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黑茶界偏冷門的祁門安茶,又稱為“六(liù)安茶”,其源于當地廣為流傳的“人有六氣(風寒濕暑燥熱)六腑,六安寓意「安六氣養六腑」”之說。
早在明末清初,祁門安茶就以顯著的藥用功效行銷兩廣一帶,清朝主銷安茶的茶號也會在茶票中言明功效,譬如胡鉅春茶號所書:
“……惟我六安茶獨具一種,天然物質,色味俱佳,清香較勝,飲之可以消煩辟瘴,佐益元陽,自是日用衛生妙品。”藥效顯著的安茶在民間被尊為“圣茶”、“奇茶”。
1933年,《祁門之茶葉》也記載道:“紅茶之外尚有安茶之制造?如南鄉(蘆溪)孫義順之產品…在兩廣頗負盛名,嶺南郎中方珍(人名)常用安茶作藥飲,亦可見珍貴……”
那么問題來了,祁門安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入藥為用的?到底具備哪些養生功效?又今天就隨小懂一起來深入了解一番吧~
祁門安茶從何時起入藥?
祁門安茶入藥史悠久,據明代屠隆所撰的《考槃馀事》曰:“六安品亦精,入藥最效。”這是現存最早有關安茶入藥的記載,六安品即指祁門安茶。
至清朝,彼時的祁門安茶借“六安茶”之名暢銷于京城,以其作“藥引”者多,最權威的當屬清初年希堯所鉆研的治療“天花癥”的安茶藥方。
年希堯出生于顯赫的官宦世家,其弟為熱門影視劇《甄嬛傳》、《雍正王朝》中的清朝名將年羹堯,其妹為雍正帝敦肅皇貴妃,皆是居高位者。
相比之下,志不在“做官”、但涉獵廣泛的年希堯堪稱“全能”,不僅精于繪畫、數學,還發掘了琺瑯彩瓷器彩料,更癡迷于鉆研中國古代醫學。
據悉,鉆研醫術的年希堯常與友人論醫,遇到好的藥方就抄錄下來留著治病救人,后將所收集的藥方輯成《集驗良方》六卷、《本草類方》十卷傳世。
對于安茶的藥用年希堯鉆研出:“有異傳終身不出天花法,用金銀花揀凈七兩,六安茶真正多年陳者三兩,共為粗末,沖湯代茶,每日飲數次,終身不出天花,雖出亦稀,極驗?!?/p>
“天花”之癥在缺醫少藥的古代,可謂是令人聞風喪膽,而年希堯的這個藥方以多年陳六安茶、金銀花按照3:7的比例碾成粗末,每日多次沖此藥茶喝可治天花。
目前,年希堯的這個經驗良方仍完整存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中醫學者、本草學家趙學敏編撰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足見此藥方的權威性。
而《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作為對明朝藥圣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補充及訂正,也對六安茶添加了批注:“此茶能清骨髓中浮熱,陳久者良?!?/p>
這也側面印證了醫術精湛的年希堯并沒有用錯“藥引”,因為天花的癥狀之一就是發熱,祁門安茶“清熱”的效用正好對癥!
除了入藥中藥方劑,跨越春秋(制作周期從谷雨到白露)、經“夜露”洗禮的祁門安茶還具有諸多養生功效,國內諸多茶學專著和文獻均有記載。
1.祛濕除毒
早期祁門安茶南下,最早就是在廣東佛山落腳,久而久之,安茶逐漸席卷兩廣、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為何祁門安茶最先能在嶺南地區暢銷開來呢?
追其根源,其一是嶺南一帶屬熱帶,常年高溫高濕、氣候悶熱,民間俗稱“瘴氣”較重,而舊時外售安茶的茶票上常提及“消除瘴氣”相關的字句。
諸如胡鉅春、先義順、汪福春、胡天春等茶號所書的“飲之可消煩避瘴”、“居熱帶者尤能消瘴疫”、“降濁升清”、“避疫除瘴”等均言明了安茶具有祛濕解毒之功。
尤其上了年份的陳年安茶,由于火氣褪盡,茶性溫和,飲之生津解渴,祛濕消毒,早期入高溫濕熱的嶺南地區也算大派用場,一度暢銷也不足為奇了。
2.消食解膩
祁門安茶的另一大功效就是消食解膩,如清朝著名文人、大臣張英便曾在《聰訓齋語》中提及:“六安茶尤養脾,食飽最宜。”
早期安茶入粵、港、澳備受歡迎的原因,也與嶺南人喜食大魚大肉、油膩頗重有關,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茶樓常備有安茶也足以證明。
都知道廣東、香港的早茶搭配的動詞是“吃”而不是“喝”,各式各樣的茶點才是吃早茶的重點戲,葷腥吃多了難免膩味,彼時搭配安茶有助消食解膩。
再譬如《安茶史話》一書記載:南洋一帶漁民喝海水后出現腹脹,也會抓一把安茶煮一壺,喝了之后沒多久腹脹就有所緩解,這也印證了祁門安茶確有消食解膩之功。
除了祛濕解毒、消食解膩這兩大主打功效,即可作茶、也可入藥的陳年老安茶在廣東民間還會用來治熱感冒。據說當地老人小孩偶感暑熱感冒,就會拿出家里囤的老六安茶。
沖上一泡陳年老安茶作藥湯,飲用之后頓感通體舒暢,感冒癥狀也緩解了不少!而關于安茶的養生喝法,不少資深茶人都有經驗之談。
喝法一:箬葉入安茶
祁門安茶以“箬”為衣,外包裝的箬葉也有藥效,據說嶺南地區素有一偏方就是以安茶的箬葉煮水飲用,對喉痛聲啞有一定的舒緩作用!
對此,臺灣資深茶人陳淦邦在《孫義順品茶記》中也說到“陳年六安茶竹葉,有特殊食療功效?!贝送?,他還推薦撕下一小片箬葉和安茶一起沖泡。
以小竹簍盛放、外包箬葉的祁門安茶,經年陳放后會轉化出獨特的“箬葉沉香”,以箬葉入茶沖泡,湯中更彰顯清幽的箬葉沉香,別有一番滋味。
喝法二:陳皮入安茶
知名普洱茶人陳國義先生也把祁門安茶喝出了花兒,新會陳皮與安茶是他屢試不爽的搭配,二者都以陳為貴,相互搭配陳上加陳,錦上添花。
沖泡出來的陳皮安茶湯感既有新會陳皮的柑香果韻、又有老安茶的箬葉沉香,層次感豐富,飲后還具有理氣健脾、祛濕化痰等養生功效。
不僅如此,陳先生還喜歡將祁門安茶與新會陳皮搭配在一起陳放,他經過多次實驗發現以1斤安茶與2片新會陳皮的配比進行陳放最佳。
往往配置存放2年后陳皮與安茶就會藥性相吸,香氣、滋味相融,沖泡時即便只投茶不放陳皮,茶湯中也會顯露清新陳皮香。一般配置時間越久,融合地越好。
喝法三:桂花入安茶
陳國義先生還會取用桂花與祁門安茶相配,沖泡出來的茶湯不僅更具觀賞性,性溫的桂花素有散寒破結、化痰止咳之功。
與同樣茶性溫和的老安茶相結合,茶湯入口帶馥郁桂花香,又與清幽的箬葉沉香相得益彰,品飲體驗佳,還會產生1+1>2的養生功效。
對于注重養生之人而言,祁門安茶不愧為是冬日養生茶飲的好選擇之一!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小懂團隊也精心策劃了祁門安茶跨年專場!
為大家帶來2008孫義順貢尖回流、2018孫義順貢尖、2018孫義順特貢、2019茶骨、2023野茶、2024雨前原枝等高貨祁門安茶不容錯過!
新年喝安茶,安六氣養六腑、消食解膩、祛濕除毒,享健康、祈平安!感興趣的茶友們,歡迎現在就進入直播間,一起賞味養生佳飲祁門安茶~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資料:
[1]《安茶史話》,鄭建新(著);
[2]《介紹祁門的特種茶——"安茶"》,魯寶梁、陳金芬(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
[3]《深山出“圣茶”,誰知“安茶”香?》,顧公新(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茶知識
1、
與茶友談茶、喝茶
群內不定時發紅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