,到5月初激戰,再到如今急速降溫,本輪沖突的發展軌跡與外界預期基本相符,再次揭示印巴戰略互疑的深層矛盾。
但出乎預料的是,本次沖突重塑了外界長久以來對南亞軍力對比以及地緣政治結構的固有認識。
巴基斯坦人民走上街頭慶祝
“這是兩國50多年來首次大規模空戰、大規模導彈襲擊以及首次無人機對抗。”劉宗義指出,它因平民遇襲而起,卻在印度“小題大做”下逐步升級。它是一場典型的“灰犀牛”事件,也是一次地區軍力校準。
從地緣政治視角來看,此輪沖突撕下印度“全球大國”幻象,為巴基斯坦國內改革提供契機。
“過去10年,印度一直謀求‘全球大國’地位,試圖與巴基斯坦拉開差距。”劉宗義說,但如今,它在戰場上被打回原形,被迫接受“地區大國”的現實,重新陷入與巴基斯坦的對等競爭。
反觀巴基斯坦,“它應乘勢推動原本難以進行的一些經濟和社會改革,夯實國家發展根基。”劉宗義說。
從軍事視角看,劉宗義指出,這是中式武器系統首次在大規模實戰中全面亮相,并在電子戰、防空反導及空戰等層面顯示其先進性和可靠性。中式武器系統對印方部署的西方武器裝備形成有效壓制,也在區域軍事格局中嶄露頭角。
硝煙漸散,余燼未熄。截至目前,印巴軍隊仍在克什米爾等爭議地區前線保持高度戒備,雙方圍繞領土、資源等問題的地緣博弈暗流仍在涌動,停火遠不是終點。
相關新聞
觀察者網消息,就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宣布達成停火協議后幾個小時,當地時間5月10日晚間,印控、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均傳出爆炸聲,印巴兩國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但也都呼吁維持協議成果。
綜合路透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10日報道,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Vikram Misri)當天晚上率先在新聞發布會上指控巴基斯坦在過去幾個小時“屢次違反”雙方早些時候達成的停火協議。唐勇勝稱,印方對此“高度重視”。
“我們呼吁巴基斯坦采取適當措施解決這些違規行為,并以嚴肅負責的態度處理此事。”唐勇勝還說,印度武裝部隊已收到指令,要“嚴厲打擊”任何再次侵犯兩國邊境和實控線的行為,并“正在對這些違規行為作出充分且恰當的回應”。
當地時間5月10日,印巴宣布停火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斯利那加天空中出現的閃光 圖/路透社
巴基斯坦新聞與廣播部長塔拉爾隨后則向媒體否認違反停火協議,稱印方指控“毫無根據”。在接受巴基斯坦Geo News采訪時,他說:“巴基斯坦不能、也沒有違反停火協議,我們甚至從未考慮過這樣做。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人們歡欣鼓舞,因為這是一場勝利。”
在10日晚播出的電視講話中,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沒有對印方指控作出回應,但表示巴基斯坦同意停火是為了維護該地區的和平。他說,巴方希望所有與印度懸而未決的問題,包括印度水資源分配問題、克什米爾問題,都能通過和平對話得到解決。
到10日深夜,巴基斯坦外交部回應說,印度“在部分地區”違反停火協議,但巴基斯坦武裝部隊以“負責任和克制”的態度處理了局勢。
巴基斯坦外交部呼吁地面部隊保持克制,“我們認為,任何影響停火順利實施的問題都應通過適當級別的溝通予以解決”。聲明補充,巴方“仍致力于忠實履行”與印度達成的停火協議。
巴基斯坦外交部并未說明其稱印方違反停火協議的細節。但CNN此前報道稱,其獲取的來自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視頻顯示,10日傍晚當地傳出多聲爆炸聲,空中還有疑似發射物的紅色光點。CNN稱,據一名當地政府消息人士說,爆炸是印方越過實控線發起的攻擊。
另據央視新聞援引“安全消息人士”消息,巴基斯坦防空系統10日晚在白沙瓦機場附近擊落一架印度無人機。
CNN獲取的視頻截圖
印度媒體10日也報道稱,在協議簽署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斯利那加和查謨居民仍聽到了爆炸聲,兩地隨后采取停電措施。地區官員奧馬爾·阿卜杜勒(Omar Abdullah)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斯利那加市中心的防空系統進入作戰狀態。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報告。
阿卜杜勒帖文截圖
對此,有專家認為,在宣布停火后仍有交火的情況,其實是可以預期的。“有時,當局勢降級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據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非常駐高級研究員薩米爾·拉爾瓦尼(Sameer Lalwani)說,2019年印巴發生武裝沖突時,也曾有過類似的先例。
也有專家稱,考慮到停火協議的達成本身就有些“倉促”,維持停火預計將面臨挑戰。“停火協議是倉促達成的,而且是在緊張局勢達到頂峰的時刻。印度對該協議的解讀似乎與美國和巴基斯坦不同,而且它很可能并不熱衷于其所呼吁的更廣泛的談判。”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南亞研究所所長邁克爾·庫格爾曼(Michael Kugelman)在X上寫道。
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10日率先在其自創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宣布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達成停火協議的消息,印巴兩國官員隨后確認了該消息。特朗普稱,談判由美國“主持”。但美媒觀察,印度試圖淡化美方所稱的斡旋作用,指出此次停火由印巴直接達成。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則透露,參與斡旋的國家有“三十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