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回歸本質,保持靜氣,以在喧囂混亂的環境中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理想國”,晴耕雨讀,逍遙自在。
劉學輝 | 文? 礪石商業評論|出品
《礪石商業評論》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有一段時間沒有跟大家聊天了,借2025年新年之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近兩年的感受。
《礪石商業評論》創建于2016年,那時正值中國經濟發展的繁榮期,很多企業、個人也都經歷了迅猛但粗放式的發展。但當時我們已經初步意識到這樣的發展并不可持續,因此提出了“專業主義、利他主義與長期主義”的口號,希望大家能夠在熱鬧喧囂的環境中冷靜下來,關注本質,關注長遠。
2019年,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初步顯現增長乏力的跡象。進入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是加速了經濟進一步衰退的步伐。當時面對未來巨大的不確定,我們一直倡導大家要保持“無條件的樂觀主義”。因為“萬物之中,希望最美”,在那樣的環境下,悲觀無益,只有樂觀才可以支撐我們堅持走下去。
2023年,新冠疫情防控解除不久,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又迅速表現過度的樂觀。一些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其實并沒有任何好轉,甚至更加惡化,因此我們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因盲目樂觀而陷入更大的危機。
2023年,經濟復蘇情況遠低于預期,證明了我們的提醒并非危言聳聽。但出乎我們預料的是,接下來的2024年更加糟糕,這便衍生了諸多社會問題。例如,企業倒閉,員工失業,大學生就業困難,很多家庭遭遇財務危機,整個社會的消費信心、創業意愿與投資信心不足......
筆者出生在1987年,1993年讀小學,2009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2016年創建礪石。從1993年讀小學,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的17年時間里,一直經歷的是行政管制減少,經濟自由增多,社會整體向上發展的氛圍。在那樣的氛圍里,人們的物質財富也許并不充足,但都情緒高昂,對未來充滿信心。
但從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由于經濟增長戛然而止,整個社會結構開始變得靜態,普通人的上升通道也開始變得狹窄,這導致很多人的情緒陷入消沉。另外,迫于生活的壓力,人們都被迫尋找各種出路。此時,近些年盛行的網絡短視頻與直播平臺開始成為了一些人的避風港,無論是一些知名企業家、學者與藝人,還是一些普通素人,都跑到短視頻與直播平臺進行裝慘、賣傻、炫富、裝扮成功與博學的各種欺騙性的表演,呈現出一片“群魔亂舞”的亂象。這種亂象,進一步導致人們的迷失與焦慮。
那么,在這樣的歷史時點,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筆者對此有三條建議:
第一,我們要理性認識到當下的狀況,是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一個必然過程,回歸平常心看待。
在投資領域有一句名言,“樹不會長到天上去”,用來提醒投資者警惕那些上漲的股票不會一直上漲下去。經濟亦是如此,由于市場、技術與政策等條件的制約,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不會一直增長下去。
改革開放后,受益于政策紅利、市場紅利、勞動力紅利與技術紅利等多重要素的疊加效應,中國經濟出現了長達4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但隨著近些年上述紅利的逐漸消退,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也開始消退,且短期內很難再出現新的動能。因此,中國經濟逐漸回歸靜態,是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所致,人們需要認識到這個必然結果。
其次,我們要調整到與當下外部環境相匹配的正確狀態。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生存智慧。中國古人一直倡導一種“晴耕雨讀”的生活方式,其表面意思是說天氣好的時候就去耕種,下雨天就在家讀書,其更深層次的涵義是指一些賢明之士,當世道清明時就建功立業,造福蒼生,當世道昏暗時,就歸隱讀書,逍遙自在。
“晴耕雨讀”的方式也同樣適用于當下的企業與個人。在經濟繁榮期,企業可以追求高增長,選擇借助資本市場快速做強做大。在經濟滯漲期,企業再追求規模與速度與就有失理智,此時夯實能力根基,提升經營質量是更好的選擇。對于個人也是如此,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要調整好自己的收入支出比例,控制好自己的資產負債結構,以提升自身的財務安全性。
再次,我們要修煉“靜氣”,用“靜氣”來對抗當下世界的混亂與戾氣。
過去的經濟繁榮期,讓很多人都變得極為浮躁,整個生活的重心都是圍繞“賺更多的錢,住更大的房子,買更豪華的汽車,去更多的地方旅游,在外人面前顯得的更成功”。對待孩子也是如此,不顧當下應試教育的低效率內卷,逼迫孩子犧牲興趣愛好去進行更長時間的學習,考更高的分數,上更好的學校。這樣,不僅讓孩子失去成長的快樂,也讓自己甚至家里老人都不得安寧。
隨著經濟衰退帶來的生存危機感,讓人們不僅變得更加焦慮,也變得更具競爭性與充滿戾氣。網絡上經常爆出的一些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便是縮影。人們需要深刻反思,這種生活方式與狀態其實不應該成為常態,而是已經偏離了生命的本質。
筆者很喜歡《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意思是說要想讓渾濁的水變得清澈,最好的方式是讓它保持靜止,就會逐漸澄清。這句話對筆者啟發很大。以礪石為例,這兩年在業務上也受到了經濟衰退的較大沖擊。但我們沒有太過焦慮,而是做了大量學習與研究工作,獲得了認知與能力的巨大成長。這些成長雖然給我們帶來諸多的新業務機會,但我們一直保持對機會的克制,而是希望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充分的準備。那么再過幾年,無論經濟環境好還是壞,我們都有信心拿出更高品質的內容、產品與服務。
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在當前環境下修煉波瀾不驚的“靜氣”,不要被社會中的各種亂象所迷惑。在儒家經典中,也提倡“靜”的價值,《大學》一書中有一條關于“靜”的名句,“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意思是說,人們知足就能安定,安定下來就能保持清靜,清靜的狀態才能安穩,安穩了才能理性思考,理性思考了才能有所收獲。
最后,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但不祝大家“萬事如意”了。因為“萬事如意”并不符合常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才是常態。無論遭遇如意還是不如意,無論外部世界多么喧囂,網絡上的“群魔亂舞”多么光怪陸離,希望大家都能夠回歸本質,保持靜氣,以在喧囂混亂的環境中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理想國”,晴耕雨讀,逍遙自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